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疫情期間精神易焦躁 身心科醫師憂:自律神經失調恐暴增

作者 健康醫療網
發佈時間:2021/07/13 15:38
最後更新時間:2021/07/13 15:38
疫情迫使人民改變生活現狀,經濟收入減少導致壓力變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疫情迫使人民改變生活現狀,經濟收入減少導致壓力變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自五月爆發以來蔓延全台,企業產能、家庭經濟、百姓生計及生活步調皆受到嚴重衝擊,面對這些接踵而來的考驗,國人的緊繃情緒似乎已逼近臨界點。根據台中知名身心科診所的統計指出,診所五、六月的線上問診數比起三、四月反增加三成之多,其中有高達九成以上的民眾憂鬱、焦慮感上升,此狀況令醫師相當擔憂,深怕若人民長期對國內現況處於不安及緊張狀態,加上無視身體警訊,身心會如同壓力鍋般突然爆發,對家庭及自律神經都是相當不利的狀態。

長期關在家裡引發的摩擦衝突變多,恐加重身心壓力。(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疫情壓力 恐身心焦慮及抑鬱

身心科院長楊紹民醫師表示,疫情迫使人民改變生活現狀,經濟收入減少導致壓力變大;大家長期關在家裡引發的摩擦衝突變多;學生的停課不停學讓家長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外出聚會紓壓令人孤獨感提升;更別說第一線的抗疫人員,在長期繃緊神經的高壓下,容易對眼前的一切感到力不從心。然而基於人類生存本能,面對未知的局勢都會將眼前的迷惘轉化為恐懼,如此恐懼的累積及無法掌握主控權的無力感,將會造成身心的焦慮及抑鬱,最常直接反應出的症狀莫過於失眠、入睡困難、頭痛、胸悶、暈眩,甚至有異常疲累、易怒、手麻、發抖或是腸胃不適等狀況發生,這些很明顯都是因壓力所造成的身心問題初症,因此精神科醫師建議,面對短期壓力及生活步調突然的轉變,可藉由幾種方式來獲得舒緩。

舒緩壓力 身心科醫師這樣建議

 
首先楊紹民院長建議,面對突然改變的生活及瞬息變化的疫情,應儘量遠離負面新聞及垃圾資訊,國人必須關心疫情,但應是提高警覺而非過度緊張,因此避免過度接觸令人恐慌的資訊及聚焦在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上。再者,人與人之間應保持物理距離,但不疏遠心理距離,警戒期間避免群聚,促使親友間解悶舒壓的聚會管道幾乎停擺,但其實可藉由視訊及主動聯繫的方式拉近距離,突破心中的孤獨感,找回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及群體存在感,對抒發壓力十分重要。而面對居家防疫,楊紹民院長也呼籲,別失去了生活的規律及儀式感,結構化的日常能減少對作息異常帶來的混亂及恐慌,試著安排居家運動及休閒活動,如聽音樂、瑜珈伸展、冥想深呼吸,或是與家人共同完成拼圖、學習烹飪、讀一本好書等,都能藉此遠離負面情緒及有助消化因疫情帶來的不安。

若內心起伏過大或有睡眠障礙,應盡快就醫。(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正能量來一同抗疫 過度焦慮盡速求醫

面對疫情每個人都承受著不同的壓力及生活變動,全民必須透過正能量來一同抗疫,用更多的包容及寬心來善待周邊的人,在對抗病毒的同時,更要防止壓力無形中對我們造成的身心傷害,焦慮的存在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生命訊號,但若發現自己或是周邊的親友內心起伏過大,或已構成睡眠障礙及影響生活,應盡快就醫尋求專業協助,以免問題愈發嚴重。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緊抓話題熱點,與你討論全球大小事!點我追蹤【TVBS Twitter


→擠出小時間,看看大新奇!全新影音品牌上線囉,一起擠看看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疫情#防疫#正能量#壓力#身心科#抑鬱#新冠肺炎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50

0.0722

0.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