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幾年,對於路跑或健身相當風靡,甚至有統計指出,一年光路跑就能創造60億的商機,長期觀察社會現象的勞團領袖認為,這與2008年後,台灣年輕低薪的族群的崩世代有關,他們從群體式的路跑, 達到聯誼和實現自我的心理慰藉,因此當路跑商業化,碰上崩世代,就形成一股龐大的運動風潮。
彩色路跑、kitty路跑,各種主題都能路跑,台北市跑、新北也跑,地方政府都辦路跑,台灣路跑05年42場,08年100場,11年有150場,到了去年一口氣翻倍再翻倍,辦了448場!全民運動爆發式成長,讓這塊領域,週邊產品變成金雞母。
TVBS記者許甫:「有業者推估國內的慢跑人口有40萬,每年會花15萬在衣褲鞋子等等週邊產品,所以現在有業者推出運動手環,或是室內的運動機等等週邊產品,希望把運動的餅(600億)繼續做大。」
一年有600億商機還包括運動手環、室內機等產品。運動創造商機,商業化也把路跑運動推向頂峰,而長跑經歷超過10年的勞團執行長,路跑成為顯學,認為與台灣的大環境脫不了關係。
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張烽益:「台灣在2008年以後,台灣的青年低薪的狀況,就是我們俗稱的崩世代現象,透過路跑賽來建立自己自信,同好聚集在一起就會非常HIGH,從這邊可以得到一些自我的認同。」
年青人面臨崩世代危機,透過路跑在社群之間獲得成就感與認同,2005年,以40歲為分水嶺,年輕與年長族群佔比各半,十年後40歲以下的路跑族,已經佔了65%,路跑的商機,延伸到消費主力的年輕族群,甚至還創造更新更精緻的概念消費。
路跑主題餐廳老闆程巽凱:「朋友如果想下班跑步,他就過來換好衣服,把東西放進來,這是我們的淋浴間。」
近50歲的老闆,本身就是路跑愛好者,甩掉20公斤肥肉後,開出針對跑者提供服務的「路跑餐廳」。路跑主題餐廳老闆程巽凱:「比較特殊的地方是我們經過,長庚大學營養學劉珍芳老師,幫我們(餐點)調成裡面碳水化合物50%,脂肪27%,蛋白質23%的黃金比例。」
倫敦奧運長跑國手張嘉哲,名人歐陽靖都是店內常客,儘管專家觀察路跑的人數與活動,發展都漸漸趨緩,龐大運動人口會就此成型,或是如蛋塔熱潮般逐漸泡沫,台灣的路跑史,還在進行式。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