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政府監控孤立疏離人口 心理師:違反人權

記者 曾俊豪 / 攝影 周宗霖 報導
發佈時間:2015/07/22 22:30
最後更新時間:2016/06/29 09:35

台北捷運隨機砍人案,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要建立追蹤系統,以及心理篩檢制度,但臨床心理師認為礙於人權與個資法,實行起來有難度,建議政府「主動」關懷這些疏離人口,建立完善的通報機制來取代。


台北市長柯文哲:「孤立的,跟家人也不是很密切來往,這種所謂的宅男。」

前一天,拿「宅男」開刀,被轟的滿頭包,台北市長柯文哲不到24小時火速修正。

台北市長柯文哲:「正確的講法應該是社會孤離、孤立,孤立疏離份子。」

「放過」宅男,把砲口對準社會孤立份子,柯文哲口中的宅男一詞,其實源自日本的御宅族,指的是熟悉動畫以及電腦遊戲的人群,不過到了台灣,宅男變成足不出戶,甚至人際關係差的代表。

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宅男在台灣社會現今使用上來講,其實有一定程度被污名化,或是一定程度被刻板印象化,我覺得這個部分超過比例原則,對宅男來說未必公平。」

學者認為宅男在台灣遭受到污名化,把宅男和犯罪畫上等號,更是非戰之罪。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朱春林:「宅有時候可能是結果,而不是原因,他們怎麼樣調節自己挫折容忍,還有調節自己情緒部分的能力,可能是不太夠的。」

在鄭捷之後,有許多人把對社會的不滿,發洩到陌生人上,柯文哲拋出方向,建造心理衛生篩檢機制,要靠政府力量主動監控掌握,但學者認為有難度。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朱春林:「譬如說里長,譬如說我們的家庭,我們要是都認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那我就會注意到說,旁邊有一個人可能心理不舒服,我可以把他轉介給其他的資源。」

一般在大學入學時,都會做心理測驗,關懷學生是否適應校園生活等等,如果量表數值有問題,學校就會訪談學生,不過礙於人權和個資法,類似方法在社會上並不可行,但政府如果主動關懷,或許能夠減少類似情況發生。

尤其這幾起案件,透過網路預告犯案,更突顯社群網站讓人與人之間更加疏離。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在群網站越來越普遍之後,人與人之間互動親密程度,其實它就不是特別的夠,意思也就是說,疏離感會一定程度的增加。」

學者以臉書為例,透過網路連結,能夠交到世界各地的朋友,但現實生活中的關係其實幾乎為零,就像朋友聚餐卻猛滑手機一樣,過度沉溺網路,忽略現實生活互動,恐怕才是現代社會,冷漠疏離的主因。

#追蹤#個資法#關懷#柯文哲#宅男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22

0.0500

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