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折扣單親生技營養食品偷吃喝醉酒龍天翔飲品丁寧余天開刀崩壞照
  • 搜尋:

    古典 結果共632筆

  • 古典相機收藏王 世界極品集一堂

    家住苗栗市的彭雙松,高齡77歲,他花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收藏各式古董照相機,種類及數量之多,堪稱是國內第一,他希望未來能夠成立專門的博物館,和更多有興趣的朋友一塊分享這些難得的收藏。
    2003/08/22 17:53
  • 鋼琴玩家麥可森 8月24日來台演出

    古典樂迷熟悉的經典名曲「大黃蜂的飛行」加入了現代節奏元素,讓人聽起來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2003/08/05 21:46
  • 四大名著上千人物 農民鉛筆生花

    大陸遼寧省一個58歲的農民因為喜歡三國演義和西遊記等中國古典名著,利用農閒時間把四大名著用鉛筆畫了出來,人物刻畫十分逼真。
    2003/08/05 12:26
  • Lounge風之後 摩登古典引風潮

    在後煞時代,台北的流行時尚圈又活絡了起來,今晚有一家PUB新開幕,不少藝人還有時上名流捧場,場面熱鬧。
    2003/07/12 00:15
  • 【台灣拼起來】小提琴製作家 技術具國際水準

    熱愛古典音樂的鍾岱延,是國內少數專業的製作小提琴專家,今天的台灣拼起來系列報導將帶您看看鍾岱延如何用心鑽研,做出一把一把具有國際水準的小提琴。 拉著價值700萬大提琴的鍾岱延,他不是一個音樂家,但少了他,琴就無法拉出完美的聲音。11年前當他就讀大學材料工程系時,就迷上了製作小提琴。鍾岱延:「只想做一把琴來拉,然後天天窩在工作室聞那個味道,然後看演奏家進進出出,這樣子就覺得很好的感覺。」 為了學製琴鍾岱延還到美國留學,加上教音樂的父母親全力支持,現在他已經是國內最年輕的專業製修琴專家。 為了讓琴聲能夠最完美的呈現,鍾岱延不但引進最新的設備,對於每一隻琴的修復過程也都不敢馬虎。鍾岱延:「沒有修好會覺得很難過,覺得對不起那把琴,如果那把琴很名貴的話,覺得說一個歷史幾百年傳下來,有好幾個人修理過,在你的手上沒有把它弄很好,覺得很慚愧,愧對祖師爺。」 雖然國內拉小提琴的風氣並不興盛,但是他覺得小提琴是國際性的樂器,只要技術好,就能夠走向國際。鍾岱延:「這把琴是1945年義大利,算是北義大利的小提琴,作者已經95歲還活著,只是不能做琴了。」 鍾岱延希望能夠藉著自己做的小提琴,讓美妙的音樂能夠永遠的流傳下去。
    2003/07/02 06:38
  • 伍思凱最新專輯 「這邊那邊」搶先聽

    一段熟悉的古典弦樂帶出伍思凱2003最新大碟主打歌「這邊那邊」。
    2003/06/26 22:41
  • 〈新聞部報告〉張毅楊惠珊 上海尋找現代中國

    導演張毅和金馬獎影后楊惠珊,退出影壇後,許多人知道他們鍾情於琉璃的創作,不過也好一陣子沒有他們的消息,TVBS駐上海記者林瑋鈞發現,他們在上海除了堅持琉璃藝術的創作,還事必躬親,一磚一瓦地打造了一家中國風味十足的餐廳,同時也推廣一種結合中西樂風的新民樂,透過我們的鏡頭和導演張毅的說明,親臨感受。 張毅的確好一陣子沒在螢光幕前曝光,看到他,另一個名字楊惠珊就會浮現,而玉卿嫂的二胡也跟著揚起。透明思考樂團團員洪瓊:「我們的衣服比較現代,然後我們的妝呢,就是傳統加上現代,然後是楊惠珊楊小姐給我們定的妝,這妝容、服飾,還有演奏方式透著些想法。」 我們要把一個想像中的那個好像源自玉卿嫂的,那個沒有割捨掉的情感,我希望它能夠再現。19年前的玉卿嫂,起了第一個音,到現在還沒演奏完。張毅:「包括楊惠珊,包括我們玉卿嫂的製片余為彥,表面上他們離開了電影,事實上,尋找的工作沒有斷,就算是琉璃工房,在某種程度上,仍在找那個想像中美好的中國。」 尋覓涵蓋了創作,為了在聽覺上聽到現代的中國,張毅和楊惠珊說服這幾個學了中國古典樂器,十幾二十年的演奏者,在老古董的樂器上,撥揉現代的樂音。張毅說,如果我要說新民樂,我們的定義就是在一個傳統的樂器,不管它是二胡,是古箏,我覺得都無所謂。在樂器上,這個語言是開放的,可是我要說,你怎麼去說一個現代的中國情感。」 為了在視覺上看見現代的中國,張毅和楊惠珊打造了這間餐廳。張毅:「像楊惠珊這樣的人,引申到一個地板,她希望我的地板,是要我自己的,是要站在中國立場,要有現代語言的,我們自己會去做那個地板。唉,你要做柱子,你要做一個茶杯,你要做一個刀叉,你會突然不是一個餐廳,它會跨大輻射狀的變成是每一個細節,連味蕾也在嘗試。」 張毅:「我們就會每一道菜,要自己做,當時和為彥去研究那場的,他說他吃那個蛋糕,吃得要吐了,他每次看那個蛋糕就想吐,因為他已經吃五個月了。你應該永遠進到這個餐廳來,你吃到的菜,會讓你想起唐代,會讓你想起漢代,會讓你覺得做為一個中國人,開玩笑我說,它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要到一個魚的處理。不管吃的看的聽的,都為延伸出一個感覺。」 張毅:「有人說張毅楊惠珊作琉璃的,我不覺得我是做琉璃的,我希望的概念是,我在做那個傳統的學習,那個學習是,我就算做的很差,我自己都會覺得很滿意,未來我們一定是站在這個民族的文化的風格上,去找一個現代的可能性。在任何一個範疇裡面,它都會是這個基調。」 從電影,琉璃,餐廳,到新民樂,都看到張毅和楊惠珊從情感上在尋找中國的現代,現代的中國。
    2003/06/07 22:2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