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該報不報! 氣象局遭質疑預警不夠

記者 張惠民 楊子毅 報導
發佈時間:2004/09/12 11:47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911水災災情慘重,屋漏偏逢連夜雨,海馬颱風突然形成,氣象局一口氣在11號晚間11點半發布海上陸上警報,不過日本當地晚間8點就已經訂定海馬颱風形成,差距三個小時,氣象局被質疑預報比別人慢!應變能力不足,氣象局澄清,請大家相信氣象局的預報能力,不過氣象局坦承,豪大雨分級標準不足,宣佈再增加特大和超大兩種豪雨特報。

輕度颱風海馬規模不大,卻讓大家措手不及,因為這個颱風形成時,中心距離台灣只有60公里,是最靠近台灣陸地而生成的颱風,不過在台灣上方形成的颱風除了海馬,還包括87年的妮蔻兒、楊妮、91年的納克莉、都是在接近台灣海域形成的颱風,這類颱風最大的特色就是發育不良,造成災情比較輕微,但畢竟還是颱風,像這次海馬從熱帶低壓增強颱風速度只有短短兩小時,距離台灣又這麼近,氣象博士沈畦認為,海馬颱風的前身熱帶性低氣壓早就逼近台灣,氣象局只有豪雨特報,明顯不足。

氣象博士沈畦:「是不是有點其他的預警,我記得在民國47年的時候,一個熱帶低壓,氣象局也曾經發布過颱風警報,也就是熱帶低壓警報,而那個熱帶低壓發布警報之後,就沒有造成太大的災害,所以類似這種彈性的做法,是不是也建議說,在未來作業修訂上來講,也可以作一個考量。」

依國際氣象組織慣例,颱風是否形成以及強度,亞洲部份由日本氣象廳訂定,東太平洋則由美軍關島氣象站負責,這次日本在晚上8點就發布颱風形成,氣象局卻在晚間11點半才發布海上陸上警報,被質疑預報太慢。

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吳德榮:「大家一定要相信我們台灣的氣象局,因為我們掌握了全世界最好的資料,在8點的時候,我們當然知道日本他已經找到命名了,但是在這個時間我們認為它不是颱風,所以認為沒有必要在那個時間去發警報。」

氣象局被罵怕了,決定增訂豪大雨標準,因為現行降雨標準24小時之內降雨50公厘稱為大雨特報,130公厘則是豪雨特報,但是敏督利颱風強烈旺盛西南氣流上千公厘雨量,這次西南氣流在南港降下800公厘雨量,沿用30年的兩級制毫無用武之地,氣象局提前細分為200公厘的特大豪雨,以及350公厘的超大豪雨特報,希望民眾可以依分級標準提高防災警覺。

#氣象局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29

0.0404

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