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博恩酷的夢遺傳性糖尿病史性騷擾SWAG中年學生Google Map小S梅雨鋒面
  • 搜尋:

    健康醫療網 結果共148筆

  • 現代男性遇「蟲蟲危機」! 不孕症比率增醫揪原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人類精液檢查的數據分析顯示,近年來男性精蟲數量大不如前,從1990年1cc精液需達6000萬隻精蟲才算標準,到1999年下修為2000萬隻,甚至在2010年更重新制定只要1500萬隻即為合格,顯示男性精蟲密度在近20年來持續下降。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表示,社會環境及生活型態改變,導致男性不孕症比率增高,若有不孕問題,建議尋求專業不孕症諮詢。
    2021/07/16 12:53
  • 癌症再蟬聯十大死因冠軍 抗癌4招「必記16字口訣」

    癌症再度蟬聯十大死因第一位,已連續39年居十大死因首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109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61人,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男女合計)順位依序為:(1)肺癌、(2)肝癌、(3)大腸癌、(4)女性乳癌、(5)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及(10)卵巢癌。
    2021/07/16 12:52
  • 工作時常感孤獨、自卑? 6警訊亮起小心生活失衡

    每個人都會在工作中經歷壓力時期,當工作項目堆積如山,經常把工作帶回家已成為常態時,或許是時候重新評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做出改變以避免工作倦怠。
    2021/07/16 10:30
  • 失智據點關閉活動量下降 「防疫在家妙招」延緩病友失能

    失智症到目前為止沒有特效藥,但想預防延緩失智、失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運動,尤其因應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失智症病友無法前往失智據點活動,加上長期無法外出,家屬不妨增加病友白天的活動量。新竹臺大分院復健部楊榮真物理治療師指出,規律運動可促進大腦血液循環、維持體能,尤其失智長輩若能維持適當運動,能幫助避免身體功能快速退化。
    2021/07/16 10:25
  • 新冠患者腦中風機會增 把握黃金24hr降死亡、殘障率

    自2019年底開始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與部分新冠疫苗與中風有關。兩位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北榮神經內科腦血管科主任李怡慧與北榮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紀乃方,分享照護過COVID-19患者,以及COVID-19疫苗罕見引起的腦靜脈栓塞型中風,表示病毒與疫苗引發中風的型態和族群大有不同,醫療上都有對應的合適處置,並呼籲疫情間有中風徵兆民眾應即 時就醫,中風患者則要持續回診服藥,盡快施打疫苗。
    2021/07/16 08:49
  • 藍領爸無預警癱瘓在地 「晚期攝護腺癌」成隱形殺手

    53歲的勇哥(化名)平時從事藍領工作,育有一雙子女的他更是家中的經濟支柱。某天下班回家,突然感覺雙腿無力跌坐地上,想要撐起身子發現下半身一點知覺都沒有,家人見狀後緊急將他送往急診。一開始都以為是工作上出力不慎造成脊椎受傷,沒想到經過抽血及其他相關檢查後發現,他的攝護腺癌指數(PSA)已經破千(正常PSA<4 ng/mL),並且有癌細胞骨轉移的狀況,確診為晚期攝護腺癌,若不積極治療恐怕只剩下1-2年的時間。
    2021/07/16 08:48
  • 疫情期間精神易焦躁 身心科醫師憂:自律神經失調恐暴增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自五月爆發以來蔓延全台,企業產能、家庭經濟、百姓生計及生活步調皆受到嚴重衝擊,面對這些接踵而來的考驗,國人的緊繃情緒似乎已逼近臨界點。根據台中知名身心科診所的統計指出,診所五、六月的線上問診數比起三、四月反增加三成之多,其中有高達九成以上的民眾憂鬱、焦慮感上升,此狀況令醫師相當擔憂,深怕若人民長期對國內現況處於不安及緊張狀態,加上無視身體警訊,身心會如同壓力鍋般突然爆發,對家庭及自律神經都是相當不利的狀態。
    2021/07/13 15:38
  • 遠距教學緊盯電腦「超酸澀」 眼科醫師授7招護眼保視力

    線上遠距教學,眼睛緊繃又酸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毓璇表示,因應疫情關係,學校採遠距教學模式,眼睛長時間盯著螢幕時間較多,眼睛常常感到很酸澀,提醒家長要關心孩子用眼的習慣,近視看似不嚴重,但高度近視是許多嚴重眼科疾病例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的危險因子,慎防在家中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把握三十分鐘用眼休息十分鐘原則,下課時間也要讓眼睛好好放鬆,避免近視度數快速飆升。
    2021/07/13 15:28
  • 體重反覆恐成「胃輕癱」誘因 出現這狀況趕緊就醫

    胃也會癱瘓?無道服柔術NO-GI史上最佳的選手Gordon Ryan表示,自己身體狀況不佳,曾連續五天幾乎無法吃下任何一樣東西,同時腹脹、噁心、嘔吐、腹痛、虛弱,連帶體重減輕。被發現罹患「胃輕癱」,三年間求診各大專科都無法根治,發病次數日益頻繁,嚴重影響選手生涯,只能放棄,宣布無限期終止任何賽事。
    2021/07/12 15:52
  • 疫情間體重呈M曲線發展!僅靠這招有效改善

    疫情延燒近兩個月,改變很多人的生活,連體重都起了不同變化,衛福部彰化醫院衛教中心打電話關心各類慢性病患者,發現有人因疫情宅在家,不動猛吃而體重飆升,但也有人因疫情焦慮或工作影響到心情,體重往下掉,呈現兩極化的M型曲線;雙峰各約4成,也就是體重增加及減少各4成,不變者2成。
    2021/07/12 15:50
  • 過敏性鼻炎救星來了! 三伏貼治療助舒緩找回生活品質

    你也常有流鼻水、打噴嚏等過敏症狀嗎?在中醫治療上,可藉由三伏貼幫助減緩症狀。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蕭坤元指出,三伏貼就是在一年之內最熱的初伏、中伏、末伏等三天中施作藥灸敷貼療法,可幫助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像是冬天容易發作的鼻過敏症狀,這時就可以在夏季接受三伏貼治療,以達到改善體質,減緩冬天過敏症狀的困擾。
    2021/07/06 16:33
  • 疫情間怕就醫!癌友現病癥錯失黃金期 醫護重裝手術救命

    51歲男子因吞嚥疼痛到受不了,到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門診就醫。耳鼻喉部主任吳弘斌檢查後,發現病人頸部右側腫塊為扁桃腺腫瘤轉移,病理報告確認為扁桃腺癌,經重裝防護動手術,終於能順利放療與化療。吳弘斌呼籲,癌症都有治療黃金期,即使疫情升溫,醫護人員會謹慎防疫保護病人,千萬別因恐懼,腫瘤拖到無法處理。
    2021/07/06 16:31
  • 台灣洗腎率高居全球之冠!醫破除迷思授這招「治腎」關鍵

    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2020年發布的年報指出,台灣末期腎臟病的盛行率及洗腎率皆全球之冠,而其中約有五成是因為糖尿病腎病變所致。醫師提醒,糖尿病雖然屬於慢性病,但若長期放任血糖波動,當心糖尿病併發症來的又凶又狠,重創腎功能!
    2021/07/06 15:09
  • 不再是絕症!基因檢測、精準藥物照顧好「胃」來

    胃腸道基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簡稱GIST)是好發於胃腸道的惡性腫瘤,為僅次於大腸癌、胃癌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一般人對此病較陌生,據健保資料,台灣每年至少新增400至500名胃腸道基質瘤患者,其中帶有PDGFRA D842V基因突變的患者,過往的治療在臨床數據上皆表示治療效果不佳,患者常面臨無藥可醫的狀況,所幸,今(110)年四月TFDA已核准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可有效控制特定基因型態之胃腸道基質瘤,並延長患者的生命,此病將可穩定控制,不再是絕症!
    2021/07/06 14:52
  • 含果酸化妝品有效改善痘痘肌?食藥署曝使用關鍵

    你也會挑選含果酸(AHA)成分的化粧品作為保養品嗎?但你知道其實含果酸成分的化粧品會依照不同的酸度擁有不同的保養效果嗎?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含果酸成分的化粧品除了有針對角質代謝,也具有抗老與美白等效果,透過果酸幫助角質代謝正常,讓原本暗沈的膚色較為明亮,但果酸依化學結構和分子的大小,又分為第一代至第三代。
    2021/07/05 15:31
  • 國產新冠疫苗趕上路惹議!臨床試驗分期、條件一次看

    要回歸以往的正常生活,疫苗施打普及率相當關鍵!隨著台灣疫苗需求量大增,人民不只對於國外進口之莫德納、AZ等疫苗極度關注,國產疫苗也是近期焦點,民眾如能對國產疫苗有更深層的了解,未來在施打疫苗時才會有更多選擇依據。
    2021/07/05 09:59
  • 「肌內效貼布」錯誤貼法恐更嚴重!使用前注意4事項

    有沒有曾經在運動場上看到選手身上貼了色彩繽紛的貼布,有著各種顏色,各種造型,您可能會好奇那是裝飾或是有什麼特別功能,其實這些貼布可都是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所列管的醫療器材,屬於醫材分類分級中的「醫療用黏性膠帶及黏性繃帶」。
    2021/07/05 09:36
  • 乾癬反覆發作好痛苦!這類治療法有效阻斷發炎因子

    乾癬患者因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發炎因子流竄全身,使皮膚出現斑塊型皮屑,較嚴重患者更會走到哪、皮屑掉到哪,對求學、求職及人際關係影響甚鉅。
    2021/07/02 10:36
  • WFH居家辦公皮膚更糟糕?專家授4招「保養」秘訣

    不外出讓活動量大幅降低,長久坐在電腦前又沒有固定運動習慣會使血液循環與代謝功能變慢。隨著肌膚的角質代謝下降,容易形成毛孔堵塞、粉刺、痘痘;循環能力不佳則使臉部肌膚看起來蠟黃黯沉、浮腫老態。
    2021/07/02 10:22
  • 男性長期排尿不順竟和「攝護腺肥大」有關!嚴重恐洗腎

    除了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也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尤其初期幾乎無症狀,僅與有與攝護腺肥大類似排尿症狀,因此不得輕忽嚴重性。
    2021/07/02 10:05
  • 長期久坐釀「肩頸痠痛」!專家籲治療從源頭下手

    在家上班最喜歡盤腿、翹腳坐,小心肩頸痠痛找上門!疫情雖趨緩但不可鬆懈,多數企業仍持續推行居家上班,對此,大部分民眾家中其實沒有適當的辦公環境,進而容易造成長時間坐姿不良。楊宗翰中醫師呼籲,與其等到肩頸痠痛才去按摩推拿,民眾更應從源頭改善不良姿勢,更能有效解決問題。
    2021/07/02 09:44
  • 生育率全球最低 7/1起不孕症治療、產檢補助再升級

    台灣新生兒出生數與老年人死亡數從去年開始出現死亡交叉,人口首度邁入「生不如死」的負成長現象。為了搶救生育率,今年行政院也正式拍板定案,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方案、增加產檢次數及項目、放寬育嬰留停及調整工時彈性等政策,方案將自7月1日起上路,讓民眾可以安心生、放心養。
    2021/06/30 16:12
  • 疫情遠距網路霸凌增七成 PO文、轉貼及分享恐成幫兇

    美國L1ght組織在2020年調查指出,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霸凌的現象增加了七成。網路霸凌是看不見,但是影響及造成傷害更劇的另一種疫情!每年六月第三個星期五為國際性「停止網路霸凌日」,董氏基金會與多所學校代表及藝人共同響應。
    2021/06/30 16:08
  • 打疫苗前先吃退燒藥? 醫師揭迷思授2招抵抗副作用

    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陸續抵台,指揮中心也開始安排優先族群施打,除了醫護人員之外,可望長者也可以打到疫苗。但疫苗施打的副作用以及血栓疑雲都讓人擔憂,指揮中心曾公告,一般副作用發生率,年長者低於年輕人,一些已施打疫苗的前線醫護人員,也紛紛反應肌肉痠痛、發燒、全身倦怠只能臥床。嘉義長庚醫院感染科主任黃琮輿說,有症狀再吃藥就可以,不建議先吃藥。
    2021/06/30 16:05
  • 戒菸好處多還可降低罹癌率!醫師曝「身體」最大變化

    戒菸的好處,於1小時後身體開始排除菸草的毒害成分,24小時後血氧含量恢復正常,心臟病發作下降,在1星期後感受空氣清新及食物美味,2星期後牙齒變得較白,呼吸變得順暢,再3個月後咳嗽減少,肺功能增加,1年後冠狀動脈疾病危險性降低一半,再到10年後中風、肺癌機會降低,20年後節省一大筆金錢。
    2021/06/29 15:4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