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連續2年升評等! 台灣穩健財政支持經濟金融轉骨

作者 台灣銀行家 責任編輯 黃詩惠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7/12 13:47
最後更新時間:2022/07/12 13:47
台灣在肺炎疫情衝擊下,整體經濟表現仍可圈可點。(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台灣在肺炎疫情衝擊下,整體經濟表現仍可圈可點。(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撰文:謝順峰(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副所長)

台灣在肺炎疫情衝擊下,整體經濟表現仍可圈可點,標準普爾宣布調升信用評等至「AA+」,與美國、芬蘭、奧地利等先進國家相當,超越日本、南韓與中國,不僅讓全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於台灣,更應精益求精,積極協同擘畫產業與金融轉骨戰略,創造長期領先優勢。
 

因應疫情衝擊,許多國家皆採取擴大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因應。(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在2020年初爆發的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帶來迅速且凶猛的衝擊,許多國家皆採取擴大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因應,今年3月開始,好不容易才有幾個主要國家央行進入升息縮表循環。難能可貴的,台灣在這一波疫情衝擊的表現可圈可點。除了經濟產業的亮眼成績外,標準普爾(S & P Global Ratings)更在4月29日宣布將我國(長期發行體)信用評等由「AA」調升為與美國相當的「AA+」,展望為「穩定」,並確認短期評等維持最高等級「A-1+」不變,且是罕見的連續2年調升長期評等。

本次調升,可謂面子、裡子兼具。面子方面,標準普爾的「AA+」評等僅次於加拿大、澳洲與新加坡等國享有的「AAA」最高評等,與美國、芬蘭、奧地利等先進國家相當,超越鄰近的日本、南韓與中國,也再度強化我政府與民間的國際形象。裡子方面,評等升級帶來的籌資成本下降,尤其在全球多數央行進入升息循環的關鍵時刻,這樣的影響更具實質意義,可說是財政部為首的台灣財經隊帶給台灣的「大禮包」。

 
標準普爾肯定台灣表現  調升評等並非偶然

以標準普爾為例說明,國家風險(Country Risk)等級評估主要考量四個關鍵風險因子(Sub-factors):一、經濟風險;二、制度與治理有效性風險;三、金融系統風險,以及四、支付文化╱法規風險。受惠於電子產品出口需求強勁,台灣強健的經濟表現,正逐漸將收入提高至等同於更強的經濟面評估結果的水準,因此經濟風險方面能有效得到控制。標準普爾也預估,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2.8%,人均GDP提升至33,900美元,即使與其他因基期效應而享有高成長率的經濟體相比,台灣GDP的趨勢成長率也明顯較高。

此外,由於肺炎疫情加快全球數位化的速度,提高對台灣半導體的需求。因此,標準普爾認為,台灣有所提升的平均收入水準將因強勁的成長前景而得以維持,雖然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對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形成阻力,但不至於對台灣具競爭力的製造業成長造成影響,也相信在疫情下,台灣仍將持續實施重新開放的政策,故調升對台灣的評估結果。

觀察台灣評等調整歷程  近兩年成績斐然

除了最近的標準普爾調升評等外,觀察國際三大信評機構歷年對台灣給予的長期信用評等與展望〔詳見表1〕,也能給我們一些有趣的發現。

以穆迪(Moody's)信評2021年2月24日調升展望為例,這是1994年以來穆迪首度調升評等展望(長期評等維持Aa3),理由為肯定台灣在疫情衝擊之下,財政仍有優異表現,有效促進經濟恢復常軌,並預期台灣2021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可望降至1%,明顯低於其他同列信評Aa等級的國家,且台灣政府嚴守公共債務法債限相關規定。因此,相較其他國家,台灣更具因應突發衝擊的財政緩衝能力。

台灣歷年主權評等調整紀錄。(圖/台灣銀行家月刊提供)

穆迪也表示,台灣受惠於全球對半導體的強勁需求,高科技產品出口暢旺,推升經濟動能,加上疫情控制得宜並實施相關因應措施,成功處理美中貿易戰升溫帶來的影響,政府治理能力優於預期。當然,彈性的匯率政策及豐厚的外匯存底,也提高貨幣及總體經濟政策的有效性。
 

再看到惠譽(Fitch Ratings)2021年9月10日調升長期評等為「AA」,這是惠譽時隔近5年再次調高台灣主權信評,也是惠譽2001年開始對台灣主權評等以來,首次把台灣調升到「AA」等級。惠譽提供的主要理由包含:經濟表現在疫情期間相對優於其他同儕國家,進出口等對外部門進一步強化,以及持續的財政審慎管理。

綜合前述三大評等機構的調升評等歷程與理由,可以發現近年台灣在因應肺炎疫情與相關衝擊的表現優於其他國家,半導體等產業前景仍看好,帶動國家未來的經濟成長動能,且有穩健的財政作為支撐,故能有效降低風險,獲得高等級的信用評等。

信評調升帶來直接效益  周邊影響與背後意涵更須關注

主權信用評等不但對各國政府,對金融機構、企業與公部門等國內所有債券發行人(Issuers)同樣重要。傳統上,各國中央政府的信評常常就是該國能獲得評等的最高等級(Country Ceiling),該國內組織的最高評等幾乎不會超越這個天花板,除非是少數跨國的大型機構集團,才有信評超過主權評等的狀況。

隨著長期信評調升而來的直接效益,便是政府和國營事業的債務資金成本下降,由於我國政府公債為外國人持有比重非常低(根據央行統計,2021年底長短期公共外債餘額為15.72億美元),因此短期的直接影響未必顯著。
 

其次便是相關國營事業、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等調升以及隨後的債務資金成本下降,以這次標準普爾調升台灣長期主權評等為例,具有標準普爾血統的中華信評隨即於5月4日發布對台灣政府相關機構採取評等行動,諸如將漢翔工業的長期發行體信用評等由「twAA-」調升為「twAA」,同時也確認台電、台水、臺鐵與桃機公司的「twAAA/twA-1+」最高級別長短期評等。

此外,中華信評在5月6日也將合庫銀行的發行體信用評等由「twAA+/twA-1+」調升至「twAAA/twA-1+」,並將該行2012年發行之次順位債券的債務發行信用評等由「twAA」調升至「twAA+」。理由為其在國內銀行業中的系統重要性而獲得政府特別支持,以及其為政府相關機構或相關集團成員而獲得政府特別支持。同時,中華信評也確認了對臺灣銀行、農業金庫、彰化銀行、國泰世華、台北富邦等數家公民營金融機構的評等。凡此種種,都意味著主權評等調升可能帶給國營事業與金融機構等發行人的實質效益。

考慮到金融市場的供需雙方資訊不對稱問題,信評機構是債券市場不可或缺的成員,決定了債券的流動性和投資者接受的程度,即便2008年金融海嘯後有批評的聲浪出現,也仍是市場上的重要參考指標。因此,除了關注信用評等調升本身的訊號與關聯的資金成本影響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善用其所釋放的資訊與對國內外市場的影響。

積極善用既有成果轉型 並確保長遠發展優勢

評等調升掌聲是一時的,掌聲過後,更重要的是如何規劃與執行長遠的行動方針,確保成果和領先優勢得以長存。因此,善用主權評等提升可能帶來的外資信心強化、資本流入、資金成本降低,加強投資繼而提高後續的經濟表現將更具意義。

國民儲蓄與國內投資差額。(圖/台灣銀行家月刊)

就台灣當前的資金供給面觀察,近年的超額儲蓄相當可觀,並呈現擴大趨勢,如(圖1)所示。台灣資金持續外流,未能實質幫助產業經濟發展,這些資金多為海外逐利而行,恐缺乏國家長遠利益考量,也限縮本土金融產業的附加價值與經營心態,非常可惜。

因此,在這關鍵時刻,檢視大環境的發展並提出結合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計畫格外重要。近年從美中貿易戰、肺炎疫情爆發、烏俄戰爭,再到通膨衝擊,顯見風險因子越來越多,引發金融市場動盪。若能善用調升評等的影響,或許能為台灣形成下一輪發展的機運,例如藉此機會籌資強化基礎建設等各類投資,產出更多有利可圖的投資項目,再搭配更多台商資金的回流,協助長遠的GDP成長與產業發展。

如同槓桿對金融機構而言可以放大ROE,赤字預算對政府而言何嘗不是適當的政策工具。當舉債產生的效益可以涵蓋債務本息負擔時,舉債從事基礎建設也不失為明智的作法,以鄰近的新加坡為例,獲得AAA等級,也與其過去多年對公共建設的精明投資有關。

另外,政府或相關組織藉此機會發展公共建設或鼓勵前瞻產業發展,除了具有引導儲蓄重塑台灣的意義外,同時也能有計畫的扶持債券市場發展,如同美國般建立一個有制度的公債市場秩序,透過完善各種天期的債券商品發行,加上制度鼓勵金融機構進入造市,同時吸引與培養金融人才,引進更多的國內外資金進入提供流動性,完備國內的公債初級與次級市場,並以此為基礎建立具有更完整資訊的殖利率曲線,甚至重行喚醒公債期貨市場的發展,讓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現貨市場與衍生性市場互相搭配,帶來國內固定收益金融市場的正向循環。

連兩年調升評等成果得來不易,近日又在IMD世界競爭力排名更進一步,都有賴台灣近年的穩健財政、產業優勢與應變表現,可說是公私部門近年戮力合作逆風前行的最佳寫照,除了短期的立即效果,更應掌握時機善用評等帶來的影響力與所有潛在利益,協同擘畫產業與金融轉骨戰略,營造長期領先優勢,方能不負今日。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2025理財新知◢

👉你一定要知道的2025最新產業個股趨勢

👉多位理財專家齊聚 高勝率實戰操作分享

👉2025投資新知X線上抽獎一魚兩吃


財經要聞

台灣銀行家月刊

#經濟#信用#金融#貨幣政策#升息#標準普爾#風險#高科技#半導體#投資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台灣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652

0.0830

0.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