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學姊廚餘 疫情健康校園 日本感情黃嘉千舒服統一發票
  • 搜尋:

    【新聞大白話】 結果共675筆

  • 美股「八月魔咒」襲捲台股?江浩農:投資人需留意兩隻熊

    根據美國投顧公司LPL Financial Research統計,盛夏是美國股市最差的一季,過去10年裡,美國三大股票指數就是8月平均最差,投資人俗稱「八月魔咒」,而在今(3)日台股也是開低走低,一口氣失守5日線及10日線,終場收12513.03點,跌幅1.2%,讓許多投資人擔心是否美股的八月魔咒會影響到台股,今日新聞大白話主持人彭志宇視訊連線到台新投顧全球策略研究部經理江浩農,他表示,美股傳統第三季都是淡季,今年應該也不例外,投資人需注意接下來的兩隻熊:疫情熊及福利熊,在全球疫情未趨緩的情況下,還是會左右下半年的發展,加上受疫情影響,美國用了大筆的紓困方案,而大多福利都在7月底到期,其餘的也是在8月陸續到期,雖然目前美國國會還在協商,但空窗期越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就越大,至於會不會影響到台股,他認為,接下來的盤勢可能會處於高檔震盪,因為除了之後第二季財報就要揭露,還有因為資金行情,所以若國際股市波動增大,台股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2020/08/03 17:30
  • 蘇揆用人唯才力保廖燦昌 羅智強:今遭起訴蘇還幹得下去?

    第一金控董事長廖燦昌在昨(30日)因涉入遠航案遭起訴,隨即遞出辭呈。而過去廖燦昌因慶富安備受爭議,遭在野黨抨擊不適任,多次要求行政院長蘇貞昌應撤換這項人事案,不過蘇貞昌反替廖燦昌背書,強調自己是用人唯才,適才適所,不料不到一年,廖燦昌還是因捲入弊案下台負責,蘇貞昌在今日出席活動前被問到這個問題說了重話,主管部會要再次落實檢視相關稽核機制,同時要深入調查,有任何不法絕不護短,這讓人不禁懷疑蘇內閣怎麼時隔一年態度就丕變?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用人唯才?對此,台北市議員羅智強在《新聞大白話》接受主持人彭志宇視訊連線時表示,當初蘇院長在提名廖燦昌人事案提名時,外界就有許多質疑的聲音,但是蘇院長還是強力為廖燦昌背書,甚至表示是「用人唯才」,但檢調方最新的偵查結果是,廖燦昌因濫用職權涉及遠航案,這不僅會傷及國庫,他更表示,如果當初好好去了解廖燦昌的背景的話,就不會讓人質疑用人的標準,這應該是蘇院長及內閣團隊需要好好反省的地方。
    2020/07/31 18:27
  • 功過留歷史!憶起與李前總統過往他們這麼說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享耆壽98歲。李登輝繼任總統後,他提拔過的人,一次又一次地上演「反目」情節。對此,台北市議員陳建銘在《新聞大白話》回憶起與李前總統的過往表示「每個情同父子的最終都走向肝膽劇烈,我記得李總統曾告訴我們『做一個政治人物,你要把你的選擇、把政治當成志業,政治人物必須有理念認同,而我與李前總統的關係就是靠著『理念認同』維繫」。
    2020/07/31 18:07
  • 台股飆新高適合進場嗎?專家多持保留態度!

    台股近期在台積電的帶頭下飄至歷史新高,可說是已站穩1.2萬點,甚至有人看好這場牛市能持續到明年,那麼現在是不是一般散戶進場的好時機呢?對此,台灣ETF學院創辦人李柏鋒在《新聞大白話》節目中分析,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原因是「跟風進場」的人通常沒有經過理性思考,所以常常連自己怎麼賺、怎麼賠的都不知道,所以關鍵不是時機的問題,應該是自我狀態的問題。 文大財金系副教授駱武昌舉「擦鞋童理論」為例,表示當過去不玩股票的擦鞋童都跳進股市了,代表外界資金已經盡出,未來很難持續牛市,而目前台股的現象需要以此為警惕;資深證券分析師林成蔭則持保留態度,認為現在股市的確面臨一些問題,但要進場套利也不是沒有機會,只是要注意投資類股的趨勢。
    2020/07/31 17:55
  • 延續勝選氣勢?!黃紹庭:守住議長寶座 激勵高市長補選

    今(31日)高雄議長補選投票,國民黨提名人曾麗燕以35票,打敗民進黨提名人張勝富的27票,守住議長寶座。藍營經歷失去高雄市府會雙龍頭後,這一戰也被視為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的「黨魁保衛戰」,黨秘書長李乾龍甚至表示,「如果議長沒穩住,我和主席江啟臣就走路」,今(31日)也親自坐鎮議會黨團,發動甲級動員。曾麗燕勝選氣勢能否延續到接下來的市長補選呢?對此,高雄市議員黃紹庭今(31日)接受《新聞大白話》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這場勝選代表國民黨在議會是團結的,對藍營來說是個好消息,有激勵的作用,相信大家面對8/15市長補選,也會共同努力、團結,往勝選目標邁進。而總統蔡英文於明(8/1)將南下高雄為陳其邁站台,民進黨傾「國家之力」來輔選,國民黨是否會擔心?黃紹庭認為,高雄市長補選對綠營來說是必須勝利的一戰,從地方到中央、黨到府,都是盡全力、用盡資源地要把高雄市長職位拿回去。
    2020/07/31 17:43
  • 美可能邀台參與環太軍演?王崑義:機會越來越大!

    美國倡導的環太平洋軍演將於8月17日舉辦,我國防部已經表態會優先爭取擔任觀察員,那麼台灣是否真有可能突破壓力,與美軍共同演習?對此,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接受《新聞大白話》主持人錢怡君採訪,表示照現在情況發展下去,台灣受邀的機會越來越大。因為現在川普能救選情的招數只剩下「抗中牌」,如果能拉攏其他夥伴,進而扮演全球抗中的盟主,那或許連任還有一線生機,否則他將成為21世紀以來,唯一沒連任的美國總統。
    2020/07/30 18:08
  • 文化部髮夾彎!謝寒冰直言「民進黨已將公視視為禁臠」

    公視成立「國際影音平台」引發外界議論紛紛,在野黨甚至質疑「文化部把公視當作央視做大外宣」。對此,昨(29日)文化部急踩剎車以「愛公視」之名暫停終止委託案,世新大學口傳系教授溫偉群在《新聞大白話》直言「政府在推動『國際影音平台』政策的過程中,感覺並沒有經過嚴謹討論與評估,事實上,現在國際宣傳的關鍵是『公信力與受聽眾想不想看』而非花大錢,許多大國有前例,她們編了很多預算,效果也不見得好,所以預算編下去,必須有嚴謹的評估」。就法而言,溫偉群分析「公共電視與中央社、中央廣播電台設置條例並不同,中央社與央廣是國家通訊社,但公共電視法就明訂『公共電視是彌補商用電視的不足』,目的不是為政府喉舌」。
    2020/07/30 18:00
  • 寧願重考也不屈就!?補教名師:每七考生就有一重考

    國中會考於已於7月8日放榜,就有一名補教老師在臉書貼出「一個建中落榜生自述的故事」,指出這名學生在落榜後,被父親逼迫發送500張落榜傳單自辱,引起網路上熱烈討論,不過不只國中會考讓考生壓力大,大學指考成績亦是,有網友透露自己的朋友今年也參加大學指考,而重考4年原因只為了考上醫學系,讓他相當不解問「重考四年只為了上醫科值得嗎?」。對此,補教名師劉星在《新聞大白話》接受主持人彭志宇視訊連線表示,學生現在重考主因還是以學生的個人興趣及家長期待為主,他提到有些考生因父母都是醫生,如成績出來不理想無法就讀醫學系,考生還是會重考,而也因學制的改變,現在每七位考生就有一位是重考生,不過他在節目中也提醒考生如考不好無須氣餒,家長也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否則可能造成反面效果。
    2020/07/30 17:59
  • 存股獲利適合你我?林成蔭:注意三個穩定就可以

    有一名存股逾10年的36歲藥師,存到現在每年可竟領到百萬股息,不少人雖羨慕,但卻因為不懂何時進場而在股市門前怯步,對於股市小白,有專家建議可以透過存股方式,長期持有不靠價差就能有穩定的被動收入,「懶人投資」適合所有的人嗎?,今(30)日新聞大白話主持人錢怡君視訊連線到財子學堂創辦人林成蔭解惑,他表示,人人都可以存股,但要留意三個穩定,獲利穩定、股利穩定以及防禦競爭對手的護城河穩定,有這三個穩定的公司就可以保障存股的獲利,而至於現在火紅的台積電是否還能進場,他認為,目前還是可以進場,因為他是一家有三個穩定的好公司,但還是要注意風險,因為好公司還要配上好股價,若短線上遇到波動,還是要適時地做後停利跟停損的措施。
    2020/07/30 17:41
  • 畢業季失業率不升反降?!何啟聖:「隱藏性失業」人數增

    台灣失業率自二月3.7%後逐月攀升,五月份更是來到了高峰4.07%,雖然六月時失業率有稍稍下降至3.96%,但適逢畢業季,社會新鮮人將面臨情況嚴峻的就業市場,失業率恐持續上升。然而,根據統計,七月的民眾消費信心水準卻微幅上升,原因為何?對此,1111人力銀行媒體中心總經理何啟聖今(30日)接受《新聞大白話》主持人錢怡君線上訪問表示,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執行長的說法,消費者信心指數微升0.66點,在統計學中其實不具任何意義,基本上是屬持平,民眾對於我國就業市場,仍是看壞居多。而他也提到,六月屬畢業季,但失業率卻稍稍下降,主要是因為很多應屆畢業生因疫情選擇延畢、升學,甚至直接不找工作,導致出現許多「能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以工作者」,也就是所謂的「隱藏性失業」,進而造成初次尋職及新登記求職數字皆比往年低,出現失業率下降的反常狀況。至於關於軍公教今年可能不加薪,是否會導致一般勞工薪資調幅?何啟聖認為,軍公教調薪的確能帶動民間企業薪資調整,在1999年前,軍公教薪資是「年年調」,1999年後,平均5.7年調一次,而最近一次調薪是2018年,按照這個節奏來看,今年的確還不是調薪的時機,但他也強調,在特定狀況下,現階段與其發放三倍券,不如讓軍公教調薪,帶動民間勞工薪資調升,促進整體消費能力、經濟活絡,這樣才會有經濟學中「加乘」的效果。
    2020/07/30 17:37
  • 大稻埕進化新潮牌 專家:文化結合科技更有看頭

    街區的改造與重生可以帶來「老城新經濟」,以台北的大稻埕商圈為例,百年建築搭配現代的商店、餐飲,別有一番風貌。「旅遊玩家」陳姿貝就在《新聞大白話》中談到,翻新過後的大稻埕,聚集更多人潮,似乎重新年輕起來;資策會地方創生服務處副處長洪毓良也談到文化結合科技導入的好處,表示大稻埕在展演方面有可能套用最新技術,例如AR、VR、全息投影之類,這些嘗試都會在未來呈現更鮮活的面貌。
    2020/07/29 19:18
  • 台恐有無症狀卻還要開放?醫師:萬萬不可解封

    泰籍移工返國確診,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9)日表示,該個案檢驗為弱陽性,要請泰方二驗,且其189位同公司接觸者檢驗結果皆為陰性,代表未發現有傳播風險,目前還在調查中,但也不免讓民眾質疑台灣是否有本土感染的可能,更對日後要開放國外病患來台就醫感到擔憂,今日新聞大白話主持人錢怡君視訊連線到民生承安診所副所長王健宇,他表示,弱陽性可能是帶的病毒量微弱,並無法直接否定不是在台灣染疫,台灣可能有無症狀的存在,只是感染力不高才沒有爆發,也不確定之後會不會有多點感染,所以民眾還是該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疫,至於指揮中心要開放來台就醫,他認為,開放國外就醫沒必要性也沒急迫性,可以說是萬萬不可,國外的疫情比台灣嚴重許多,來台就醫可能還需隔離,等隔離完病情早已不在掌握之中,也會讓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身處危險,台灣想建立形象有很多方式,但若開放而造成破口對醫界會是很大傷害。
    2020/07/29 18:02
  • 不只是總統府的橡皮圖章 李德維批「民進黨在立院已是巨大怪獸」

    「這就是咱的立法院?」前副總統呂秀蓮在臉書貼文,諷刺民進黨在國會過半後,「東施效顰,甚至青出於藍」,原本「立法院是行政院的橡皮圖章」,如今公然變成是「總統府的橡皮圖章」。對此,國民黨立委李德維在《新聞大白話》直言「在野黨在這個會期全部都吃足苦頭了!」他表示「民進黨在立法院『一黨獨大是現在進行式』,這個會期通過的議案,都是民進黨的,連時代力量最先提出的『護照正名』,最後通過的版本也是民進黨的提案,另外,第一次臨時會通過的考監人事案、國民法官法,在野黨們都吃盡了苦頭,跟他打一架也未必理你,民進黨在立法院已是『巨大怪獸』」。
    2020/07/29 18:00
  • 讓路輕軌台鐵不進基隆?! 謝國樑:台鐵直達車更便捷

    蔡政府3年前宣布將「輕軌捷運」納入前瞻基礎建設,並承諾「絕對會讓捷運進基隆」,沒想到基隆市民沒有等到捷運,反而面臨「台鐵消失」的危機,消息一出,基隆市民湧入基隆市長林右昌與地方民代的臉書留言抗議。《新聞大白話》今(29日)也接受民眾call-in,基隆劉小姐表示,更加複雜、麻煩的交通,怎麼會有人願意前來,若無法兌現當初承諾,至少應該保留原本的,怎麼會越來越退步呢?對此,前立委謝國樑今(29日)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許多民眾並不曉得爭取輕軌會讓台鐵基隆站作廢,輕軌計劃中,南港到基隆經12站,且同捷運「站站都停」,預估得花1小時左右才能抵達,而許多大台北地區或是中南部的民眾想到基隆,就得在南港站轉車,十分不便。謝國樑也提到,八年前他就爭取過「台鐵直達車」,從基隆到南港僅需23分鐘,與其讓輕軌取代台鐵,為何不大量採用直達車的方式,省去一半的通車時間呢?
    2020/07/29 17:57
  • 美中掀「植物戰」台也遭殃!?詹富智:隨意丟棄恐造成農業災害

    美國有27州民眾近期收到來自中國大陸的不明包裹,打開來竟是來源不明種子,而美國農業部門推測包裹內的種子可能是侵入性的植物,台灣有民眾在臉書PO文指出,近日也收到來自上海的不明培養土,防檢局今(29日)則表示,由於包裹內可能藏有帶有植物性病菌及昆蟲卵,已將不明植物培養土銷毀,避免外國有害生物傳入台灣,而近日美中關係日趨緊張,美國高度懷疑是「生化」甚至是「植物戰」。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院長詹富智在《新聞大白話》接受主持人彭志宇視訊連線表示,在台灣過去其實未有類似案件發生,所以不需過有過多的揣測,但是假設民眾如果收到來源不明的培養土及種子,第一時間應聯絡防檢局,交由防檢局處理,勿將種子或培養土隨意丟棄,否則可能會造成台灣農作物很大的傷害。
    2020/07/29 17:47
  • 文化部委公視設國際頻道 莊伯仲:程序胡搞瞎搞

    文化部委託公視規劃開設「國際頻道」,預計每年撥出10億預算,但是這個舉動卻被外界質疑是政治力介入。對此,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在錢怡君主持的《新聞大白話》節目中分析,表示沒人反對設立國際頻道,但不應胡搞瞎搞。因為要考量到公共電視的性質並非政府所有,擔任該角色顯然不適當,最好是由央廣、中央社,或其他電視台採競標程序較適當。
    2020/07/28 18:49
  • 川普「底牌」是訪問台灣?張競:請先隔離14天!

    大陸官媒《環球時報》近日揣測,美國總統川普在越來越極端的操作之下,最後或許會訪問台灣,以此刺激北京的敏感神經。對此,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在錢怡君主持的《新聞大白話》節目中分析,認為傳言或揣測等說法聽聽就好,因為只要理性思考就知道不可行。就拿「川普訪台」來說,依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訂的標準,必須隔離14天,再加檢測陰性才可入境活動,想想有可能嗎?
    2020/07/28 18:45
  • 台灣下一個十年?尋找「不可或缺」的價值定位

    隨着中美角力日益升溫,兩國在貿易和科技等領域針鋒相對,而台灣產業如何在「美中新冷戰」走出一條路,對此,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丁學文在《新聞大白話》表示「在中美角力下,台灣需要一個領頭羊來組成旗艦聯盟,將各個聯盟(產業)連結起來,政府則是擔綱領頭羊的角色,若能成功將各個聯盟組成旗艦,這將是很驚人的競爭力。另外,美國11月總統大選,不論是誰當選對台灣的影響都不大,台灣應該想的是『下一個十年的準備,我們不該也不需要選邊站』」。
    2020/07/28 18:00
  • 台積電市值再創新高!借錢買股票行得通?專家:兵家大忌

    台積電今漲停價466.5元,不但再創天價,市值也衝破12兆元大關,外資甚至針對台積電喊出高達550元的目標價,許多民眾也想趁這個機會入場,從中賺一筆,但現在這個時間點合適嗎?對此,運達投顧總經理高憲容今(28日)接受《新聞大白話》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並不建議,如果是長線投資當然值得肯定,但在消息最熱絡的時候,即使股市爆衝幾天,也有可能中期回檔,所以不要在最熱門的時候去追高。另外,高憲容也提醒,千萬不要借錢買股,這是「兵家大忌」,投資有風險,必須要自己承擔得起才行,雖然股票下跌總會回升,但等行情回歸時,投資者往往已血本無歸,所以在股市高檔時千萬不要這麼做。
    2020/07/28 17:57
  • 居住正義真有落實?!業者:實價登錄仍不夠透明

    蔡政府2016年時對居住改革提出「住宅三箭」,包括杜絕炒作、健全租屋市場,及8年興建20萬戶社會住宅,真的有成功嗎?對此,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今(28日)接受《新聞大白話》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政策一提出時,其實蠻受期待,但執行上的確有困難,首先,社會住宅用地取得困難,無法達到預期交易量;再來,原先民眾期待能透過囤房稅來抑制房價,但稅費結構若要更動,則需要很大程度地改變,也會衍生許多問題,因此實行上有困難;最後,實價登錄的部分,原本說可以全面透明化,但事實上更改程度相當少,最後仍僅接露區段資訊,民眾對實際價格掌握還是不夠透明。而現在許多年輕人因無法負擔買房,直接放棄購屋,這是否會影響到房市?郎美囡認為,這中間存在社會結構問題,高資產族群富有購屋力,小資族卻相對辛苦,在薪資水平上,高、低資產族群相差大,小資族持續負擔不起買房,低價區的房子可能會面臨滯銷或是難以順銷,房價就會有所趨緩,但對高級住宅或高資產頂級房屋其實影響相對小。
    2020/07/28 17:50
  • 泰籍移工返泰確診引擔憂 醫師:若真是本土感染規模也不大

    繼上月一日籍女學生返日確診新冠肺炎後,昨(27)日又傳出有一泰籍移工自台返泰後三日確診,令民眾擔憂是否有本土感染的可能,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已對該案進行相關疫調,但目前不會列為本土個案,待查出可能感染源後,再釐清有沒有擴大採檢必要,今日新聞大白話主持人錢怡君視訊連線到土城長庚感染科主任楊政皓,他表示,若真是本土感染,規模也不會太大,目前還是要等疫調結果出來才能有下一步對策,現階段還是維持現狀就好,至於將來若要開始對國外開放,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2020/07/28 17:43
  • 統籌稅款分配爭議多?學者建議:訂立標準公式解決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在造勢場合,端出他已核定與高雄有關的4000億預算案,讓其他五都首長紛紛抱怨統籌分配款不公平,呼籲修「財劃法」的聲音又重回檯面。對此,台北大學公行系副教授侯漢君接受《新聞大白話》主持人錢怡君採訪,表示公平與否的標準在於各縣市是否願意接受,否則就會流於中央的主觀判斷。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地方協調出一個「公式」,以後就依照此標準分配稅款,這樣才能降低中央主導的程度,進而讓多數人服氣!
    2020/07/27 18:31
  • 免驚!中美終須一戰?李大中:皆維持「鬥而不破」策略

    美中互相關閉一個領事館,可說是中美關係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外交衝突,外界分析「中美開戰」機會恐變大。對此,淡大戰略所副教授李大中在《新聞大白話》表示「美中軍事白熱化,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美中競合大局』,而現在雖然看起來是『合作不斷縮小、競爭不斷加大』,但目前兩大國還是建立在『鬥而不破』的底線上,雙方看起來似乎是劍拔弩張,但還是努力在避免衝突」。另外,傳出8月將恢復美中貿易協議第二階段的會談,李大中分析「第二階段有沒有可能往前推進,目前的變數還是很多,一切恐要等美國大選過後才有明朗化的跡象」。
    2020/07/27 18:00
  • 台豬解禁拚外銷? 豬農憂脫節太久沒優勢

    歷經24年努力,台灣正式脫離口蹄疫疫區,也與澳門簽訂合約,每週固定跟台灣採購200頭冷藏豬肉,不少人期待豬肉外銷能讓國內養豬業再創高峰,但中央畜牧場場長蘇鵬在今(27)日與新聞大白話主持人錢怡君視訊連線時卻表示,出口應該是要努力的目標,但畢竟有20幾年沒有出口,所以也不知道場的設備是否還跟得上,加上現在環保意識抬頭,國內養豬成本一直上升,豬農也難以大量增加,台灣光內銷就已供不應求,基本上要外銷就沒那麼快可以做到,至於若政府插手幫助外銷大陸是否會讓情況更複雜,他認為,政治因素牽扯太多反而更麻煩,做生意還是要在商言商,不要有太多政治介入。
    2020/07/27 17:38
  • 大學生「理想情人」薪資達8萬?!專家:理想與現實有差距

    1111人力銀行與社群平台Dcard合作,對「理想情人的職業」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年輕男女上班族心目中理想情人的職業排行冠軍皆為「公務員」,但真的是如此嗎?對此,樂福里婚友排約負責人鍾佩玲今(27日)接受《新聞大白話》主持人錢怡君線上訪問表示,以過去經驗來說,排行第一通常為工程師,因為工程師專業性高,薪水相對來說也較其他行業高,但公務員也是榜上有名。而調查也顯示,女性在挑選另一半時,多以「經濟」為主要考量,男性則首先考量「外貌」,鍾佩玲表示,在還沒見面前,男性的確多以外貌為首要考量重點,女性則以經濟能力為主,但認識、相處過後,不管男女,大部分皆較看重內在,像是個性、談吐。另外,大學生「理想情人」平均月薪竟高達8萬,鍾佩玲認為「有夢想最美」,尚未離開校園時,總認為「百萬年薪」很美好,進入社會後才漸漸認清「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身旁並沒有那麼多「百萬年薪」的人,而且大多數年齡都會和自己有所差距,因此對另一半的薪資期望也會慢慢地有所調整。
    2020/07/27 17:3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