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府宣示8年內要興建5萬戶公共住宅,而且今年9月發包建造的東明公宅,可能是市府打造的第一個「智慧社區」,將在社區設置智慧電表、水表等,達到節能目的,另外還有健康舒適等8大指標,都是升級方向,而根據內政部的建築研究所統計,台灣還有97%的住家不夠有智慧,其實花幾萬元內也能升級自己的住家生活。
台灣建築中心專案經理陳文洲vs.記者:「喂,哪位?許先生在嗎?」
TVBS記者許甫:「智慧宅的門禁設計就是只要透過手機,不管我在家裡或是在外地,隨時可以看到訪客是誰,而且決定要不要讓他進來。」
透過物聯網,讓整個家具都變成有智慧,這是內政部的建築研究所所打造的智能家居空間。
台灣建築中心專案經理陳文洲:「(感測器)跟遮斷筏連動,作遮斷瓦斯的動作。」
房子自己會趨吉避兇,主人不在家鏡頭還會特寫畫面,報告狀況。
TVBS記者許甫:「在享受完一場精采的家庭劇院之後,只要輕輕的從平板按一個鍵,就可以恢復一般客廳的光亮。」
就像未來生活一般,智慧家居目前體驗到的民眾並不多。
台灣建築中心專案經理陳文洲:「大部分都是以新建的案子會比較希望導入新的系統設備服務等等,但事實上台灣每年不到3%。」
高達9成7的房子不夠有智慧,台北市想讓市民未來能住的聰明一點。
北市副市長林欽榮:「我們接下來並不是在生產新的國宅,而是我要跟各位宣布,接下來的公共住宅要生產智慧社區。」
社會住宅有8大指標,像設置無障礙斜坡道符合「貼心便利」指標,開水龍頭直接喝下肚,水質監控是社會宅「健康舒適」目標,問題來了,住的好,要花的錢是不是也得跟著加碼?
台灣建築中心專案經理陳文洲:「我們一般來講在增加(智慧宅)建造成本,從2%到15%或者是20%,依照導入的設備系統越多有不同的造價,也許可能4到5萬,或者10到20萬不等。」
其實智慧社會宅並非高不可攀,今年4月將完工的板橋浮洲橋合宜住宅就已經獲得智慧綠建築銀獎,改造再升級,從軟體的管理到硬體的設計,推行社會住宅要先撕掉負面標籤。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