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陀兒登陸時間一拖再拖,從9月30日發海警,花了4天又4小時,才在10月3日中午登陸,創下有紀錄以來,發警報最久的颱風,影響時間拖那麼長,就是因為它進入「鞍型場」,導引氣流弱,凸顯秋天颱風的影響因素更加複雜,但不只如此,山陀兒也是睽違47年以來,再有颱風從高雄登陸。
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周昆炫:「沒那麼強的槽線,有稍微把它拉往台灣一點點,但是又不夠強,所以它就在它登陸期間它就拉不走,就慢慢在台灣地區消散,那最後它就瓦解在我們台灣的上空。」
氣象專家謝明昌:「主要是因為(只有)太平洋高壓影響的時候,速度就比較固定一點,影響就是移進影響移出,大概就2到3天影響的時間,那這波來講進入鞍型場來講,兩造之間高壓中間來講的話,導引它一個往東一個往西,所以對颱風來講的話就會比較慢,而且進來之後的話,影響的時間造成影響就會比較明顯一點,颱風半徑它影響到嘉義以南地區,所以這個地方的雨量,到台東地區相當多。」
台灣颱風論壇執行長陳柏宏:「當颱風(在海上)停滯太久的時候,就會把它所處的深層的海水,不斷地翻攪上來而形成冷水坑,此時就會中斷颱風的能量供應,颱風就會逐漸地減弱下來,當颱風減弱之後導引它的,力量就會跟著改變,這彼此是有連動的關係,(登陸時)環流雖然變小了,但是它的核心反而變得更加紮實,登陸高雄的時候,高雄港測得每秒63.1公尺,相當於17級以上的強陣風,而在高雄市區也有13.14級的強陣風。」
影響時間拉長反過來看它在海上,其實中心不斷在削弱,所以並沒有以最初的「強颱」登陸,而原本也不排除再繼續拖下去,它在海上會變成輕颱才登陸,但最終山陀兒,還是往東北移動維持中颱進入陸地,瞬間對高屏帶來強風暴雨。
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周昆炫:「就路徑它是9日路徑,因為它是從巴士海峽北上,然後登陸台灣地區,這就是氣象署的第9類路徑,那過去是1-9最少的那類的比例,它不是特殊路徑那特殊路徑就會,比如說那個納莉颱風,或者是我們韋恩颱風,這是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一些,會三進三出的1986年的韋恩颱風,這個是比較典型的怪颱,那這個(山陀兒)應該不算太怪,因為它只是導引氣流(太弱)偏慢。」
單看路徑稱不上「怪颱」,但確實是比例較少的一條走法,所以山陀兒也是有紀錄以來,第2個在高雄登陸的颱風,至於上一個得回溯到,是47年前的賽洛瑪,不過若以10月在高雄登陸的颱風來說,山陀兒就是第1個。
氣象專家謝明昌:「它雖然(剛登陸)強度有稍微減弱一點,不過進入平地之後,影響情況不是很明顯,目前資料來看的話,它一直等到進入更進入陸地,到了山脈的地方來講的話,它速度放慢之後,強度很明顯環流受到影響就減弱下來。」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