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報稅季登場!你知道夫妻合併報稅和分開報稅差在哪?TVBS新聞網教你從節稅角度、法律規範到常見誤區全解析,教你精算夫妻報稅最省稅報法!
目錄快速導覽:
- 夫妻報稅制度總覽:你應該知道的夫妻報稅基本規則
- 2025夫妻報稅新制有哪些變化?
- 合併 vs 分開報稅:夫妻報稅該怎麼選比較節稅?
- 【專家實例分析】夫妻報稅3方法,會計師算給你看
- 夫妻報稅的6種情境分析:哪種夫妻報稅法最划算?
- 常見夫妻報稅誤區與破解法
- 夫妻報稅實務教學與報稅工具推薦
- 報稅選錯方式損失上萬?夫妻財務透明比省稅更重要
夫妻報稅制度總覽:你應該知道的夫妻報稅基本規則
免稅額與扣除額調升
- 每人免稅額:從9.2萬元提高至9.7萬元。
- 標準扣除額:單身者13.1萬元、夫妻合併申報26.2萬元。
- 薪資特別扣除額:提高至21.8萬元。
- 身心障礙扣除額:提高至21.8萬元。
-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 適用對象擴大至6歲以下子女。
- 第一名子女可扣除15萬元,第二名起每人可扣除22.5萬元。
- 取消排富條款。
而根據《所得稅法》規定,夫妻雙方如果都有收入,必須合併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雖然夫妻可以各自就自己的收入分開計算稅額、減輕負擔,但最後仍要併填報在同一份申報書內申報繳納在夫妻報稅制度中,又可以分為「全部所得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和各類所得分開計稅」:
- 全部所得合併計稅:將夫妻所有所得合併後計稅,適合收入差距大的家庭。
- 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只把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其他所得合併,適合雙薪高收入家庭。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將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適合收入來源多元的家庭。
免稅門檻變動,更多家庭受惠
2025報稅的免稅門檻也有些許變革:- 雙薪無子女家庭:年所得低於89.2萬元免稅(含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與薪資扣除額)。
- 四口之家(育有2名學前幼兒):年所得低於146.1萬元,可免繳所得稅。
夫妻報稅其他規定
針對某些特殊情境,夫妻報稅也有相關的規範,包括:- 新婚夫妻:2024年登記結婚的夫妻,2025年可自行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2026年起就強制合併。
- 分居夫妻:如果法院判定分居6個月以上或取得保護令,夫妻便可分開申報。
2025夫妻報稅新制有哪些變化?
2025年夫妻報稅相比2024年在免稅額、扣除額等部分都有提高額度,下表帶您一次看懂2025夫妻報稅新制變化:
2024年 | 2025年 | 變化 | |
免稅額 | 每人9.2萬 70歲以上13.8萬 | 每人9.7萬 70歲以上14.55萬 | 每人提高5,000元,70歲以上提高7,500元 |
標準扣除額 | 單身12.4萬 夫妻24.8萬 | 單身13.1萬 夫妻26.2萬 | 單身提高7,000元,夫妻提高1.4萬 |
薪資特別扣除額 | 每人20.7萬 | 每人21.8萬 | 每人提高1.1萬 |
身心障礙扣除額 | 每人20.7萬 | 每人21.8萬 | 每人提高1.1萬 |
從2025年夫妻稅制調整,可以看出對於已婚家庭而言,受益更加明顯。透過提高免稅額、標準扣除額以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等,減輕已婚族群的納稅負擔。
合併 vs 分開報稅:夫妻報稅該怎麼選比較節稅?
夫妻合併報稅或是分開報稅,考量因素眾多,誠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周志誠會計師表示,夫妻報稅會有3種方式,分別為:全部所得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各類所得分開計稅,後兩者又可再細分為「以夫或妻」作為納稅義務人分開計稅,細算實際上有5種繳納金額。下表分析夫妻報稅的差異與優點。
報稅方式 | 計稅公式 | 適合對象 | 扣除額運用 | 優缺點 | |
全部所得合併報稅 (夫妻所得合併後計稅) | 綜合所得淨額 =(夫所得+妻所得)-所有扣除額合併計算 應納稅額 = 綜合所得淨額 × 適用稅率 − 累進差額 | 一方無收入或有高額扣除額 | 免稅額、扣除額、特別扣除額皆可合併使用 | ✅ 抵稅空間大 ❌ 總所得高可能拉高稅率級距 | |
薪資所得分開報稅 (夫妻薪資分開計稅,其他合併) | 以夫計稅: A =(夫薪資-扣除額)× 稅率 − 累進差額 B =(綜所淨額-夫薪資)× 稅率(低或0) 應納稅額 = A + B 以妻計稅亦同邏輯 | 夫妻雙薪且收入接近 | 各自薪資所得的免稅額與扣除額分別使用 | ✅ 可避開高級距 ❌ 薪資低者扣除額若未全用完會浪費 | |
各類所得分開報稅 (所有所得各自分開報稅) | A =(本人所有所得-本人的扣除額)× 稅率 − 累進差額 B =(綜所淨額-本人所得)× 稅率(低或0) 應納稅額 = A + B (分別對夫與妻執行) | 有海外所得或資產區分明確 | 夫妻各自的所有扣除額皆單獨計算 | ✅ 避免海外所得拉高另一方稅負 ❌ 扣除額不能互相補用,低薪方可能浪費扣除空間 |
要注意的是,根據財政部的規定,如果夫妻其中任一方的海外所得(包括非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及香港、澳門地區來源所得)全年合計超過新臺幣100萬元,要全數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如果計入後的基本所得額超過新臺幣750萬元,還得依照規定申報並繳納基本稅額。
一般來說,周志誠會計師建議:
- 「合併計稅」適合小資族家庭或是雙方收入差距大者。
- 「薪資所得分開計稅」適合雙薪高收入家庭,收入所得以薪資為主,建議以薪資所得較高的一方申報。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適合收入多元且大於薪資收入,建議以所得較低的一方申報。
【專家實例分析】夫妻報稅3方法,會計師算給你看
舉例來說,夫妻二人且育有二子女(均年滿7歲)一家四口,113年度爸爸的薪資所得120萬,媽媽的薪資所得60萬。
第1種方式:合併計稅
(120萬+60萬)—9.7萬×4(免稅額)—26.1萬(標準扣除額)—21.8萬×2(薪資特別扣除額)—21.1萬(基本生活費差額)=52.4萬(綜合所得淨額)
52.4萬×5%=26,200(應納稅額)
第2種方式:薪資所得分開計稅
(一)以夫薪資所得分開計稅
120萬—9.7萬(免稅額)—21.8萬(薪資特別扣除額)=88.5萬
A=88.5萬×12%—41,300=64,900
52.4萬(綜合所得淨額)—88.5萬=-361,000 B=0×0%=0
(二)以妻薪資所得分開計稅
60萬—9.7萬(免稅額)—21.8萬(薪資特別扣除額)=28.5萬
A=28.5萬×5%=14,250
52.4萬—28.5萬=23.9萬
B=23.9萬×5%=11,950
A+B=14,250+11,950=26,200(應納稅額)
第3種方式:各類所得分開計稅
(一)以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
120萬—9.7萬(免稅額)—21.8萬(薪資特別扣除額)=88.5萬
A=88.5萬×12%—41,300=64,900
52.4萬(綜合所得淨額)—88.5萬=-381,000 B=0x0%=0
A+B=64,900+0=64,900(應納稅額)
(二)以妻各類所得分開計稅
60萬—9.7萬(免稅額)—21.8萬(薪資特別扣除額)=28.5萬
A=28.5萬×5%=14,250
52.4萬—28.5萬=23.9萬
B=23.9萬×5%=11,950
A+B=14,250+11,950=26,200(應納稅額)
結論來看,上述這一家,採用以妻子薪資所得分開計稅,或是以妻子各類所得分開計稅,繳納稅額為26,200元是最佳方案。
夫妻報稅的6種情境分析:哪種夫妻報稅法最划算?
情境一:雙薪家庭、兩人都中所得
夫妻雙方都有穩定收入,年薪差不多,例如先生年收入100萬元、太太年收入90萬元。
範例分析:
- 如果合併報稅,兩人的收入加總後會進入較高的稅率級距,可能繳的稅反而變多。
- 若分開報稅,兩人分別以較低的級距課稅,有機會節省稅金。
建議報稅方式:分開報稅通常比較划算。
情境二:一方全職主婦/夫
夫妻中只有一人有收入,另一人專職照顧家庭,例如先生年收入100萬元,太太無收入。
範例分析:合併報稅可多一位免稅額+標準扣除額+扣除配偶列舉項目,但整體仍以單一收入計稅,可能稅負不重。
建議報稅方式:合併報稅通常較有利,能增加扣除額。
情境三:一方有高額醫療支出
夫妻其中一人有重大疾病或長期治療產生大額醫療費,例如太太一年花了30萬醫療費。
範例分析:如果太太收入不高,高額醫療支出可能無法全額扣抵。此時選擇合併報稅,能將這筆支出用於有收入的先生抵稅,更有效利用列舉扣除額。
建議報稅方式:合併報稅較能善用扣除項目。
情境四:有撫養未成年子女或老年父母
夫妻撫養2名子女與1位年邁父母。
範例分析:撫養親屬的免稅額與特別扣除額可集中在收入較高的一方使用,提升抵稅效果。合併報稅能彈性分配扣除對象。
建議報稅方式:合併報稅通常可最大化撫養扣除額。
情境五:房貸利息與租金支出抵扣
情境說明:夫妻有共同房貸或租屋支出,例如一年內繳交房貸利息15萬。
範例分析:房貸利息與租金支出只能一戶申報一次,不可兩人各報一份。若合併報稅,由收入較高者申報這筆支出,減稅效果更明顯。
建議報稅方式:合併報稅較能靈活配置抵扣項目。
情境六:夫妻一方有海外所得
情境說明:先生有國內薪資,太太在國外有投資或工作收入。
範例分析:海外所得需併入基本稅額申報(AMT),可能影響全家的稅負。分開報稅可避免讓海外所得拉高另一方的課稅基礎。
建議報稅方式:分開報稅通常比較安全,避免被課高額稅。
常見夫妻報稅誤區與破解法
報稅季到來,許多夫妻對於如何申報所得稅感到困惑,網路上也流傳著各種報稅攻略,讓大家霧裡看花。其實,報稅眉角多,一不小心就可能落入常見的誤區,反而多繳了冤枉錢!接下來,我們將破解幾個常見的夫妻報稅迷思,幫助您聰明報稅,省下荷包!
合併報稅一定比較省嗎?
「合併報稅一定比較省」是一個報稅錯誤迷思,因為「合併」或「分開」報稅哪個比較省,要根據夫妻雙方收入結構、扣除額、免稅額等條件來計算,所以不一定合併報稅一定就比較省。
沒收入就不用報稅?
沒收入不代表不用繳稅。國內繳稅是以「所的額」來計算,也就是說,雖然可能沒有工作收入,但如果有股利、定存利息就要報稅,或是想申請「租金支出」、「育兒津貼」、「基本生活費差額退稅」或是有撫養家屬等退稅項目,就還是得報稅。
當然,如果你完全沒有薪資收入、被動收入或是想要申請退稅,那的確完全不用繳稅,但這樣的情形很難見到。
被遺忘的扣除額:教育學費、保險費、捐贈款
教育學費、保險費、捐贈款是很多人報稅時常常被遺忘或搞不清楚怎麼扣的項目,但這三類都可以被列為「列舉扣除額」,但須注意使用方式限制如下:
項目 | 內容 | 額度 |
捐贈 | 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構或團體 | 不得超過所得總額20% |
政府、公立博物館捐贈金錢或藝術品 | 無限制 | |
對國防、勞軍、政府的捐贈,以及透過財團法人私立學校興學基金會對未指定學校法人的捐贈 | 無限制 | |
對參選人捐贈 | 不能超過綜合所得總額20%,且金額不能超過20萬 | |
透過財團法人私立學校興學基金會對指定學校法人的捐贈 | 金額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50%;可以全數列舉扣除 | |
保險費 | 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傷勞保、就業保險、軍公教保險、農保、學生平安保險、國民年金保險等 | 24,000元 |
全民健康保險費(含補充保險費) | 可全額扣除,沒有金額限制 | |
教育費 | 納稅義務人申報扶養的子女就讀國內、外大專以上院校的教育學費 | 每人每年最高扣除25,000元,不足25,000元,以實際發生的金額為限 |
夫妻報稅實務教學與報稅工具推薦
每年報稅季節一到,不少夫妻都會煩惱到底要「合併報稅」還是「分開報稅」比較划算。財政部表示,建議報稅人利用「綜合所得稅結算電子申報繳稅軟體」辦理申報,申報軟體會自動選擇稅額最低之方式計算,快速找出最有利的申報方式。以下是操作教學說明:
步驟一:可採用下列任一方式登入報稅系統
- 行動電話認證
- 健保卡 + 註冊密碼(需先完成網路註冊)
- 自然人憑證IC卡(需使用讀卡機)
- 醫事人員憑證、行動自然人憑證或其他電子憑證
- 身分證字號 + 戶號(需取得查詢碼)
步驟二:登入後,系統會自動下載申報戶基本成員資料,包括:
- 本人、配偶
- 未滿18歲子女
- 符合條件的成年子女、父母或兄弟姊妹
步驟三:資料輸入與試算確認資料
- 填寫與確認資料:
- 基本資料
- 扶養親屬資訊
- 所得類別(如薪資、執業、投資等)
- 自提退休金、標準或列舉扣除額
- 特別扣除額(如幼兒學前、教育學費、長照、租金等)
- 投資抵減與相關優惠資訊
- 大陸地區所得、CFC等資料
- 進行稅額試算與申報方式比較:
- 系統會根據輸入資訊,自動列印「稅額試算表」
- 顯示夫妻合併報稅與分開報稅的稅額,讓使用者選擇較有利方式
- 完成資料上傳與申報方式選擇:
- 若選擇網路申報,系統將自動上傳資料
- 若採二維條碼申報,則須列印申報書及附檔文件送交國稅局
- 確認申報成功與後續追蹤:
- 可至 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 查詢申報狀態
- 網路申報若須繳交附件,應於114年7月10日前寄送或至國稅局辦理代收
貼心提醒:114年5月1日起,才可使用本系統上傳申報資料與檢核戶號(114年4月28日上午8時起可下載查詢所得)
申報方式 | 事前準備 | 驗證方式 | 優點 | 缺點 | 推薦對象 |
手機報稅 | 手機、戶號、查詢碼或行動身份識別資料 | 1. 行動電話 2. 查詢碼+戶號 3. 行動身份識別 | 不需電腦 自動撈資料 一般上班族快速完成 | 功能有限 無法申報複雜扣除項目 | 上班族、單純收入者、零申報族 |
財政部線上報稅網頁版 / 軟體 | 電腦、讀卡機、健保卡、自然人憑證等 | 1. 健保卡+密碼 2. 自然人憑證 3. 電子憑證 4. 查詢碼 5. 行動電話認證 | 功能完整 可申報各項扣除 多種身份驗證方式可選 | 需電腦操作 驗證步驟略多 | 需要列舉扣除、扶養親屬、海外所得、複雜報稅者 |
人工臨櫃申報 | 身分證、戶口名簿、扣繳憑單、申報資料等紙本 | 攜帶證件親辦 | 可獲現場協助 不需數位設備 | 排隊、耗時 文件準備繁瑣 | 銀髮族、對線上操作不熟者、有特殊報稅需求者 |
報稅選錯方式損失上萬?夫妻財務透明比省稅更重要
在每年稅季來臨時,多數夫妻關注的是「合併還是分開報稅較省稅」,但TVBS新聞網提醒,報稅不該只是單一年度的節稅計算,更是關於家庭財務規劃的長期協商。
以往許多家庭習慣由一方主導報稅流程,卻忽略了另一半的扣除額、撫養親屬、投資損益等也可能對整體稅負有重大影響。若能在報稅前就攤開雙方財務狀況、共同試算各種報稅方式,反而能達成比省下幾千元更重要的目標——透明、互信與財務協作。
此外,2025年報稅制度多項新制上路,包括免稅額調整、基本生活費保障提高等,許多家庭在無意間可能錯失節稅機會。因此,TVBS建議民眾運用財政部報稅試算工具,結合每年最新法規,提前規劃、共同決策,才是聰明又穩健的家庭財務管理。
※ 本文章之所有內容,未經作者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節錄、轉載或引用。
5月報稅全攻略
▌【TVBS獨家2025所得稅報稅懶人包】申報流程+節稅攻略一次看懂!▌2025所得稅級距新制總整理:稅率調整、免稅額變動一次懂!
▌2025手機報稅全攻略:教你輕鬆完成手機所得稅申報!
▌2025信用卡繳稅全攻略:所得稅分期與回饋一次看懂!(附銀行比較表)
▌2025所得稅試算指南:最完整試算工具教學與常見錯誤提醒
▌【2025免稅額最新出爐】你能扣多少?免稅額扣除額差異一覽表
▌夫妻報稅2025攻略:合併還是分開好?專家教你避稅、節稅關鍵!
▌【2025扶養親屬報稅攻略】免稅額調整與扶養扣除技巧一次搞懂!
▌【2025列舉扣除額全解析】醫療、教育怎麼報最划算?報稅族必看節稅攻略!
▌【2025股利所得稅全解析】合併與分離課稅怎麼選?股利所得計算及節稅策略!
5種用電習慣不改,難怪電費一直爆!
下載TVBS新聞APP,最新消息不漏接
加入TVBS新聞LINE,重點新聞一次看
◤調節血脂血糖關鍵◢
◤明亮世界靈活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