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是很多人通勤的交通工具,但其實乘客「搭車摔傷」案件也不少,以台北市來說,去年(106)就超過200件,傷者當中又以60歲以上長者居多,台北市長柯文哲,每天搭公車通勤,也有差點在車上跌倒的經驗,怎麼讓通勤族搭公車更安全?改善硬體設備跟乘客司機的「安全再教育」,缺一不可。
過馬路小跑步,台北市長柯文哲,用搭公車,開啟一天日常。
台北市長柯文哲:「(喘氣),(休息一下)。」
台北市長柯文哲:「有一次我自己都差點跌倒是為什麼,因為你起身,然後手掏口袋,去拿悠遊卡,不過老實講,我是比較聰明的老人啦哈哈哈,(都是差一點跌倒,沒有真的跌下去),不是啦,我以前就發現這個好危險喔。」
就差這麼一點摔在公車上,說起「搭公車的安全」,柯文哲用科學解釋。
台北市長柯文哲:「那時候車子都完全不動喔,然後上下車,跌倒的占全部跌倒的10%,安全是一種科學,這個我們在醫院也是一樣,因為我們在醫院發現老人跌倒,後來就發現,像3人床,老人你就不可以讓他住那個中間,不要手空空的,特別是你一手拿東西,所以這要沿路出來都要抓著。」
上班通勤趕公車的不只柯市長,但尖峰時間不難發現,很多人趕時間,常在車輛行徑時,移動腳步,而這,也是公車摔傷意外,最常發生的原因,根據統計,106年台北市公車發生201件,乘客在車內摔傷案,當中有6成以上,都是乘客站立走動時發生,傷者當中有114人都是60歲以上的長者,而今年1到5月份,搭公車摔傷案件累積90件,60歲以上的傷者,也多達59人,有7成的摔傷事故,都發生在離峰時段,顯見對於高齡乘客來說,公車安全性有待加強。
北市公共運輸處主秘楊欽文:「移動式的這個握把,這個握把高度要能夠再降低,有一些老人家可能手舉不高,所以可能沒辦法安全的握到握把,那另外就是立桿也要,盡量來增設,符合民眾的需求。」
記者黃琲茹:「其實現在公車經過改良,已經有非常多的安全裝置來確保乘客的安全,像是車內都有很多像這樣的防滑扶手,而在移動的時候也有像這樣的硬式把手,來確保乘客安全,除此之外,現在公車也有像這樣的側傾裝置,來方便行動不便的長輩以及推嬰兒車的家長,像這樣的側傾下降的高度,大約距離地面只剩下30公分,這個高度是跟公車專用道一樣高的。」
客運業務部副理姚宏正:「扶桿也是設在中間,讓上來的乘客雙手都可以緊握扶手,我們乘客上車以後,都沒有習慣繫安全帶,坐到位置之後,還是建議繫上安全帶。」
從降低車身、扶手、握把到安全帶,雖然公車在硬體設施,已經多方考量乘客需求,但光是硬體加強還不夠,因為分析乘客摔傷原因,絕大部分是公車行駛中緊急煞車,其次是一般行駛狀態或變換車道以及車輛靜止時。
北市公共運輸處主秘楊欽文:「那司機他在操作上,經常會有一些比如說,緊急避險的煞車,那停靠站的減速,那這些動作當然都會有一些加減速的速差,多數夾到乘客的狀況,都會是在後門,所以我們在SOP的制訂上,我們會針對後門夾到乘客的,
產生的危險,會去特別做處理。」
改善公車安全問題,司機跟乘客,都需要再教育,無論是透過法規規範,制定罰責,或是加強安全宣導,增加搭乘安全,想讓公車成為真正安全的大眾運輸,不能光靠乘客「自己小心」,司機的安全駕駛,更是責無旁貸。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