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經轉為聖嬰年,有美國專家學者預估,到了冬季聖嬰強度還會再增強,而當聖嬰增強,也代表極端氣候會更加顯著,包含澳洲、非洲乾旱,以及各國出現熱浪機率都會再提高,世界各國積極想對策來減緩暖化速度,有專家分析,要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恐怕不只靠節能減碳,未來碳捕捉技術,也會是一大助力。
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未來最好的就是有一個碳捕捉,甚至說你在排碳的當中,就把碳把它抓下來存到地底下。但是現在的問題是說,因為你做這個事情也需要用電,所以等於是說你花了很多的錢,抓了這個也是一樣耗能,所以恐怕還要再等幾年,未來整個技術的效率能夠提升,才有辦法做得到,那在這個之前,恐怕都還是要靠再生能源能夠,或是氫能加速的驅動。」
台大成立的新探勘科技研究中心,分為碳捕捉和碳封存兩面向技術著手整合,碳減量,已經是減緩氣候暖化的重要關鍵,目前聖嬰現象,已經在環太平洋地區發威,有專家預估,澳洲、非洲都將面臨乾旱危機,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推估,在2023年冬季,聖嬰現象會逐漸增強。
2016年的聖嬰年是有紀錄以最熱一年,一旦轉換成聖嬰,專家預估極端氣候的威力恐怕只會多不會少,而不論是暖化或是寒流,不只衝擊日常生活,更將打亂食物供應系統。
食力副總編輯林玉婷:「過熱或過冷暴雨或者是乾旱,都造成了整體的這個...生產系統的一個改變。那最明確的例子,例如說像是葡萄好了,前兩年在法國的這個葡萄產區,它是因為遭受到霜害,所以導致葡萄的產量減少,但是這兩年又因為太熱,所以它也減產,那像我們的這個嗜好性飲品咖啡的部分,它在這個溫度的這個影響上面,也是非常的這個敏感的,所以咖啡預計也會減產。」
像是咖啡、糖、可可都因為氣候影響,產量逐漸減少,更有人推估,西非的可可豆產量,恐怕將因為極端氣候,下降8%。
食力副總編輯林玉婷:「我覺得農民在這個種植的部分,他就必須先意識到,已經有這個氣候的威脅,你怎麼樣在種植的環境之下,利用無論是利用溫室或是說,我們開發出一些更耐旱耐寒的一些品種,這些都是在農業端他可以去做的,但是在整個食品製造業的部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他必須意識到氣候變遷,也是一種企業經營的風險。」
要解決暖化加速,各國都積極轉型綠能,根據聯合國氣候專門委員會建議2030年前必須減碳至少一半,才有機會達成2050的淨零目標,而我們台灣目前規劃2030年前減碳25%,在2050年該如何達到淨零碳排?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台灣過去的平均升溫,已經高於全球的升溫幅度,這代表我們更要重視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還有如何去加速減碳,除了現有的風電跟光電之外,要透過更完善的政策配套,來發展地熱海洋能,還有氫能等再生能源技術,並且搭配儲能還有智慧電網,建立更多的淨零示範區,還有大型活動的減碳指引,讓民眾了解相關政策,最後是增加自然碳匯,保育我們的森林跟海洋。」
環保團體呼籲政府帶頭減碳,目前碳捕捉技術主要在燃煤、火力發電廠以液態封存,還沒普遍落實,未來仍得靠綠能、除碳技術並進,才能真正落實淨零碳排目標。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