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氣象署預告的體感溫度也直直降。究竟體感溫度是什麼?與實際溫度差別在哪裡?帶您看懂體感溫度的影響因素,並提供題感溫度對照表,幫助您掌握正確穿衣訣竅。
體感溫度是什麼?
溫度有實際溫度和體感溫度兩種。實際溫度(一般所講的氣溫)是指溫度計所量測的距地面1.25~2.00公尺之間,通風良好且不受太陽直達輻射影響的大氣溫度。然而,氣溫並不直接代表人體對於溫度的感受。
簡單說,當體感溫度大於實際溫度時,代表環境使人體感受到較高的溫度;體感溫度低於實際溫度時,則會使人體感受到較低的溫度。
影響體感溫度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體感溫度的因素包括有:
.濕度
.直接日照
.人體基礎代謝率
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為什麼有差別?
影響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的差別因素中,直接日照當然會使體感溫度增加,不過,日照量的變動較大;而人體代謝率也因人而異,所以,兩者較難用定量的方式計算。
而當濕度越高時,汗水愈難蒸發,身體就很難靠流汗帶走熱量,而讓身體冷卻。人體皮膚表層散熱越不容易,就會更加感受到較實際氣溫還要高的溫度。
在颳風的日子裡,皮膚水分蒸發的速度增加,有助於將熱量從身體上帶走,使其感覺比實際更冷。在冬天要特別注意的是,暴露在外的皮膚所感受到的風寒,會迅速增加凍傷和體溫過低的風險。
而在台灣的冬天,隨著強大的冷高壓南下,伴隨前緣的冷鋒面通過東海到達台灣附近海域時,就會帶來東北季風,風力常會相當強勁。尤其台灣北部及東北部,經常呈現陰霾有小雨的天氣,濕冷的水分隨著空氣穿過衣服,接觸到身體,而讓人體必須消耗更多的熱能來加熱它,因此實際上會讓大家覺得「濕冷」比「乾冷」還要冷。
然而,在溫暖的日子裡,風寒的效應就變得不那麼明顯,相反地,濕度起著更大的作用。而高濕度和熱空氣溫度的結合,容易導致中暑,則是我們必須小心提防的健康狀況。
體感溫度計算方法?
中央氣象署提供的體感溫度適用於戶外、通風有遮蔽的環境條件下,考慮的氣象要素,除氣溫之外,也包括溼度與風速的效應。其引用的計算公式,則是由Robert G. Steadman於1984年所發表的研究《體感溫度通用公式》:
體感溫度=(1.04×溫度)+(0.2×水氣壓)-(0.65×風速)-2.7
其中溫度以攝氏為單位、風速以公尺/秒為單位。水氣壓的單位為百帕,計算公式如下:
水氣壓=(相對濕度/100)× 6.105 × exp【(17.27 × 溫度)/(237.7 +溫度)】
體感溫度對照表
更多新聞:黑咖啡愈喝愈冷!營養師曝「5款祛寒飲品」 促進能量代謝
穿衣應該要看體感溫度或實際溫度?
我們平常看到的溫度,是代表空氣的溫度,但這並沒有考慮到我們實際體驗溫度的方式。所以穿衣服的方式,也不能100%以實際溫度為標準。
體感溫度其實就是提供一個比較客觀的參考數值,幫助我們判斷實際的冷熱感受,來決定怎麼穿衣服,怎麼讓自己最舒服。
不過,其實每個人的個別感受都不太一樣,體感溫度跟個人感受到的舒適度,也不會完全一樣。若想要比較準確地知道舒適度,可以參考中央氣象署的天氣預報,能比較客觀的標示出目前氣溫的舒適程度。
一般而言,18~25°C,晴朗有風、濕度不高的天氣,就是人體覺得最舒適的溫度。通過了解實際溫度與體感溫度的差別,就比較能夠幫你做出更明智的決定,而更好地照顧到我們的健康,並提供我們應該如何著裝的明智建議。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