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米酵菌酸毒死人!專家曝「真正用途」:為了生存攻擊真菌

作者 鏡週刊 責任編輯 張晏慈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4/01 16:14
最後更新時間:2024/04/01 16:14
中研院士牟中原說明米酵菌酸的由來及功能外,還提出寶林茶室出現食物中毒的猜測。(圖/翻攝自寶林茶室臉書)
中研院士牟中原說明米酵菌酸的由來及功能外,還提出寶林茶室出現食物中毒的猜測。(圖/翻攝自寶林茶室臉書)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目前31名個案中就有14人驗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陽性,引起全台民眾人心惶惶。中研院士牟中原3月30日在臉書上發文解釋「米酵菌酸本來是好菌(米酵菌)的好幫手」,除了說明米酵菌的產生及功能外,還猜測此次食物中毒案的炒粿條會出現米酵菌酸的可能。

針對近日寶林茶室引發的食物中毒案中,出現的「米酵菌酸」,牟中原在臉書上深入淺出說明米酵菌的產生及用途,及為什麼出現米酵菌酸。

 

牟中原指出,米酵菌酸本來是好菌(米酵菌)的好幫手,任務是保護富含油脂的植物種子,以椰子為例,椰子肉富含油脂(高達20%),可是有種真菌會使其由內腐爛,而真菌是最早演化出擁有粒線體的生物,而椰子為了生存,於是產生米酵菌攻擊使其腐爛的真菌。

牟中原強調,米酵菌只有在油含量很高的植物且有真菌(發酵)作用時,才產出多量的米酵菌酸去攻擊真菌的粒線體;他舉例,過去包括印尼「椰子天貝」、中國東北「玉米餅」也曾發生中毒事件。

牟中原說明,照理說米含的油脂不多,不應該容易有米酵菌酸,台灣人吃粿粉、粄條幾百年都未有事,於是他猜測「台灣人吃粿條是用水煮、蒸,沒有用什麼油」,而「馬來西亞炒粿條不會加水」。
 

牟中原強調,馬來西亞炒粿條在製作過程中用大火熱鍋爆炒,大火會逼出粿條中的水,使油進入米中,若這時炒粿又放了很久招來酵菌,就可能產生大量米酵菌酸,並一起被吃進人肚子裡,而人體每個細胞都有粒線體,導致米酵菌酸「奮勇殺敵」。

更多鏡週刊報導
寶林31例「14人驗出米酵菌酸」 5重症1人裝葉克膜、2人恐要換肝
寶林茶室案延燒!新北再通報1例 汐止女食用炒粿條「當天腹瀉噁心」
兒爆召妓不會幫救火!邱國正仍願當支柱 哽咽「畢竟還是我的孩子」

本文由《鏡週刊》授權提供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的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食物中毒連爆

#寶林茶室#寶林中毒#米酵菌酸#米酵菌#牟中原#食物中毒#椰子#天貝#發酵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31

0.1063

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