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林境內,沿著台78線東西向,空拍機直擊,翠綠農田穿插著大面積的太陽光電板,讓農村景觀大改變,原來是「種電」。目前雲林種電面積約30公頃,一年太陽能產值電力,能賣給台電2億1千萬元。但不只電力營收,屋頂種電、屋內種菜養蟋蟀規劃生態園區,創造一年超過2千萬的觀光附加價值。
空拍機沿著雲林78線東西向飛越,一大片翠綠農田穿插著大面積的鐵皮建築,上方覆蓋著太陽光電板,視覺上像是從農田裡「長出太陽能板的」錯覺,農村地貌改變,原來是在「種電」。雲林總耕地面積8萬多公頃,目前核准通過的種電面積有30公頃,大約是43個足球場大。
雲林縣長李進勇:「雲林的平均日照達到每天3.51個小時,這是全台灣各縣市最高的。」
而種電能賣多少錢?以台電每度電收購價6.6721元來算,30公頃面積,一年可以賣2億1千萬元。去年一整年,台電就花了6億5百萬向雲林買電。
太陽能板師傅:「成本太高,回收要很久。」
種電成本很高,一分地得投資7、8百萬,10年才能回收,但這一大片土地不只能種電,還能用來種菜、養蟋蟀,規劃為生態園區。
民眾:「這裡有一隻,你看讓它直接出來啦,喔,出來了、出來了,喔喔喔喔,有一隻。」
看到蟋蟀跑出來,這家人又驚又喜。屋頂種電,屋子裡呢?創造觀光產值,園區入園,一個人收門票2百元,平日一天能吸引上百人,假日超過1千人,一個月收入將近2百萬。
選擇不太需要日照的農產,山蘇、過貓,還有各類香菇,讓屋頂下的三分地也有經濟產值。以過貓來講,一個月產量8百公斤,直接賣出或做成水餃,能有55萬收入;菇類產量4千公斤,賣出約有80萬。在雲林像這樣的太陽能板下種菜的生產模式很多,光一年產值約2千萬。綠能園區不讓太陽能板只有生產電力的效能,創造電力營收外的附加效益。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