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台馬路頻頻出現天坑,有的是因為建商施工不慎,結果害得周邊道路出現坑洞坍陷,有的則是因為馬路經常開挖,雨水從路面滲漏、不斷沖刷地基所導致,學者和土木技師都直言,跟人為因素脫離不了關係。為了減少類似災害再度發生,台北市正研議修法,未來將要求建商施工前,針對周邊道路做透地雷達巡檢,先確認地底下沒有坑洞才能施工,避免天坑危害。
連續塌陷光靠回填還不夠,還要灌漿填補孔洞,希望別再因為地質鬆軟,重演塌陷慘況,今年以來除了台北市道路坑洞頻傳,新竹縣市、彰化、台南、高雄,也無一倖免。
高雄市區內的柏油路面同樣大小坑洞不斷,國民黨立委參選人李明璇,以前鎮區建隆街口的這處坑洞為例,原本20公分寬的大小上午才填補,下午又破得更嚴重。
施工單位重新鋪設人行道民生管線就這樣外露交錯、雜亂無章,土地技師拱祥生點出,道路有坑洞的主因,包括汙水管被挖破、漏水,導致地下砂土長年掏空,國內道路鋪設,有很大進步空間。
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拱祥生:「你這麼複雜的一個管線在這邊走,那是必然是一定會反覆的開挖,如果說你有管纜溝或是所謂共同管道的話,我基本上各個管走自己該有的位置,它完全不會去重複開挖,而且呢我們還有要求說管材,你可以看到現在這個管材,很多都是PVC的,那PVC很可能你會被別人在挖的時候,或是自己在做回填的時候,會被刺破掉。」
路面反覆開挖,坑坑疤疤,雨水往下滲漏沖刷,就會掏空路基,外加今年強降雨頻次增加,又埋下更多不定時炸彈。
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拱祥生:「不飽和土壤呢,它在乾季的時候呢,它會形成這些孔洞呢,就形成一個穴一個穴,一個拱作用,大小的穴就存在地的下方,那在乾季的時候,這些穴是維持著穩定的,但是一旦下雨路滲或是側溝路滲,你就會造成,我這個不飽和土壤呢,形成所謂的浸潤帶,它的強度呢瞬間下降,那就把我們的拱作用破壞之後,那道路就塌陷了,那就產生我們大大小小的天坑。」
台大地質科學系退休教授陳文山:「因為台灣的地下水面很高,你不動它的時候是這些土壤,這些底下的東西是不會動的,但是我們經常會有施工嘛,例如說我要去埋水管啊怎麼樣啦,或是說一些我們最近這個很多的,一些埋電線或怎麼樣,這個都會擾動到,大概35公尺以內的這個土層。」
學者點出形成道路坑洞另一大主因,還有建商施工不當,造成連續壁滲水釀成路面塌陷,未來施工流程把關監控,需要更嚴謹的SOP。
台大地質科學系退休教授陳文山:「他就是在施工之前,他就旁邊這些路面,這些房子他就要去拍照了,拍照就是說,它原來是長這種樣子,然後旁邊我也會設監測儀器,監測就是看你地面有沒有下陷,或怎麼會不均勻下陷,這個都是表示說,底下的土壤層已經被擾動,已經被掏空了。」
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副理事長丘達昌:「(連續壁)寬度深度夠不夠,它會不會產生一些砂湧的情形以及一些這次專家指出來,所謂隆起現象的發生,那在這個設計的同時呢,我們透過電腦的模擬去了解到連續壁,在整個地下室挖的過程中它是有些變形的行為,透過監測的手段去掌握它在施工過程中,從開工到完工每一分鐘每一天的安全性跟可靠度,那這個時候安全監測,就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專家指出,國內建築施工和道路養護,都不夠嚴謹,在極端氣候催化下,道路坑洞只會愈來愈多,威脅民眾安全。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