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國國內市場有限,出口貿易額不大,產業以觀光、林業、農業為主。過去,貝里斯的羊,因為近親繁殖,品種不良,現在透過種羊計畫,進口優良種羊及更新種羊品種,貝里斯致力於打造中美洲的紐西蘭,成功將經認證的種羊群,從20頭擴增到244頭,預期提升羊農飼養收益30%。
記者王皓宇:「現在要體驗當一日的牧羊人。」
拍謝拍謝,打擾各位,怕生的羊,跑就像飛。
趁著太陽下山前,正港牧羊人,一聲令下,大夥兒乖乖排隊,"羊"貫而入,回到宿舍。
突發狀況,一隻羊的腳,卡在木板縫隙裡,看起來很痛苦,農場人員一邊安撫,一邊想方設法救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救援成功。這裡的羊,一個都不能少,因為牠們身負重任,要扛起貝里斯的農牧經濟。
過去貝里斯的羊品種不良,生產效率低,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而牠們就是台灣,送給中美洲朋友的禮物。
技師黃孝義:「這邊的綿羊牠主要是因為近親繁殖,牠一代一代下去之後,牠的生長表現越來越弱。」
台灣技術團協助引進美國改良品種,混血後的貝國綿羊頭好壯壯,美味可口。
技師黃孝義:「巴貝多黑肚綿羊,牠的特色就是牠的耐受性比較好,牠對抗疾病,對抗熱緊迫的效能都比較好,再來是Dorper,Dorper牠的特性是牠的肉質比較好,Katahdin綿羊的特色是牠的體型比較大,所以牠的換肉率跟牠的生長表現相對來說都比較好,波爾山羊是我們特別引進來當作肉用品種的山羊,努比亞牠是特別是乳用的山羊。」
中美洲第一座現代化高床式羊舍,可容納多達400頭種羊,同時,技術團也把飼養技術、企業管理知識帶給當地農民,要打造貝里斯成為中美洲的紐西蘭。
駐貝里斯台灣技術團團長潘生才:「哪些的草料會比較好,營養價值比較高,再來就是說你要定期去驅寄生蟲,因為牠吃草的肚子裡面還是會有寄生蟲,有時候吃了肚子大大的,但是不長肉,哪個階段要怎麼去養,我們教育訓練部分都有教他們,整個貝里斯羊的總頭數,在2016年的時候大概是1萬出頭,現在的話大概有將近2萬頭。」
貝里斯農糧部司長VictorianoPascual:「為什麼是羊,因為跟牛比起來的話,羊不需要很大的空間,空間是一個主要因素。羊比較溫馴,沒有侵略性,也比較容易讓婦女及小孩來照顧。」
飼養規模彈性大、投資門檻低,近七年時間,產量增加35%,最實際的成果,就是農民生計獲得改善,整個計畫,預期將提升貝里斯羊農收益30%。
當地農民AdelitaJones:「身為女性農民我非常驕傲,在貝里斯我們沒有很多女性務農,這個計畫很讚,因為真的幫助農民,尤其是想要養綿羊和山羊的小農。」
羊肉成為一道道佳餚,為了讓料理口味更接貝里斯地氣,從烤到燉,技術團還舉辦多場烹飪訓練班。
貝里斯農糧部司長VictorianoPascual:「羊肉很美味,但你也得知道怎麼煮,你如果不知道怎麼煮,有的人會不喜歡那個羊騷味。當產量持續增加時,我們要持續提供這些技術援助,當羊群數量一多,我們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來告訴農民要怎麼樣繼續做好工作。台灣給我們一些技術上的協助,舉例來說,羊超音波,人工授精,想要增加羊的數量,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我們的技術人員好幾次去台灣接受培訓,當他們回國,他們就能把技術實際教給在地農民。」
貝里斯發展農業路上,台灣角色鮮明,而貝里斯的餐桌美食,也常常飄著台灣味。事實上,台貝淵源,從1996年台海危機所興起的移民潮,種下種子,身為中南美洲唯一講英語的國家,當時有不少想移民美國的台灣人,就以貝里斯為跳板,有人走,有人留,這間餐廳老闆徐先生,父親是當年移民,他本來沒有想待在貝里斯,但回台灣成家立業後,又決定舉家搬回。
餐廳老闆徐先生:「後來想說小孩子想要換個環境,我就把他帶過來,然後就想說要做什麼生意,就想自己拿手就做一些小菜,賣賣賣,就沒想到就越做越好。」
另外一間藝品咖啡店的老闆,也是90年代初期,來到貝里斯創業。
咖啡店老闆蔣光寅:「這邊的生活跟台灣是完全不一樣的性質,所以剛來其實有點嚇一跳,後來慢慢慢慢也大概就習慣了,其實我滿喜歡這國家的人,她本身人民比較純樸。」
台灣駐貝里斯大使徐儷文:「全盛時期就是在人數很多的時候,台僑大概有多達67千人,但是現在時過境遷,在貝里斯的人,台灣人大概只有67百人,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他們在各行各業其實都各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台貝去年雙邊簽了經濟合作協定生效了,互相都給了一些關稅優惠,其中台灣業者對於貝里斯的海鮮是非常有興趣的,去年我們龍蝦進口,就已經讓台灣成為貝里斯的第十大出口市場。」
從官方合作,到民間投資,台灣為這加勒比海小國,投注不同生命力。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