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預計在今年討論制訂「全球塑膠公約」,全面規範塑膠產品生命周期,各國在減塑方面,也不斷加強力道,像是法國從2023年開始,規定30多種蔬果,不能夠去使用一次性的塑膠包裝,而台灣從2002年開始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但台灣現在一年平均仍要使用91.7億個塑膠袋,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每年使用780個塑膠袋,比歐盟平均每人每年使用198個要多出4倍。
民眾:「現在都要有那種環保概念,不要說那個塑膠了什麼一堆。」
常常來買菜的民眾,不會覺得麻煩,其實在賣場超市生鮮通路,會產生大量的一次性塑膠包裝,而生鮮蔬果在保鮮和減塑間,相當不容易像是蔬果裸賣。
以這家通路來說,他們的裸賣區,品項有香蕉、桶柑、木瓜、地瓜等等,通常根莖瓜果類比較適合裸賣,環境部在2022年時,和全聯、家樂福兩大通路合作,試辦蔬果裸賣和包裝減量,後來規劃再增加試辦通路,不過現在還沒有特別公布試辦成效。
環境部循環署永續消費回收組長李宜樺:「我們在希望可以透過試辦,去了解到說,到底現在各個蔬果裸賣,到底它可能會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那包含就是說,這個是不是會增加很多的這個耗損率,或者是說在結帳的過程,可能會是不是有一些影響,我們目前還在整理,相關試辦的結果。」
其實重複使用環保袋、網袋,和直接淘汰包裝的裸買模式,是最直接的塑膠減量,根據綠色和平和成功大學團隊的共同調查,發現每年來自超市十大類商品,就製造至少18億件大約1.5萬噸塑膠垃圾,可以塞滿大約4443輛垃圾車,其中蔬果的非必要塑膠包裝比例最高,而聯合國預計2024年討論制訂「全球塑膠公約」,全面規範塑膠產品生命周期,台灣從2002年開始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但台灣一年平均使用91.7億個塑膠袋,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每年使用780個塑膠袋,比歐盟平均每人每年使用198個多出4倍。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環境部的這個措施都是以價制量,這14個業態的裡面,是不得免費提供,也就是你付費還是可以提供,那在這樣子的措施之下,我們的用量還是很高,那所以應該是不是繼續地,以提高更高的一個價錢,去增加這樣子使用上面的一個成本,我們看到法國政府從2022年的時候就宣布,要從2023年開始,要有三十多種的生鮮蔬果,是不能夠去使用一次性的塑膠包裝,那這個品項也預計會再逐漸地擴大,預計是到2040年都有一個減塑的目標,台灣的政府在就是目前只有,試辦也一年多了,但都還沒有就是正式的,有法制化的進程出來。」
綠色和平認為,環境部把最容易的部分做完,卻還不敢踏入尚未受限的地方,像是傳統市場小吃攤販早餐店等等,循環署表示,將持續推動以價制量循環服務等減量措施,環保團體希望政府,能更積極面對塑膠汙染和全球氣候危機,別讓台灣在國際上落後。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