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google雲端台灣旅遊旅遊警示寵物店老闆吳孟庭台灣天氣大陸人妻網紅寵物店老闆輕生張元植
  • 搜尋:

    腫瘤 結果共2,185筆

  • 肩頸痠痛小心!竟長12公分腫瘤 醫警告「痛這手」恐肝癌

    藝人可藍的老公肩頸僵硬以為太累,沒想到暈倒才發現是腦瘤開刀,甚至還有國中生肩頸疼痛多久,也是腦幹長了12公分的脊髓瘤!醫師提醒,不只是腦瘤,中風、心臟病發等許多疾病都可能併發肩頸僵硬或痠痛症狀。骨科醫師教一招自己在家就可做的鬆筋法放鬆肌筋膜,如果都沒有效,趕快去檢查,可能真的有潛在疾病!
    2022/07/02 15:58
  • 女性必看!別輕忽乳房腫瘤 醫點「4高風險族群」需注意

    40歲蔡小姐日前自我檢測乳房時,摸到左側乳房有硬塊,擔心是惡性腫瘤趕緊就醫,檢查發現是大約2.9公分大小的腫塊,切片化驗後,確診是良性乳房腺瘤,但她仍擔心日後轉變成惡性腫瘤,焦慮到食不下嚥,經過多次溝通後,決定採用超音波導引微創真空輔助乳房切除手術切除病灶,讓她放下心中大石。
    2022/07/02 15:50
  • 丫頭右腹疼痛!就醫驚見「2腫瘤」挨刀嘆:身上有5個洞

    34歲女星丫頭(詹子晴)出身自《我愛黑澀會》,憑藉招牌的娃娃音跟機智的反應,活躍於各大綜藝節目,2020年與老公王惟立結婚,也積極拓展副業,可說愛情事業兩得意。今(2)日她透過影片表示,前陣子才住院休養,因為體內長了水瘤跟畸胎瘤,已經影響到工作跟日常生活,因此決定動手術切除。
    2022/07/02 14:35
  • 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出爐!「癌症」連40年奪冠

    衛福部今(30日)公布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2021年死亡人數計18萬4,172人,較2020年增加1萬1,105人(+6.4%),死亡年齡中位數為77歲;死亡率(死亡人數除以年中人口數)為每十萬人口784.8人,增加6.9%;以WHO 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後之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405.5人,增加3.8%。
    2022/06/30 20:33
  • 平日有運動竟罹癌!網紅竟長「惡性腫瘤」化療 指甲慘發黑

    直播主「池池柳琴寶貝」畢業於台藝大國樂系、主修柳琴,原本前途一片看好,怎料前(2020)年無意間摸到身上有腫塊,趕緊到醫院健檢發竟是惡性腫瘤,罹癌的她雖然及時治療,但化療副作用導致指甲發黑,病況極為嚴重。
    2022/06/29 16:50
  • 心跳飆到138!病魔纏3年 陳文茜吐心聲:我還有個夢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2019年罹患肺腺癌,動刀切除腫瘤後,調養一段時間才逐漸康復,康復之路極為艱辛。2個多月前,陳文茜因溫差誘發免疫系統疾病,一度痛苦到絕望求死,好不容易恢復冷靜意志後,情況卻愈來愈嚴重;近日她再度發文,透露自己血氧徘徊在92至95間,做一點家事心跳就會飆到138,但她也逐漸沒有「病識感」,並表示自己習慣了,日子要好好過下去。
    2022/06/29 15:16
  • 婦人腹痛摸到腫塊不是癌? 這菌作怪「長成8公分腫瘤」

    78歲紀的女士近3個月來時常感到右下腹痛,並且在疼痛部位摸到逐漸增大的腫塊,擔心是癌症作怪,於是到部立豐原醫院血液腫瘤科張嘉麟醫師門診求治,經電腦斷層檢查在右下腹盲腸旁發現一超過8公分的腫瘤樣病灶,並侵犯鄰近的髂肌。為了鑑別診斷,紀女士接受電腦斷層導引切片,切片後病理結果證實是放線菌感染。
    2022/06/28 23:59
  • 昔罹「惡性腫瘤」又痛失愛女 龍千玉託後事認:選好遺照

    60歲「台語天后」龍千玉縱橫台語歌壇30多年,人生相當坎坷,不僅兒子曾在國外發生車禍墜谷重傷,女兒也早逝,近來她受訪時透露,曾長惡性腫瘤動刀,如今已看淡生死,囑託後事,連遺照都已選好。
    2022/06/26 10:09
  • 好消息!連戰辦公室證實:連戰恢復良好 已出院返家休養

    高齡85歲的前副總統連戰,日前驚傳因心血管疾病,於本月10日住進台大醫院加護病房,當時連戰辦公室證實在台大醫院療養中,對於病情不願多作說明,而今(25)日連戰辦公室發出聲明表示,連戰恢復良好,已於今日出院返家休養。
    2022/06/25 11:49
  • 陳文茜病況惡化!血氧濃度低 正向喊話「我還好好活著」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2019年罹患肺腺癌,動刀切除腫瘤後,調養一段時間才逐漸康復,康復之路極為艱辛,然而2個多月前陳文茜卻因溫差誘發免疫系統疾病,讓她一度痛苦到絕望求死,冷靜後才恢復意志,直到昨(23)日她發文透露最新病況,坦言情況愈來愈嚴重,但「我不想成為活著的黑洞」。
    2022/06/24 20:20
  • 協助骨肉癌病友檢查、治療、追蹤神秘歇腳的家在這裡!

    北榮骨腫瘤中心是全台第一家醫院專治骨腫瘤患者醫院,尤其臺灣每年新增加100多例以上個案,更讓北榮院長陳威明決定在12年前,催生骨肉癌關懷協會,提供給病友與家屬,最溫暖放心的依靠,讓不少遠從中南部與東部特地上來北榮化療、檢查甚至回診追蹤,讓不少家長和病友感到溫馨!
    2022/06/22 22:54
  • 女性殺手!子宮內膜癌晚期別放棄治療 醫曝教戰守則

    近年子宮內膜癌因為確診人數快速攀升,短短七年間新增了1.7倍之多,成為女性三大常見癌症之一。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治癒率仍相當高,不過一旦進展到晚期才發現、無法手術時,在傳統治療中只有化療能夠選擇,大大降低存活率,近年因為免疫療法問世,即便是確診晚期的子宮內膜癌仍有良好存活及生活品質,千萬不要放棄治療。
    2022/06/22 22:03
  • 非侵入性「海扶刀」精準度提升 腫瘤手術時間縮短40倍

    癌症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已經40年,各類實體腫瘤常見的治療方法為外科切除手術,輔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近年來,非侵入高能聚焦超音波消融術,又稱「海扶刀」,提供了無法承受麻醉開刀手術風險的病患另一種治療選擇,不過需要精準的術前模擬,才能短時間殺光腫瘤,不傷正常細胞。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現在研發出肝腫瘤熱消融高效能運算模擬,可以提高海扶刀的精準度並減少破壞正常組織的機率。
    2022/06/22 09:51
  • 鼻塞勿輕忽!醫曝「單側堵塞」不尋常 1情況恐是腫瘤

    鼻塞又嗅覺異常,是確診新冠肺炎嗎?國內感染新冠肺炎的本土病例已接近330萬,其中鼻塞是典型症狀之一,但耳鼻喉科醫師表示,除了新冠肺炎,包括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和鼻中膈彎曲等,都可能出現鼻塞症狀,尤其要注意的是,若單側鼻塞而且有血狀分泌物,症狀超過3個月,可能是腫瘤的警訊,必需盡早就醫診治。
    2022/06/21 23:50
  • 每分鐘死2百萬腦細胞!連戰罕小腦出血 醫曝腦中風1關鍵

    國民黨前主席連戰驚傳中風住院,目前恢復良好,已經能下床走路。而他進步神速的主因,是因為發病時遇到「陌生人」提醒,並協助即刻就醫。腦中風醫學會祕書長周中興表示,這太重要了,搶救腦中風可謂分秒必爭,每延誤1分鐘,就有近兩百萬個腦細胞死亡。並提醒,腦中風不一定都是嘴歪眼斜、半邊不能動,若頭暈、平衡感不良也要小心!
    2022/06/21 15:51
  • 連戰陪洗頭突小中風!「外資天后」不相識火速出手救命內幕曝

    高齡85歲的前國民黨主席連戰近年來鮮少公開露面,去年(2021)4月被檢查出罹患惡性腫瘤,怎料日前又驚傳因小腦小出血住進台大醫院加護病房,所幸目前恢復神速,狀況非常良好,連醫師都甚為驚訝。據悉,關鍵就在於一位陌生人當天協助於黃金時間內搶救即刻送醫,而這位連家的「貴人」,竟是人稱「外資天后」的陳嫦芬。
    2022/06/20 07:47
  • 癌末與死神拔河!唐玲捎來好消息 興奮高喊:要慶祝一下

    47歲女星唐玲2019年診斷罹患胃癌,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咬牙撐過8次化療後,近期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卵巢,已是第四期癌末,開刀摘除子宮與卵巢,不過仍擔憂只剩3到6個月的生命。今(19)日一早,她向外界回報最新病況,開心宣布可以暫時放鬆緊繃的情緒。
    2022/06/19 13:41
  • 40歲男排血便診斷後罹結直腸癌! 醫:別仗著自己年輕

    結直腸癌是男性當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研究發現,結直腸癌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原因至今未明。美國癌症協會因此將大腸癌篩檢年齡指南建議,從原本的50歲降低至45歲。
    2022/06/19 13:38
  • 大腸直腸癌「治療精準化」! 醫:給予個人化用藥建議

    癌症已蟬聯39年我國十大死因第一名。對抗癌症最好的方法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過,像是胃腸道癌症,包含大腸直腸癌、胃癌等,因為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以致發現時多半是晚期。現在基因檢測能幫助晚期患者獲取最佳的治療指引,針對不同突變基因,給予個人化用藥建議。
    2022/06/18 15:33
  • 無痛血尿恐患「膀胱癌」!早期治癒率高 醫曝好發年齡

    膀胱是一個中空的囊狀器官,負責收集和儲存尿液,當膀胱內膜的細胞組織出現病變,就會導致膀胱癌。根據國外媒體Mayo Clinic報導,膀胱癌是泌尿道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男性患者明顯比女性多,而且常見於55歲的人士身上。
    2022/06/18 13:44
  • 以為是胖!婦呼吸喘就醫 肚藏7公斤大囊腫、嚴重恐喪命

    一名50多歲婦人近半年發現明顯變胖,且連坐著、躺著都呼吸困難,前往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竟有肚子內有40公分大的巨大卵巢囊腫,經剖腹手術切除,取出超過7公斤重的囊腫,醫師指出,卵巢囊腫女性生殖器常見的腫瘤,不容易及早發現,但如腫瘤超過10公分大,極可能壓迫其他器官,嚴重恐致死,建議女性可透過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治療。
    2022/06/18 11:45
  • 去年惡性腫瘤開刀!連戰驚傳住院 連辦證實:逐漸康復中

    高齡85歲的前副總統連戰,驚傳因心血管疾病,10日住進台大醫院加護病房。對此,連戰辦公室回應,現在確定在台大醫院,就是在療養中,上禮拜身體不舒服,然後有就醫,現在在調養中,身體狀況逐漸康復中,其餘屬個人隱私不便透露。
    2022/06/18 09:59
  • 15歲少女抗癌7年病歿 堅持「捐遺體救人」母含淚簽字

    大陸浙江一名15歲少女,她從8歲起就被檢查罹患惡性腫瘤,家人帶她四處求醫,希望能治好女兒,無奈天不從人願,少女日前不幸過世。家人表示,女兒生前曾交代,在她死後捐出遺體,「希望在生命結束後能夠幫到別人」。母親表示,雖然內心充滿不捨,但仍會遵照女兒遺願,簽署器捐文件,並讓她的遺體做為醫學研究。
    2022/06/16 18:32
  • 葉金川淋巴癌復發照吃照玩! 醫:「這幾型」復發預後佳

    昔日的抗煞英雄﹙SARS﹚、前健保署長葉金川戰勝淋巴癌逾5年,未料日前傳出在70歲前夕發現淋巴癌復發。不過他保持樂觀的心態,治療中仍不忘持續遊山玩水,醫師表示,淋巴癌除了T細胞等較惡性的幾種預後較不樂觀以外,台灣較常見的淋巴癌如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癌或是濾泡型淋巴癌的預後都很好。再復發的話視狀況也有許多治療選擇,保持樂觀心態對治療預後更好。
    2022/06/15 19:14
  • 精準醫療助癌友度難關!推基因檢測、免疫合併療法納健保

    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新型態治療方式與檢測模式不斷推陳出新,如何應用戰勝疾病為病友關注重點。臺灣病友聯盟於5月17日舉辦「精準健康與創新醫療趨勢座談會」,盼癌症基因檢測與免疫合併療法應儘速納入健保,幫助癌友度過難關。
    2022/06/12 11:5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