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行政院拍板明年起將下修大腸癌篩檢年齡至45歲。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發表最新研究結果指出,預估未來10年,整體可望減少約1800例大腸癌發生。
大腸癌曾15年蟬聯台灣「癌王」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平均每天44人罹患大腸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教授李文宗團隊為此展開研究,結果今天發表。
台灣從2004年開始,針對50至69歲民眾提供公費大腸癌篩檢,李文宗簡報說明,這項政策在台灣結直腸癌發生率的長期趨勢上,留下了顯著的影響,尤其2010年擴大篩檢服務地點後,當年男性和女性的發生率分別上升了19.2%和15.6%,隨後每年分別下降3.4%和3.1%。
李文宗表示,團隊進一步利用反事實模擬方式驗證,也就是假設沒有篩檢政策情境下的大腸癌發生率,結果顯示,截至2019年,篩檢已成功減少男性發生率12.4%,女性發生率11.6%。
就台灣結直腸癌年齡別發生率長期趨勢來看,50到79歲發生率逐年上升,大約2010年達到高峰,隨後下降;50歲以下發生率逐漸上升,但越年輕組別的上升率越小,女性25到29歲組甚至下降。
為了確認是否為篩檢或世代效應,團隊設計整合「年齡-年代-世代-篩檢」模型,發現台灣結直腸癌發生率呈現顯著世代效應,隨著出生世代越晚,結直腸癌風險越高。
李文宗指出,台灣正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越多,癌症發生的平均診斷年齡就會提高,把年齡結構老化的影響去除後,可以看出2010年後的年齡標準化平均診斷年齡迅速下降,所以對於台灣大腸癌是否年輕化,他的回答為「是」。
基於研究結果,李文宗也認同將公費大腸癌篩檢從現行的50到74歲民眾,下修至45歲起,正好行政院也在日前宣布明年癌症篩檢預算增加,其中大腸癌增列45歲至49歲、40歲至44歲具家族史者。他預估,至2035年,男性大腸癌發生率可望減少1023例、女性則減少783例。(中央社)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