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TikTok影響大! 專家提醒:年輕人購物別衝動

記者 謝丹慈 / 攝影 何佳陽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27 22:52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7 22:52

你曾經在TikTok上買過東西嗎?根據TikTok官方過去發表過的數據顯示,#TikTok讓我買了東西的貼文就有七百多萬則,顯示社群媒體相當強大,而TikTok不只是年輕世代的新聞來源,還是購物平台,不過專家提醒要小心不要扭曲金錢觀。

圖/TVBS

 
等車的時間也好好利用,剪輯自己的影片,自媒體工作者阿家,將自己分享命理的影片剪輯後上傳,希望帶來更多收益。

自媒體工作者阿家:「選擇TikTok是因為這個平台,不然一定它每天都在不斷的傳遞資訊,所以我覺得它是個趨勢,那至於能否變現真的是看,每一個人他的定位跟他服務的東西,能不能夠給到他的觀眾,那如果說他的服務能夠解決越多人的問題,然後他的定位明確其實是可以變現的。」

透過影片的分享,確實吸引一些觀眾上門詢問,而其實自己也是消費者。

 
自媒體工作者阿家:「我買了課程那因為我覺得他影片拍得很好,所以想跟他學,然後再來就是也上了命理的課,也是因為我覺得他的這個系統,是我有興趣想要了解的,所以我就報名上課,那其實這也是有風險的,但是我很幸運,我是遇到紮實的課程跟誠實的老師,沒有被割韭菜。」

畢竟網路上如同花花世界,有許多的影片,都是為了抓住觀眾目光刻意營造,例如美好的生活,更可能因此讓人嚮往擁有,影片中出現的商品。

圖/TVBS

商研院行銷所所長曾志成:「短影音裡面就牽涉到很多的,算是一種置物性的行銷無縫接軌,就是讓人家覺得它不是一個特別的廣告,它是一個潛移默化在這個影片裡面的,另外一點就是說它也可以做到所謂的,除了置物性行銷以外,它是病毒式的傳播也就是說你無時無刻,鋪天蓋地都會感受到這個短影片的,被短影片所影響這就構成了所謂的,大家在這個社群平台來購物的一個模式。」

記者謝丹慈:「其實TikTok官方過去就曾經發表過一項數據,內容是#TikTok讓我買了東西,而貼文就有七百多萬則,累計的觀看次數還來到了一百多億次,其中還有近半數的品牌因為這項活動,而獲得了超過五萬美元的廣告收益。」

不只如此使用者的互動也相當熱烈,平均每四名就有一人參加這項挑戰活動,社群媒體的渲染力強大,但專家也警告可能會讓年輕族群,錯估自己實際的財務狀況,長期下來影響金錢的價值觀。

諮商心理師葉北辰:「就心理學來說我們可能會說,當我一直追某個網紅或者是某一個影音創作者,我很喜歡他的作品,我就會覺得我對他有某種信任感,那這個時候他推薦的任何商品,或者是他的影音裡面會出現的這些東西,我就會覺得說這是可以信賴的,第二個就是我們看到這些影音的時候,這些影片裡面可能有某一個商品,那我看到這個商品我也覺得很愉快,所以我就去買這個商品。」

商研院行銷所所長曾志成:「另外一種是同儕的一個壓力,比方說大家你有沒有看到那個,昨天在社群媒體發的那個流行的訊息,那你有沒有買這也同儕也會有點壓力,再加上我剛剛有講說,它是一個短鏈式的一個消費模式,所以基本上他只要用信用卡付款,或是用電子支付這樣子的方式,就可以來完成付款的動作的話,對他來講他不會,就是會變成是一種衝動性的購物,所以他不會去思考很多。」
 

經過短影音的刺激,加上電子支付的便利性,更容易讓影片觀眾,在未經過多思考下手滑下單。

圖/TVBS

諮商心理師葉北辰:「我個人覺得說,那不如我們就花一些心力來真實的人際互動,我真實的去看到這個商品,或者是我真實的去接觸我身邊的朋友,有沒有人用過這個東西,你可以出去走一走接觸大自然,這些東西都可以幫助我們的身心狀態,回歸到一個比較平穩的境界,而不會這樣衝動性的消費。」

專家也建議看到想要購買的商品時,不仿先放到購物車冷靜幾天,再決定是否要下單,也許也能少花點冤枉錢,畢竟社群媒體上的內容讓人看了開心,但還是要回歸到自己的需求以及經濟能力,免得被牽著鼻子走。
 
#TikTok#短影音#電商購物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93

0.0836

0.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