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場與月桃美麗邂逅 開啟她的編織路


發佈時間:2018/01/05 11:11
最後更新時間:2018/01/05 11:11
圖/中央社
圖/中央社

一場與月桃的美麗邂逅,讓熱衷南島文化的黃芳琪人生更豐富。因深入部落睡在月桃蓆上,當下就著迷這種會發出香氣的植物,開始向部落婦女學習月桃編織,與月桃結下不解之緣。

老家在桃園的黃芳琪,就讀台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時,因論文研究「月桃」而長期深入部落。非原住民的她,努力以簡單族語搭配手勢,向魯凱族婦女請益月桃編織技藝,這項傳統編藝在她手上生花,並決定在花蓮成立工作室,希望復興月桃風華,也讓她成為大家口中的「月桃姐」。而她剛結束一場在花蓮文創園區的展覽,引起民眾熱烈探詢。

 

回憶與月桃的第一次接觸,黃芳琪說,7、8年前,因研究調查工作需要,有一次到原住民的部落裡,晚上閒來無事,跟著部落長輩一起拿月桃做編物,累了睡在鋪有月桃蓆的石板床上,四周散發著淡淡的月桃香,觸動她心靈:「這也太舒服了吧」,因為這樣的親密接觸,讓她戀上月桃。

在花蓮採用月桃來編織的人不多,但野生的月桃很多,正好讓黃芳琪大展身手。她說,在壽豐鄉鹽寮發現很多野生月桃,採集回來處理後,放置晾著至少6個月以上,確保已無蟲卵才能開始編織。

有人擔心月桃植物葉鞘編織物容易發霉長蟲,黃芳琪說,一般使用者,若能避免環境潮濕或長時間曝曬日光下,大致可以用上10年,相當耐用,最特別的是,色澤還會因為和人的肌膚接觸而變得更油亮、別有風味。
 



月桃在台灣是一種很容易生長的植物,也是魯凱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像是月桃提籃、月桃蓆等編物,都是家裡必備的日用品;過去魯凱族女性應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在結婚前先學會做月桃編織基本生活用品。

「在編織的過程裡,很容易忘掉煩惱,有助於思緒的沉澱」。黃芳琪不斷嘗試月桃編織工藝的各種可能性,無論是編織手法或材料處理技術、產品用途的開發等,最後才藉行銷將成果呈現給大眾。

黃芳琪說,投入傳統技藝研究並不容易,靠編織工藝維生更是困難,曾在山間小路尋月桃時,一度想要撿拾蝸牛果腹,更時常摘取野菜度日。

然而,她也表示,編織過程能讓她忘卻煩惱,加上部落族人樂於分享的無私精神,賦予她更多勇氣,堅持推廣這項手工藝,不斷發掘隱藏在月桃背後的人文與藝術價值。(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月桃#編織#部落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67

0.0582

0.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