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穩定電網、削峰填谷 儲能設置須加快腳步

記者 劉俐均 / 攝影 余信翰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18 22:45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18 22:57

再生能源是全球的一大趨勢,台灣也訂定目標,在2025年達到15%綠電目標,不過再生能源發電有間歇性問題,像是中午時段是太陽能發電的高峰,這時沒用完的電,如果沒有儲能系統,就會浪費掉,但以目前台灣儲能系統的建置數量,仍然不夠,而儲能除了可以調節綠電,更能達到穩定電網功效,尤其是未來微電網不可或缺的一大助力。

一支支高聳的風力發電機佇立在道路兩旁,還有一大片的太陽能板,這裡是彰濱工業區,也是西部重要的風力發電場域。

 

記者劉俐均:「現在是中午時間,是太陽能發電的最大值,不過當太陽能發電沒有用完的時候呢,其實就要靠這個儲能櫃來做調節,以及電力的儲存,不過現在儲能櫃不只是在做綠電的轉換之外,其實它有很大的功用,就是來穩定電網。」

台泥綠能維運部電機組主任劉駿杰:「目前儲能系統在團體集團的部分,這個區塊我們大概可以調節到20%左右,20到30%左右。」

在白色的貨櫃裡,裝載的就是儲能重要的電池儲能裝置,相隔不到一公里距離的兩座儲能櫃,裝置容量一共10MW,是國內首座大型AFC智慧儲能系統,調節光電、風電的間歇性,讓綠電發揮最大功效。
 

台泥儲能副總經理王建全:「儲能電網的運用,它其實分所謂的這個,我們叫表前跟表後,表前就是直接參與電網的運作,接受這個台電的指揮去做運作,我剛才講的特別是在台電有這個,電網頻率不穩或者是供電不足的時候,因為它反應非常快,可以立刻去參加台電,大概就是一個應急就急的狀況,將來更重要更重要它是成為,這個所謂微電網的一環,彰濱這種就是純粹所謂的動態調頻,它是根據電網的頻率,萬一有不穩的時候加入系統去調頻。」

為了確保電網穩定性,這座動態儲能櫃能夠及時補足電網需求,不只在彰濱,台泥在宜蘭蘇澳建置的35MWE-dReg儲能系統,再加上最大儲能裝置的花蓮和平廠,100MW,相當於提供3萬多家戶24小時的用電量,全台加起來的儲能佔國內E-dReg儲能總容量72%,達到145MW,不過,要走向綠能發電,光是台灣現有的儲能櫃,仍是遠遠不夠。

台泥儲能副總經理王建全:「以台灣的儲能嚴格來講,現在其實還是很欠缺,其實台灣的所謂的這個淨零的策略,他2050年淨零策略他有一個要求,你綠電要達到一定的比例,那對我們來看這個儲能跟這個綠電,它其實要有一定的比例,才能夠讓這個綠電發揮到百分之百的功能,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至少應該有20%的儲能去搭配綠電,才能夠讓這個綠電百分之百發揮的功能,那以現在台灣目前整個裝置量,就是已經上線的裝置量,以我們來看你把這個電池加起來,大概也就是差不多是1GW的這個量,那其實現在的綠能早就已經是2030了,其實這個比例其實是還不足的,台灣的電網相對穩,所以調頻的這個需求,它大概已經達到上限,可是他真正的問題是,在這種因為綠能產生的供電的,夜間跟這個白天的不平均,但這塊的儲能是遠遠沒有辦法滿足現有的要求的。」

建置儲能做削峰填谷、移轉電能,提升能源運轉效率,不只量體要大,過去儲能場的安全性,遭到附近居民質疑,現在儲能櫃防火防爆的效能升級,讓家戶型、工業廠房的儲能更能普及化。

台泥儲能電力與驗證科專案經理周銘城:「三段式的一個安全保護,也就是說當今天電池它可能溫度,已經超過異常的過溫範圍的時候,電池管理系統就會先做一步先把電源切斷,當今天真的意外發生的時候,我們是直接注水,然後透過水去淹沒掉所有電池櫃,去完全達到完全滅火。」

隨著綠能需求,根據再生能源顧問公司預估,2030年台灣電池儲能市場累積規模,大約達到7到8GW,累計市場規模高達2000億台幣,若以全球市場來看,2022年全球儲能市場規模達到447億美元,預估2032年成長到1679億美元。

中經院分析師鄭睿合:「目前電網儲能其實相對於,再生能源成長的比例來講,其實還是有成長跟進步的空間,針對國內來說再生能源的滲透率如果越高,對應的儲能系統也需要增設,那未來就是考慮到,你儲能系統的成本能不能夠降低,決定它在商業發展大規模的應用的可能性。」
 

加上未來用電大戶10分之1的總電量,都得靠綠能支撐,儲能設備必須得跟上,才能真正落實綠色家園願景。

 
 
#儲能櫃#電網#再生能源#太陽能#電網穩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03

0.0848

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