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台超商密度全球第2 只輸「這國」專家:20年內不會飽和

記者 王皓宇 / 攝影 陳宥翔 黃冠瑋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27 22:56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7 22:56

台灣超商密度世界第二,僅次於韓國,統一超商五月底全台總計6985家,全家4257家緊追在後,7-11每年預計要開300家,全家則是100家,會不會面臨市場飽和魔咒?專家分析,20年內都不會飽和,因為超商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再是超商,而是物流、生鮮、餐廳、咖啡店。

圖/TVBS


 
與麻辣鍋、韓式炸雞等知名餐飲品牌聯名,超商即食冷凍商品在去年創下20億業績,疫情過後,更擴展生鮮商機。

超商店長:「就很像一般的那種連鎖超市,它們不是有那種一櫃一櫃的。」

進到超商,卻有一種逛超市的錯覺,超商在2023年,投資1億元,改建冷凍鮮食產線,看好消費者在家簡單煮的需求。

 
超商店長:「因為現在都是小家庭,他可能是想要需求不會那麼大,他可能直接來買就便利買幾樣。」

資深記者王皓宇:「超商二哥第一季主要受惠於本業成長穩健,銷售成長並持續拓點,今年第一季全台門市達到4240家,差異化的鮮食策略持續奏效,第一季的業績年增15%,占總體營收超過35%,其中泛鮮食自助熟食區的,成長力道最為強勁,業績成長超過三成。」

3年前發動新型態熟食區策略以來,以中西炸烤物組合,創造商圈差異特色。

淡大企管系副教授洪英正:「怎麼跟在地結合,我覺得這個可能在台北的連鎖超商,跟在比如台東的連鎖超商,它可能要有一些不同。」

超商2023年展店96家,較前一年158家減少,今年將積極擴點,店數淨增加有望重返三位數。

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副秘書長顧上鈞:「過去展店我們都希望在黃金街邊店,甚至轉角店這種,它的租金會比較高比較醒目,但是現在我們發現很多的超商或是門店,它都是往巷弄裡面去開,它不會是在第一線的大馬路上面的街邊店,它可能沒有那麼醒目,但是租金成本可能每個月,可以省下大概十到二十萬元,那它就可以把這些剩下的多出來的經費,拿去做更扎根的行銷。」

另一邊,超商龍頭在台南的複合商場,結合集團品牌,推出限定服務,現煮牛肉麵、叉燒飯,寵物專區,滿足消費者需求。

 
圖/TVBS

超商集團加盟暨發展部副部長孫瑞鴻:「展現超商在創新體驗店型規劃,跟採購選品的優勢,我們持續不斷的擴增我們商品服務的範圍,包含大家很熟悉的包裹代收,我們也持續增加了超市的結構,寵物用品專區美妝商品的開發,讓消費者有更多更便利的選擇。」

創立超過45年,2023年首度達成全年營收突破3千億大關,5月底店數來到6985家,對內喊出2030年開出1萬家的目標。

超商集團加盟暨發展部副部長孫瑞鴻:「在2023年我們實現了全鄉全店全年服務,全新的里程碑,零售業是非常地緣性的產業,我們會根據當地的消費習慣和社會發展,營運模式因地制宜來做調整。」

台灣便利商店總數超過1萬3千家,2023年,在台灣,每1703人就擁有1家便利商店,密度全世界第二,僅次於南韓的897人。

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副秘書長顧上鈞:「各大超商品牌之間它們要拓展市占率,所以它們要積極的去展店,第二個不會有飽和的問題,因為超商它的功能區分已經越來越細微,像是它可能賣咖啡賣手搖飲,甚至它改成生鮮超市,它可能可以用更功能取向的這種超商店鋪,來做出差異化,那它競爭的對手是周邊的這些街邊店,或者是咖啡品牌手搖飲品牌,甚至是生鮮超市等等,所以它已經不再只局限於說是,便利商店本身的競爭。」
 

展店採取佔優策略,也就是搶佔優勢,集中展店,解決消費者懶得過馬路的問題,就能瓜分對手業績。

圖/TVBS

淡大企管系副教授洪英正:「超商現在已經都全方位,它希望變成你的能夠在那裡,滿足所有需要的地方,我們剛剛提到說是不是飽和,我覺得在未來恐怕在20年內都還不會,所以這個也應該就是為什麼,我們幾大超商的業者,他們就看到這個市場,隨著它的持續擴大,它的範疇經濟越來越具有效益,所以就會持續的展店。」

店海戰術,搶攻民生消費大餅,各家超商業者,無不出招,鞏固市場地位。
 
#超商展店#超商密度#民生消費市場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83

0.0732

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