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陳亞維
【台灣銀行家】Z世代有務實與實踐夢想共存的期待,進入金融業看似多金,內部管制相當多、要學習的專業一直來,不能只做自己。會真正留任金融業作為畢生職涯,總是要經過歲月,成家立業、責任上身。
在某國立大學的教室現場。商管學院三、四年級選修的國際經濟學程中,老師和同學們聊起準備暑假實習申請、預備進入職場的話題。在行業選擇上,僅約10%的同學回應,金融業會是未來優先選擇的目標。
這只是一個隨機的調查,卻已反映出很多層面的問題,對需才恐急的金融業來說,應是莫大的挑戰。根據官方統計,單是本國銀行業的員工人數自2010年以來都呈現增加趨勢,及至2022年底,總人數已自13.4萬名增加到15.8萬名,而資產市占46%以上的公股行庫員工人數「有感」增加,部分泛公股行庫還進一步擴大徵才,公開招考次數是往年的倍數。Z世代對此現象基本上是無感的,在國立大學裡這類的報考並不是主流活動。
金融業在台灣傳統職場上向來有「金飯碗」的稱號,員工取得金融機構的正職身分,尤其是公股行庫,在沒有意外情況下,將可以一路工作到退休。在當今Z世代想像的職涯規劃中,並沒有如此「專一」的工作圖像,坊間眾多更嚴謹的問卷調查也已說明,有媒體曾做《2022青年職場三觀大調查》結果顯示,3成的台灣青年想從事「非組織型」工作,像是接案或創業,主因是「時間自由」。還有,Z世代同時做「多份工作」的比例為25%,高於其他世代的16%;職業類型為接案或零工者為51%,也比其他世代的36%高出很多。
金融業的「金飯碗」代表了工作穩定,機構組織提供培訓計畫,確實有超過半數的Z世代認為,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很重要,唯有這樣才能全心投入。拿了英國經濟碩士返台的家有(匿名)準備應徵大型民營銀行的儲備幹部(MA)職缺,不惜近6個月的時間都沒有正式工作,不是在忙著準備考試資料,就是在前往考試的路上。家有說,能進入銀行工作、以儲備幹部為名,一直是自己的夢想,希望能藉由金控制度健全的人才培訓計畫,穩定、逐步地取得外派機會,到國際市場上歷練一番,「以我個人的資源,不可能在5年內就能展開這個規劃。」
家有現在已是大型民營銀行的MA,因為工作內容也是自己喜歡的產業分析,自我成就高之外,對公司的向心力也強,經常在辦公室加班到深夜,甚至有過天空魚肚翻白才走出銀行大門。換來的是自己沒有時間做運動,沒有時間和爸媽共享晚餐,更不可能像他的好同學當著背包客,走過天涯海角。
Z世代總是想出國多看、滿足好奇的心,大三的婷潔(匿名)猶豫畢業後是否要到海外留學讀研究所,當然也考量到留學所費不貲;在一場講座分享中發現,外商銀行有很多出國外派的機會,她就在思考,不必花大錢出國進修,可以好好準備考進外銀、爭取外派。銀行主管表示,銀行選才會以每個職務的能力經驗要求,及該職務需具備的資格與特質來選才,並不會單以學歷是國內或國外作為唯一甄選條件的標準;檢視應徵履歷時,如果是社會新鮮人,會考量由履歷內容呈現在學校所學是否扎實,社團的歷練所習得的能力是否與職務需求相關。
「那,說好的外派出國呢?」舉滙豐集團為例,開出職缺時,會同時公告國內或海外機會給內部員工,員工可以自行根據能力經驗及適合度提出申請。但需遵循各個國家的招募流程,及該職位的用人單位主管依據職務內容和能力資格要求為依據決定選才標準。只要有職缺,Z世代就有美夢成真的機會。
金融業實習機會 打開年輕人的視野
「我只是比較幸運,不代表其他同學們是隨便準備履歷資料的。」周同學說,沒有申請到銀行實習機會的人,通常不會另選其他銀行再投履歷,比較多是改換其他行業,等同一次失敗就放棄金融業了,畢竟企業實習機會多、同學各自考量的重點不同。
對於大專生的實習機會,104人力銀行統計,4月間台灣市場全體工作機會數高達104.4萬個,實習工作數有13.2萬個,兩個數據均一再攀上歷史新高,依產業,以住宿/餐飲服務業5.6萬個、批發/零售/傳直銷業近1.9萬個、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約1.1萬個,位居前三;比高薪,高科技產業提供月薪4萬元以上的實習職缺;比彈性,影片攝影、軟韌體開發、教材企劃等實習職缺可遠端工作,在企業大缺工下,已展開多管齊下搶才,而透過實習爭取學生青睞,是提早預訂優秀人才的必循管道。
現在周同學一星期有4天前往銀行分行實習。銀行主管告訴他,這一批的實習生多來自國立大學研究所,全國總數約在百人以內,除了接觸銀行日常事務,可以和客戶關係經理一起討論企金授信資料,每個月報一次的產業分析分享。周同學努力的目標是取得轉為銀行正職的面試機會,雖然「聽說現在不太會刷掉實習生」,他已受過近半年的銀行現場實習,若再以正職銀行員接受一年半的業務做中學,應該能積極展現自我,成為銀行上司「看得到」的人才,而且薪水也讓爸媽滿意。
金融科技門檻高 商管學院阻礙大
周同學的職涯規劃中,現實面上缺少了一大塊:法人金融業務不是銀行機構的全部,舉例公股行庫都焦急萬分的金融科技人才,周同學畢竟有在銀行實習,回答了個業內說法:「那是『另一部分』的數位金融」,他知道自己不會主動去碰那個領域,身邊的資工系碩班朋友曾探詢過他銀行數金的工作情況,後來那些資工朋友們多不了了之,不再進一步詢問,「進入台積電才是他們的重要考量。」
儘管台積電的年輕員工常喊「爆肝、壓力大」,但高薪在職場上原本就是最大吸引力,不管是不是針對Z世代。104人力銀行指出,實際上48.6%的理工職缺,歡迎社會新鮮人,且聚焦與工程師密切相關的3個職類:生產製造/品管/衛環類、研發類,以及資訊軟體系統類的工作機會數,2022年第4季合計有14.2萬個工作機會,創5年同期新高,產業界朝向數位轉型發展的長期趨勢不變,AI科技日新月異,工程師長期徵才曲線仍然穩健。
金融科技對銀行業不是新議題,而是最複雜的問題。某公股行庫為搶人才,在財經專業報紙上刊登「起薪4萬2,保證年薪14個月」的徵才廣告,這已比一般社會新鮮人起薪多了6,000元;然而,同時間泛公股銀行發現開出的金融科技需才名額卻「永遠補不滿」,不僅招考報名人數不夠,通過考試、報到後,留任率偏低得驚人。
從資訊服務業轉進金融業數位金融處的賈斯(匿名)說,轉換跑道的過程是辛苦的,不是個人能力問題,而是進入金融業後發現內部作業「重重管制」,科技IT處理之後還有稽核、法遵、利潤考量等等環節要過,以金融業為特許行業來看,作法必須十分嚴謹,沒有任何關卡允許漏失,「我現在付出的心力是以前任職資服時的10倍,但現在的薪資不是以10倍給付給IT人員!」
賈斯並不是個案,Z世代要求的是公平待遇,只能說數位原生世代和當權的管理階層對於今日職場上的價值判斷「各有主見」。這如同歷史悠久的本國銀行,能維護內部IT老舊大系統的資深工程師逐年退休,新進Z世代的IT工程師IT認知圍繞在雲端WEB3.0。時代在改變,到底最後誰淘汰了誰?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