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福興
【台灣銀行家】因應疫情,銀行積極推線上服務,透過虛擬、實體並進的混合式服務,降低人際接觸可能衍生的染疫風險。在5G與AI蓬勃發展的時代,金融業不妨思考融合相關技術,善用「混血人才」,打造零接觸且更即時的服務體驗。
新冠肺炎疫情顛覆企業傳統營運模式,在疫情已成常態的前提下,如何因應消費模式改變,重新調整人力分配、強化數位韌性,並規劃合理現金流等,成了企業的當務之急。對此,勤業眾信認為,企業推動數位化轉型,必須緊扣公司目標策略,也就是公司目標策略要明確並且與核心業務結合,還要積極培養混血型人才,才能真正落實數位化轉型。
四大特質 協助企業度過疫情危機
去年疫情爆發,對產業營運而言無疑是一大挑戰,根據勤業眾信2020年針對企業訪談結果發現,可成功度過疫情挑戰並逆勢成長的企業,都有四大共同特質,也就是包括「現金流管理」、「新事業投資」、「供應鏈管理」、「組織數位轉型」四大面向表現都很出色。
調查發現,58%的受訪消費產業將「成本的靈活性」視為首要的管理項目,而後疫情時代,有79%的受訪者認為評估資產部位波動,給予金流支援是消費產業業者維持營運的關鍵。
另外,有7成以上的消費產業業者則先盤點各部位資產波動,並從協商店面房租、降低採購費、節約人事等策略降低成本的靈活性。
勤業眾信建議,企業應評估自身的履約能力和資本,以此作為資源投放的參考依據,做有效率的資金運用,同時也要開始活化固定支出成本,並推出全新業務,藉此做到開源節流,才能在疫情期間繼續維持企業營運。
疫後恢復 企業面臨3W轉型課題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梅君表示,目前全球仍處於在疫情中逐步復甦的階段,即使疫情趨緩或是警戒解除,產業型態也很難完全恢復成「過去的樣貌」,企業勢必面臨所謂的3W轉型,也就是Work Place(工作場域)、Work Force(勞動力)與Work(工作)等將因此顛覆傳統模式,例如未來工作場域可能不再侷限實體辦公室,而是線上線下虛實混合,工作內容也可能因此不同,有一部分的工作可能會被AI人工智慧或自動化所取代,屆時人力也會有所調整。
許梅君指出,因應防疫而生的遠距工作,可說是未來工作的常態模式,即使是疫情趨緩的歐美國家,仍有許多公司持續採行遠距辦公,這時候企業就必須思考,因應遠距、數位化趨勢,內部流程是否也要提升為數位化,是否還要維持傳統的紙本核銷,當數位化比重提升後,如何協助員工轉型,提供更高的附加價值,以及重新訂定管理考核辦法,就是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溫紹群進一步表示,9成的人力居家辦公還能達到9成以上業績,讓企業開始發現並思考,是否還維持過去傳統的辦公室規模,是否要跟以前一樣,即便保留實體辦公室,那還需要固定座位或採取Free Seating等問題。
而數位化轉型與推動,企業也要檢視IT系統架構能否應付更快速的轉變,尤其在疫情下,企業將加快對於雲端服務採用,如何強化IT架構,協助系統移轉到雲端也是企業必須思考的重點。
轉型需緊扣業務目標 培養混血型人才
許梅君強調,企業的數位轉型並非只是將紙本資料轉型為數位而已,這僅僅只是數位優化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數位轉型必須要緊扣公司目標策略,換言之,在進行數位轉型前,公司要先擬定策略且明確要目標並和核心業務緊密結合,而非為了數位而數位。
後疫時代 數位體驗成「基本標配」
許梅君表示,因應防疫需求,導致實體企業與店面必須暫時關閉,以往仰賴線下服務模式也因此必須改變。根據勤業眾信4月發布的全球企業主管所進行的數位轉型調查報告指出,有四分之三企業具備數位化能力因應疫情挑戰;另有三分之二企業則認為,如果無法在5年內完成數位化組織,可能會面臨被淘汰的危機,顯示數位化已經是企業不得不做的重要課題。
許梅君進一步指出,疫情爆發不僅加快企業數位轉型步伐,層面涵蓋業務、產品銷售與客戶服務。以汽車銷售來說,因應疫情減少人際接觸,傳統的經營行銷策略也要有所突破,例如過去提供實體門市賞車,現在則是與線上平台、產業生態圈,甚至是科技、資訊等跨業結盟,提供線上賞車服務,而因應服務模式改變,企業必須思考,如何整合線上線下服務流程,讓顧客能在虛擬體驗中擁有更好的消費體驗。
而這波疫情所驅動的數位轉型,也讓企業透過大數據蒐集,分析消費者的行為模式,進而達到精準行銷目的。舉例來說,中國就有家電公司,用物聯網裝置,蒐集貓奴們的洗衣機使用行為,結合天氣變化、客戶評價,進一步挖掘出貓奴們喜愛的產品類型。
金融業推虛實混合式服務 朝數位創新邁進
再看金融業部分,溫紹群表示,因應疫情,銀行除了開始思考分組分流上班外,也積極推行線上服務,透過虛擬、實體並進的混合式服務,藉此降低人際接觸可能衍生的染疫風險,而在5G與AI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時代,金融業不妨思考融合相關技術,打造零接觸且更即時的服務體驗。
舉例來說,幾年前已經有部分的銀行推出VTM(遠端視訊)服務櫃台,取代必須面對面的人工櫃台作業,這種VTM技術不僅可滿足仍需要部分人工面對面作業的金融服務,又能避免人際近距離接觸可能產生的感染風險,可說是「虛實混合式服務」的最好範例。
溫紹群認為,金融業進行數位轉型過程中,必須思考如何在遵循法規與創新開放中找到新的平衡點,而創新、數位金融也會涵蓋5G、AI等技術環節,但這非金融業擅長的本業,也因此國內已有標竿金融業透過與廠商異業合作,朝數位創新目標邁進。
再看近年銀行積極爭取的財富管理業務,以高資產財富管理來說,通常高資產的財管客戶,資產可能散布在全球各地,對台灣的金融業來說,要如何掌握客戶資產配置狀況,針對客戶風險屬性與理財需求,打造客製化的理財規劃,這就有賴大數據分析與AI人工智慧等後台協助,透過數據資訊蒐集,協助前台業務提供更到位的服務,鞏固客層。
溫紹群表示,在數位科技催化下,金融業已經不單單只有銷售與回覆的模式,在科技驅動下將促使金融業轉型與進化,至於創新開放與可能衍生的風險要如何拿捏取得平衡,則要靠與主管機關不斷溝通、找出共識。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化且全面性
去年疫情剛發生時,大家都在談應變,而這波疫情與2003年SARS疫情最大差異在於,同樣都是危機,但SARS影響範圍僅侷限在和平醫院,但這次肺炎疫情衝擊的卻是全球性且為期更長達數年,隨著終端消費行為的改變,很多產業都面臨東西做得出來但卻賣不掉或供貨運輸的困境。
而疫情不僅影響產業,也改變客戶消費行為與體驗,以前是線下用餐,現在則是透過線上訂購後送餐,溫紹群更以自身經驗為例,因應遠距辦公上網,現在訂購視訊鏡頭,受疫情影響,電商從過去的24小時內快速出貨,但現在至少要等上2、3天才能到貨;此外供應鏈重組也對台灣造成影響,以前是全球化供應鏈,現在是在地化生產組裝的安全風險考量的短鏈結構,而台灣的產業要怎麼找到新的價值與布局,也是需要思考的一個新議題。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