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吃巧克力,一年商機上看60億元!從消費市場來看,國產量與進口量比例約為2:8,面對國際大廠搶市,不少MIT巧克力將「台味」打造成品牌,結合在地小農、文創、餐飲、體驗式活動多元行銷,台灣的巧克力王國正在崛起。
北港花生跟巧克力結合前得先過三關,機器、電腦、人工挑選後拌入牛軋糖,整型裁切生產線一路往前,柔滑可可醬傾洩而下,MIT巧克力散發誘人濃香。
在這個生產線上,使用的巧克力原料一年就高達2千噸這麼多,台灣國民巧克力熱銷超過40年,在口味上也是推陳出新!草莓、抹茶、紅茶、芒果,還有搭配花季推出的櫻花口味,老字號巧克力,單品口味就多達11種,老品牌分眾行銷拓展新客群。
商研院創模所副所長李世珍指出,第一個條件是產品力要很強,畢竟要跟國際市場競爭,所以產品一定要有絕對優勢,第二個部分是定位上要很清楚,那第三塊的部分是跟國際市場的接軌,畢竟如果要拓展到國際,就是國際品牌,你拓展到國際市場的話必須要有國際市場的經營能力。
除了時下最夯的DIY課程,也有業者結合在地小農做出創新口味,不管是巧克力加了辣椒、芥末,或是揉成麵條入菜,都是MIT特有。
業者鄭瑤婷人為,覺得台灣的農業是全世界一直認為是很棒的,尤其台灣是水果之王,所以這幾年就跟小農做了合作,把好的巧克力結合好的小農種植的水果去整合。
台灣巧克力市場有多大?據統計台灣每人每年約吃下0.5公斤的可可製品,國內巧克力市場一年商機更高達60億,但目前進口巧克力市占率高達8成,國產量只有2成占比,台灣巧克力想站穩腳步進軍國際,在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同時,也要創造商品獨特性。
商研院創模所副所長李世珍指出這是「來源國效應」,假設今天說要巧克力的話,他可能說瑞士的巧克力不錯,或是哪個國家的巧克力不錯,但台灣巧克力品牌的話,有自己熟悉的味道跟口感,那是經過幾10年調教出來的,因為沒吃過就會覺得很新鮮,這個時候反而會讓國外的旅客大量掃貨購買,原因是因為他回去就買不到。
巧克力不僅要做出品牌,也要做出市場區隔!像是這款雞爪巧克力,不只是外型「很台」,加了九層塔和油蔥酥吃起來也是台味十足,搶攻國外客市場。
店長方糖說,台灣的雞腳凍是很有名的東西,可是其實有很多外國人來台灣之後不敢吃,所以就想說如果把雞爪造型的巧克力,跟我們一些台灣滷味口味的在地食材做結合,吃的時候不僅是會有油蔥酥的香油味,甚至會吃到油蔥酥片狀的顆粒。
台灣是少數有栽培能力又能自行加工、銷售可可的國家,但想要翻轉國產品牌的市占率,不能只靠消費新鮮感,品牌定位、創新品質缺一不可。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