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有豐富的海洋生態,成為旅遊熱門景點。帶來百萬遊客榮景,今年八月,TVBS採訪團隊跟著綠色和平,實地走訪小琉球6個知名潛水地點,做海洋生態調查。結果發現,小琉球沿岸魚類資源幾近枯竭,同時珊瑚生態也出現衰退,顯示海洋資源瀕臨枯竭,成為一大警訊。
小琉球海域,蘊藏豐富的海洋生態系,不只海洋明星海龜,鸚哥魚、珊瑚也是重量級物種,不過現在所看到的水下景象,與10年前相比,物種、數量都銳減。
記者劉俐均:「小琉球代表的潛水地點包含像是花瓶岩、杉福、龍蝦洞,還有這裡蛤板灣,而且小琉球的海溫全年都是在25度以上,所以四季都適合來潛水,近幾年整個遊客大爆發,這次透過綠色和平,還有藍色脈動來做水下的定量調查,了解遊客觀光人數跟水下的生態,是否會造成衝突。」
採訪團隊跟著水下調查的這天,因為颱風攪局,天氣不穩定,島上不時下起傾盆大雨,等到雨勢、風浪漸漸轉小,調查團隊決定繼續完成水下調查工作
一一背上氧氣筒,有的團員手拿著25宮格的隔板,有的則是準備攝影機,做記錄分析。
潛下10米深,設置3條30公尺長的穿越線,丈量範圍裡的物種數量、底質環境等等,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藍色脈動潛水員邱郁涵:「水底會先拉一條穿越線,然後我們就穿越線的左右各一公尺,那底棲生物的話,就是我們會有研究員跟魚類,都是拿研究員拿筆記本下去,然後用眼睛去看,然後順便用錄影的,還有拍照的方式記下來,底質的部分我們會擺這樣的樣框,然後樣框擺上去之後,就是會看這二十五宮格裡面,珊瑚礁藻類泥沙的分布,然後來去做,就是到後面來去做分析。」
這次調查的六大潛點,單位面積魚類個體數統統都下降,人潮最多的景點包含山豬溝,每50x50公分降到0.66隻,杉福0.83隻、花瓶岩0.64隻,另外三處,龍蝦洞也只有0.51隻、肚仔坪1.14隻、蛤板灣0.41隻,相比2010年的數據,花瓶岩從單位面積超過兩隻,溜滑梯式下滑不到一隻,而龍蝦洞,單位面積個體數也大幅衰退,只有杉福變動幅度比較小。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鍾孟勳:「小於一其實就代表這邊,生態系統的健康度是快速的在下降,因為魚種的數量,就代表這個海域的魚種數量是變少的,那我們確實有發現,像山豬溝這個位置,它的人潮的數量是稍微比較多的,那確實它的魚的體長,總生物量個體數都是比較差的狀況,但是實際上就是,是不是因為人潮變多導致生態下降,這個還必須要進行後續的調查跟研究。」
另外一處熱門景點花瓶岩,2011年克氏蝶魚比重有高達17.89%,但2019年、2022年都不見蹤影,直到這次的調查,才再出現,但只剩3.2%,即便魚種有回流,但仍然不能確定「海洋生態健康度」開始回穩。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鍾孟勳:「像是鸚哥魚、刺尾鯛,牠們都是以珊瑚礁周邊的藻類為食,所以牠會影響珊瑚礁的這個健康度,非常重要,所以牠被稱為是指標性魚種,那牠的數量是比較少的,那所以就代表健康度也是比較差的。再來的話是所謂的優勢魚種,優勢魚種的越來越有單一化的這個傾向,其實就代表著,牠因為特定的原因,導致有一些魚的數量開始變少,有一些魚優勢性比較高開始變多,所以這以上這三點,其實可以看到是所謂,海洋資源正在枯竭中,也代表著生態系統的健康程度正在下降。」
除了水下魚類、底棲無脊椎生物外,也首次針對珊瑚礁做調查,在肚仔坪珊瑚覆蓋率是24%,龍蝦洞19.8%,花瓶岩0.2%,山豬溝16%,這六大景點只有杉福和蛤板灣的珊瑚狀況超過25%,分別是25.55%和33.12%,小琉球在2020年就曾被列為珊瑚健康度岌岌可危的紅燈區域。
魚群數量、多樣性,尤其是指標種魚種的減少、甚至消失,在在顯現小琉球的海洋健康度正在不斷衰退,不只是遊客多,也有外界質疑,漁民如果過度捕撈,恐怕也是魚群數量減少的元凶之一,但對漁民來說,維持生計的捕魚作業,也受到限縮,兩方平衡持續拉扯。
琉球區漁會理事長洪文良:「近期我們琉球沿岸的地區,受到觀光業的發展,所有的漁場,一定是萎縮有在萎縮,而且從我們縣政府,我們白沙這邊的漁港,到我們杉福漁港那邊,就有規劃這一個保護區,那保護區劃設之後,我們的漁民的作業的空間,就會減少,在漁會的立場,我們還是反對啦,反對說在漁港來設這個遊樂設施。」
小琉球周邊海域是琉球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屬於海洋保護區,一旦魚群數量減少,影響層面不僅是漁獲量,海洋資源的枯竭,更是全球生態危機警訊。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