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加密貨幣本質迷思 去中心化使金融和價值界線日趨模糊

作者 台灣銀行家 責任編輯 闕若安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7/13 14:33
最後更新時間:2022/07/13 14:33
加密貨幣今年傳出大跌災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加密貨幣今年傳出大跌災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採訪、撰文:右本聰

【台灣銀行家】加密貨幣問世以來,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讓它和「中心化」的金融市場連結越來越深,而現有金融體制當權者對它的批評,以及支持者對它的支付使用與投資,恰好如加密貨幣強調的去中心化,讓金融和價值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加密貨幣去中心化 金融和價值界線日趨模糊

加密貨幣問世以來,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讓它和「中心化」的金融市場連結越來越深,而現有金融體制當權者對它的批評,以及支持者對它的支付使用與投資,恰好如加密貨幣強調的去中心化,讓金融和價值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從2022年初到6月17日,比特幣已經重跌了32%,來到20,555美元價位,若從上半年最高點31,784美元起算,已大跌35%,以新台幣計價約從136萬元跌到61.5萬元,尤其6月12日單日大跌15%、6月15日再跌11%,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幣從高點3,521美元重摔到1,025美元,為市場投下震撼彈。
 

今年先是有LUNA幣大跌99%,現在又有比特幣的狂瀉,帶動整體虛擬貨幣大跌,衝擊非常廣泛,投資基金、交易所、穩定幣紛紛傳出「災情」。

美國商業軟體公司MicroStrategy總共花費39.7億美元購買近13萬枚比特幣,當比特幣跌到22,603美元,目前帳面損失至少10億美元,更慘的是,MicroStrategy曾在今年4月透過抵押19,466枚比特幣向Silvergate融資了2.0億美元,面臨補足更多抵押品的追繳令壓力。

比特幣、以太幣挫跌  薩爾瓦多受傷慘重

新加坡對沖基金三箭資本(3AC)因借入比特幣進行投資,而抵押了21萬1千多枚的以太幣,隨著比特幣、以太幣都重挫,三箭資本因4億美元貸款,遭美國加密資產平台Block Fi追加保證金,因此至少賣出1.4萬枚的以太幣變現。

「波聯儲」以演算法維持發行的穩定幣USDD在13日失去與美元匯價齊平,曾跌至最低0.91美元,原因是,為了穩定準備,「波聯儲」在6月11日買入5千萬美元的比特幣(每枚價格約在2萬8千美元)和TRON(TRX),兩天後暴跌。

加密貨幣借貸平台Celsius慘遭擠兌,卻突然發布公告:暫停平台一切提現、交易和轉帳。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宣布裁員1,100人,占全體職員的18%,其他如Winklevoss兄弟創立的交易所Gemini裁員1成員工、借貸公司BlockFi裁員約五分之一的員工。

從加密貨幣交易所、借貸平台、投資持有者集體受到重創,顯示一股連鎖反應正在發生當中,到了6月底、7月,幣圈內不知道還有什麼機構將應聲倒地。
 

還有一個國家受傷慘重,就是在2021年宣布比特幣為法定貨幣的薩爾瓦多,本來在5月10日,比特幣在3萬1千美元價位的時候,還大買500枚「抄底」,但是到了6月14日以後,比特幣跌破2萬6千美元。法國中央銀行總裁François Villeroy de Galhau在達沃斯論壇上說,薩爾瓦多使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實驗表明,接受加密貨幣的風險有多大。

本質的迷思:稀少性不表示創造價值

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集體大跌之後,再度有人問起,加密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它是一種貨幣嗎?

接受加密貨幣為法定貨幣的風險較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數年前加密貨幣崛起時,摩根士丹利的首席全球策略師Ruchir Sharma曾表示,比特幣可能會結束美元的統治,或者至少是數位貨幣對美元的霸權構成了重大威脅。英國《金融時報》的頭條更不祥地提出「比特幣的崛起反映了美國的衰落」。

 
不到幾年,批評比特幣的聲浪出現,股神巴菲特將加密貨幣比作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熱,經濟學家Nouriel Roubini甚至稱比特幣為「所有騙局之父」。

各國央行總裁紛紛質疑比特幣的實際功能,5月23日的達沃斯論壇上,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說,比特幣可能被稱為硬幣,但它不是金錢,它不是一種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一些加密貨幣更類似於數位時代的龐氏騙局,因為它們沒有實物資產的支持。

法國中央銀行總裁Villeroy則從支付的觀點去評論說,作為貨幣必須是一種可靠的支付方式、必須有人對價值負責、被普遍接受為一種交換手段,加密貨幣事實上並非如此。

加密貨幣須能兌換美元  才有人願意投資

「標榜不會無限制供給、稀缺性的加密貨幣本身不足以創造價值,所有的加密貨幣必須能夠兌換美元,大眾才願意投資,一般人不可能把加密貨幣當成支付工具。」一位不願具名、手上部位有10億新台幣的基金經理人說。

事實上,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的成本非常昂貴和緩慢,驗證一筆比特幣交易大約需要10分鐘,最近一筆交易的平均費用約為20美元。

然而,俄羅斯發動入侵烏克蘭戰爭,2月26日美國、英國、歐盟隨後宣布將特定俄國大型銀行逐出貨幣跨境交易系統(SWIFT)之後,比特幣從3萬7千美元價位一路上漲到每枚4萬7千美元的高價。

原來,俄國轉以比特幣當作規避西方制裁的支付工具,俄羅斯能源委員會負責人表示,俄國願意接受比特幣及黃金等,作為和中國、土耳其等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支付工具,有趣的是,這事件不但英國BBC、商業內幕這類商業媒體報導,連知名的《外交家》(The Diplomat)都加以關注。

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的成本昂貴又緩慢。(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俄國的舉動似乎挑戰著西方國家央行總裁對加密貨幣的定義,有趣的是,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比特幣問世之後,一直有人探討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和實體資產、金融系統的關聯性,因為早期加密貨幣盛行於地下經濟、強調去中心化,但這幾年來也有人認為,它的型態、價格行為,越來越像真正的貨幣,至少俄國、薩爾瓦多的政府是把它視為支付貨幣。

市場對加密貨幣有幾個爭論點,其一,加密貨幣和資本市場的連動越來越高。但如果把比特幣視為僅是某種投資的資產,儲存價格,例如藝術品,通常另類資產與股票、債券等傳統票價的相關性並不高。

但學者研究指出,比特幣價格與過去5年(2013年11月24日至2018年2月25日)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水平進行比較,得出相關係數為0.78,意味著這兩個變量具有很強的正線性相關。

研究機構Arcane Research在今年5月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比特幣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相關性創下史上新高。

Babel Research研究也發現,自2020年5月以來,比特幣走勢與標準普爾500指數波動在120天和240天的相關性高居不下,而比特幣與標準普爾500指數30天相關性在2022年5月6日達到近0.8,為2017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Babel Research採用恆定均值模型(Constantmean Model),估計窗口(Estimation Window)設置為250天、事件研究法(Event Window)三種研究方法。長期以來,許多投資者一直將比特幣視為價格快速上漲或美元貶值潛在對沖工具的看法,由於股市和比特幣逐漸亦步亦趨,開始產生改變。

加密貨幣的漲幅變化很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Fed升息對加密貨幣影響  被兩極化看待

其二,從加密貨幣對各國央行升息反映來定義它的屬性。今年6月之前最熱門的辯論之一,就是央行即將升息,一般而言,因為債券的殖利率更好,市場都會拋售殖利率差的股票,那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動向如何?

矛盾的是,2020年澳洲央行和Fed等宣布降息,以穩定國內和全球市場時,比特幣、黃金、S & P 500指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同步上漲現象,但2022年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之後,比特幣也上漲了2.4%。

「因為越來越多的國際資金也投入了加密貨幣,使得原本看似獨立的股市、幣市開始產生連動。」被多家證券公司聘任為選擇權講師的林于正,這幾年也開始嘗試接觸加密貨幣。

2021年4月加拿大領先全球掛牌3檔以太幣ETF,分別是Ether ETF、CI Galaxy Ethereum ETF及Evolve Ether ETF,規模達11億美元。今年5月11日,澳洲的比特幣╱以太幣ETF也掛牌上線。

林于正精通選擇權的投資策略,能組出各種價差交易投資組合部位,他嘗試著把選擇權、台指期貨、股市的交易經驗策略用在加密貨幣上,「我十幾年來很有把握的方式,在加密貨幣上都無法發揮,我發現,傳統的技術分析根本不適用在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問世以來,已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讓它和「中心化」的金融市場連結越來越深,價格行為雖然不能和股價技術分析吻合,卻充分反映人性的貪婪與恐懼。有趣的是,現有金融體制當權者對它的批評,以及支持者對它的支付使用與投資,恰好如加密貨幣強調的去中心化,讓金融和價值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了。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台灣銀行家月刊

財經要聞

#加密貨幣#金融#比特幣#以太幣#央行#升息#中心化#經濟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台灣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659

0.0952

0.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