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唐治平現況汪峰章子怡不法行為王振復蔡阿嘎唐治平喪母國軍統一發票汪峰初戀輕生員工
  • 搜尋: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 結果共84筆

  • 本土十天衝破2千7 醫:3症狀「持續3天↑」最好快篩

    國內疫情升溫,指揮中心昨(10)日公布新增431例本土個案,自4月1日以來,短短10天累計2716例本土病例。隨著疫情持續擴張,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11)日引述南韓研究指稱若出現3症狀持續3天,務必做快篩或PCR篩檢。
    2022/04/11 09:21
  • 單日炸破百例 醫警告「2空間」最易破功:病毒從未鬆懈

    國內疫情多點爆發,昨(1)日一口氣新增104例本土確診,創下新高,足跡更是遍布多縣市,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直言,防疫政策雖然解封,但病毒從未鬆懈,提醒大家最容易在2個空間失去防範,外出時務必要當心。
    2022/04/02 08:56
  • 狂噴酒精取代「肥皂洗手」恐怖下場曝 醫:太多病毒難消除

    新冠疫情持續嚴峻,為嚴防病毒,民眾養成勤洗手、戴口罩及隨身帶酒精的好習慣。不過在外總有不方便洗手的時候,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分享,近期他到餐廳用餐時,看到很多人都用75%酒精勤噴雙手,「就是沒有人去用肥皂洗雙手」,讓他直言,若用酒精取代肥皂洗手,可能面臨恐怖下場。
    2022/02/23 09:46
  • 寒流急凍!在家「5情況」易猝死 醫曝關鍵:別讓房間失溫

    今年首波寒流發威急凍全台,自19日起已出現數十人猝死,數字相當驚人,不過別以為待在家就不會有失溫情況,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出在家有「5種情況」都是易猝死時機,呼籲大眾別讓房間失溫。
    2022/02/22 09:04
  • 過年在家要注意 醫授「防疫攻略」防家庭傳播:保持通風

    國內疫情連環爆,外界也擔憂春節後,恐又會是另一波疫情高峰。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過年返鄉期間最怕社區傳播大爆發,而他也教民眾如何做好防範,其中定期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但最重要還是得先打疫苗,如此才能保護家人和自己,平安過好年。
    2022/01/29 16:20
  • 西堤爆群聚「戶外用餐較安全」? 醫揭驚人數據:全搞錯

    中壢西堤餐廳群聚案大爆發,釀成員工及許多內用的顧客染疫。外界關心戶外用餐是否較內用安全?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26)日直言,這是錯誤的想法,並詳細說明原因。
    2022/01/26 10:18
  • 爆疫情能返鄉?「躲病毒懶人包」一次看 出發前自問4題

    下週即將迎來春節連續假期,許多民眾陸續準備返鄉過年、與親友團聚,不過近來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快速升溫,有不少人開始猶豫「該回家嗎?」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出「4個問題」,可在返家前先問問自己,加上外出用餐謹記6大步驟,就能安心回家過年了。
    2022/01/24 11:35
  • 內用炸群聚「6步驟防感染」 醫示警:別碰桌上這東西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群聚確診案件中仍有不明感染源病例,有燒進社區的風險,各縣市陸續加嚴相關防疫措施、取消春節活動,其中是否要「禁止內用」更是民眾十分關心的事。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呼籲民眾,疫情期間在外用餐務必要遵守「6大步驟」才能避免感染。
    2022/01/23 12:14
  • 疫情狂燒 醫曝「4族群」風險高:空間窄又接觸密集

    本土疫情多點狂燒,昨(22)日新增82例本土確診,也創下今年新高,而傳播鍊擴散到各縣市更讓大眾相當戒備此波疫情。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表示,除了醫護人員之外,其實有4類人也為防疫高風險族群,而在非常時刻也要避免群聚行為,以免疫情擴散更快速。
    2022/01/23 10:51
  • 上廁所竟慘確診「病毒隱藏3大處」超危險 醫揭4招保命

    國內昨(16)日新增1例本土為就讀東興國中西堤工讀生表妹(案17880)同校不同班的同學(案17930),桃園市長鄭文燦研判,該生是在廁所遭感染。外界關心廁所如何傳播病毒,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17)日在臉書分析,並點名病毒藏在這3處。
    2022/01/17 12:26
  • 改戴N95擋Omicron? 重症醫授3招:一樣有效

    變種病毒Omicron在全球肆虐,多國確診數狂飆,美國專家認為外科口罩已無太大作用,改戴N95口罩才抵擋得住病毒傳播。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回應,應該留給專業以及需要觸碰高風險場域的人,若大家都戴數量會不夠。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一般民眾生活好好戴外科口罩即可,只須加上幾個技巧配合,不一定要用到N95囗罩。
    2022/01/13 11:15
  • 戴手套恐成防疫破口 醫:早就被汙染了

    桃機群聚案目前確定已有14人染疫,而昨(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指出,大家對於戴手套的概念有些不完整,強調手套有可能變成防疫破口,因此若到乾淨區必須適當消毒,並將汙染區的配備都摘除,否則病毒就會因此傳播,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點出其關鍵,呼籲民眾脫手套前後,一律得勤洗手。
    2022/01/09 19:13
  • 桃機爆4確診 醫揭邊境「4危險因素」:這類人最可怕

    桃園機場一名女清潔人員昨(3)日確診,指揮中心今(4)日證實為本土個案,同時又新增2名清潔人員及1名防疫計程車司機染疫。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表示,邊境人員有4大因素會增加感染風險,其中無症狀感染者為主,占比超過80%,恐怕讓病毒嚴重傳播。
    2022/01/04 16:15
  • 內衣不洗「藏汙納垢」超可怕!醫曝嚴重後果:皮膚受不了

    你都多久洗一次內衣呢~作為貼身衣物的胸罩,在清潔上,真的不能夠懶惰啊…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提醒,當人體的油脂、空氣髒汙全堆積在內衣上,沒有固定清洗,小心皮膚病找上你!
    2022/01/02 15:48
  • 女研究員助理染疫!醫心疼指:實驗室都病原體、很辛苦

    中研院的基因體中心實驗室有1名女研究員助理確診新冠病毒,挑起大家的敏感神經,昨(1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為實驗室內的Delta病毒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粉專表示,其實實驗室比醫院更危險,應該感謝這些幕後英雄,讓大家知道如何防疫。
    2021/12/12 16:38
  • 肥胖者染疫死亡風險高! 研究:康復仍有慢性新冠症候群

    隨著疫苗覆蓋率提升,疫情似乎有趨緩的跡象,不過近期又爆出新變異株Omicron,民眾仍須提高警覺,另外,經多國研究證實,肥胖者若染疫,死亡風險將跟著提高,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致死關鍵在於「脂肪」,將助病毒壯大,引發「免疫細胞大風暴」,進而破壞其它器官。
    2021/12/10 18:22
  • 愛孫肝不好!嬤煮「蛤蜊湯」幫補身 竟引發敗血症身亡

    71歲資深藝人蔡頭日前驚傳罹患肝癌,平時從日常作息或是飲食都可能對肝造成損壞。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節目分享,過去曾有同屆醫師本身肝不好,阿嬤得知孫子肝虛弱後,特別撈了新鮮蛤蜊煮湯給孫子補身,沒想到同事喝下後卻再也沒有回來上班,因為蛤蜊的細菌跑進他的肝裡,引發敗血症身亡。
    2021/12/08 13:04
  • 南非Omicron住院「幼童為主」 醫列出最新症狀

    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相關個案至少現蹤44國,其中又以歐洲國家佔多數,各國紛紛收緊防疫措施。對於傳染速度快的變異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有觀察到南非茨瓦內市Omicron的染疫住院患者,以小於5歲的幼童為主。另外他也整理Delta與Omicron的差異,提供參考。
    2021/12/05 23:51
  • 咳嗽小心!Omicron症狀曝 證實容易「重複感染」

    變種病毒株Omicron(B.1.1.529)來勢洶洶,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Omicron比其他高關注變異株(VOC),更容易出現「重複感染」。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享確診3大症狀,以及入院的族群位於某年齡層。
    2021/11/28 09:56
  • 新變異株「Nu」來勢洶洶!專家2點分析:疫苗恐難防

    南非科學家近日發現新型變種病毒「B.1.1.529」,有可能命名為「Nu」,其中棘蛋白的突變比先前大魔王Delta多出兩倍,傳染力相當驚人,在香港已出現首例,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此病毒傳播迅速,也極有可能產生「免疫逃脫」,之後的發展還須進行更密切的追蹤。
    2021/11/26 13:55
  • 歐洲疫情大反撲!醫曝隱憂:「偽陰性」恐釀破口

    新冠肺炎在歐洲又掀起一波確診高峰,若干國家病例數再度暴增,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大家可能都把焦點放在接種率、公共衛生政策上,但其實「偽陰性」也是有可能促成這次疫情爆發的原因之一,英國研究人員發現,每當一次偽陰性發生,恐導致0.6至1.6個人被傳播感染。不過,他最後也強調,目前只是初步報告,仍需更多研究證實。
    2021/11/20 16:44
  • 防堵群聚感染! 醫:全家完全接種者確診機率僅25%

    近日第一劑疫苗覆蓋率突破7成,有3成則已完全接種,不過事實上,仍有人不敢打疫苗,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未打疫苗的家人不能只靠已完整接種家人,來消除感染風險,因為彼此間很難維持安全社交距離,有研究也指出即使完全施打疫苗的家人,有38%的機率會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同住且未接種的家人,但是若大家都打過疫苗,染疫比例會大幅下降至25%。
    2021/10/29 18:21
  • 香氣控注意!「香味」持久不散是警訊 醫提醒:恐會致癌

    不論是沐浴乳、洗髮精或香水等生活用品,每一款都會富含不同的香味,令人深深著迷。不過在香味濃烈的包裝之下,長期吸入竟可能導致人體健康的危害。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透露,當民眾看見「持久不散」的香味標語時,要多多注意其對健康的影響。
    2021/10/28 09:47
  • 解封不等於解鬆!醫列2計畫提醒:病毒隨時可能入侵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疫苗施打計畫如期進行,民眾可能漸漸放下警戒心,不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則提出兩計畫提醒,只要流行沒有宣布結束,仍有可能隨時被病毒侵入,建議解封後,要持續注意疫苗接種與疫苗護照,強調「解封,真的不是解鬆了!」
    2021/10/20 08:21
  • 打完疫苗月經提前來、尿失禁?醫證實曝關鍵原因

    近期有女網友在社群平台分享,接種BNT疫苗後月經突然就來了,引發討論,還有其他女網友表示出現尿失禁或月經量變多的情形。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則表示,接種疫苗後,任何可能影響免疫細胞的化學信號,也會在子宮體內循環,是有可能經期提前到來。
    2021/09/30 16:16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