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不怕被AI科技取代 七大職業成「新鐵飯碗」

記者 藍于洺 / 攝影 鍾德榮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4/17 23:22
最後更新時間:2025/04/17 23:22

AI人工智慧興起,非常的方便,當然也取代了很多過去需要人的工作,這也代表很多職業開始敲起了警訊。但專家分析了七大職業,不僅難以被AI取代,而且還有高薪水,包括護理師、專業技師、綠能工作者等等。這些工作通常需要耐心跟專業,是目前人工智慧,短時間難以取代的部分,也成了職場興起的「新鐵飯碗」。

圖/TVBS

 
新光醫院護理師詹家綾:「小姐午安,幫您量個血壓喔。」

推著車循著病房,關心著每一位患者,這是女性婦科護理師詹小姐,每天的工作日常,不只要精準細心,還需要關懷每一位住院者的需求。

新光醫院護理師詹家綾:「主要的工作範圍是在女性病房,那我們照護的病人,包含有產科婦科,跟女性內外科的部分,對日常照護的部分,包含產後護理,或者手術後婦科護理的部分。」

 
詹小姐從事護理工作,長達十五年資歷,別小看這每天例行工作,每一項細節都有大學問在,而且包含著耐心跟專業,詹小姐表示,負責的婦科病房,時常要關懷產後孕婦的心理,尤其現在很多高齡或者特殊產婦,在這塊上面更需要耐心貼心,以及同理心,這一塊很難讓人工智慧給取代。

新光醫院護理師詹家綾:「因為雖然說像日常,AI可以幫助我們輔助很多功能,但是像我們在照顧產婦的部分,媽媽常常有的時候在照顧寶寶方面,或者是在哺乳方面,可能會遇到困難的時候,是需要我們適時地的去協助跟關懷,包含現在我們很注意的議題,就是產後憂鬱的部分,有時候這些心情的即時的發現,他們的心情抒發,都是需要我們第一線即時去,立刻去察覺這些異常,並且要跟醫生整個醫療團隊,去溝通去協助。」

畢竟AI科技大舉興起,很多工作都面臨可能被取代的警訊,但根據外媒報導,有七項工作難以被AI取代,同時還可以有不錯的收入,這七個工作分別是—醫療護理專業人員、技術工種人員、教育工作人員、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公共安全角色還有創意工作者,以及時下正夯的綠能產業職位。

這七大職業被外媒評比為,最難被AI取代的工作。

人力銀行人力資源處經理鐘慧瑩:「其實這些職類有一些共通點,分別是高度仰賴人際的互動,還有情感的判斷,以及現場的技術還有創造力,這些都是AI難以複製的核心價值,在文字編譯還有行政還有客服,則是最容易被取代,也是高風險類的類別,另外在技術工、水電工,還有汽車技師還有建築工人等,他們其實穩定性高起薪也不低,所以更具備抗AI的風險,是年輕人可以重新認識的重要出路。」

就以護理師來看,基本要求就要專科以上護理相關科系畢業,而且要通過專技高考護理師考試,新人平均月薪約5萬3000元至5萬5995元,工作6年至10年後,月薪可達7萬元以上,隨著醫療環境改善吸引力更多,而工作內容又包含更多人為因素,AI科技想取代難度高,其他像是消防員、警員、綠能科技、專業教育,這些都需要門檻跟專業,也是AI難以取代的地方,但其他產業工作就得強化,專家分析,要想不被AI取代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AI輔助工作。

新光醫院護理師詹家綾:「有紀錄、有護理的AI化,所以我們現在都在推行這個部分,可以協助我們在打字方面,可以減輕滿多輸入的部分,包含說像我們的護理資訊系統,我們有NIS的排程功能,我們會有每個時間點要做什麼的工作,我們都會在那個排程時間秀出來,你就會知道說即時性的,我需要完成什麼工作,包含我們都會有護理的實習學生來做實習,他們也都覺得這個功能真的很棒。」

 
中經院副研究員陳馨蕙:「我們還是可以陸續聽到一些裁員成本,或是看衰等等,所以其實這兩年我們看到是說,是一個不均衡的復甦,也就是說有些人可能在這一兩年,或是在這一年他可能一季,可以賺過去整年的銷售,但是還有很多人面臨很多挑戰,回應到說台灣其實99.8%是中小型企業,但是能夠進到AI轉型自動化,這個基本條件就是,他口袋要夠深。」

AI轉型成本高昂,但在這人工智慧的風口浪尖上,想成為不被取代的工作,就得努力成為AI科技駕馭者。

 

#AI人工智慧#新鐵飯碗#護理師#高薪水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11

0.0547

0.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