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許多公司放無薪價或者是發不出獎金等等,造成大離職潮,不過因為疫情趨緩,現在取而代之的是另一股大停留潮,不過有一份研究也顯示,因為經濟緊縮通膨壓力,月底財務還有餘裕的比重,從去年的47%降到38%,這也推升員工可望加薪的需求,尤其因為台灣的低薪問題更明顯,台灣有超過68%的上班族,領不到平均薪資,央行也指出台灣GDP成長,但分配給勞工的報酬卻沒有等幅上升。
坐在電腦桌前,敲打著鍵盤,完成今天的工作,這是上班族日復一日的日常,過去人力銀行就統計,發現台灣上班族,平均12-15個月就會換工作。
上班族劉小姐:「最短的應該是四個月,那個工作是活動企劃,但因為剛好遇到疫情的關係,所以公司沒有什麼接到什麼案子。」
上班族陳小姐:「我比較特別的是我五份工作的,類型都不太一樣,那我想我選擇工作的原因,趁年輕要拓展一下自己的類型,有服務業有網路行銷也有業務。」
過去求職網也發現,不論是否從事過非典型的工作,從出社會到目前的工作,每人平均跳槽次數為5.3次,其中還有一成的人,累積達到十次甚至更多。
上班族劉小姐:「前面做電視產業其實沒有不適合,就也還是蠻喜歡的,只是因為電視產業慢慢,因為網路興起慢慢沒落,所以才想說可以轉換跑道。」
上班族陳小姐:「應該是年輕的時候會覺得說,好像一定要做滿一年,或者是領完年終再走,可是年紀比較長的時候,就會覺得如果真的不適合這份工作,那就儘早離開。」
根據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全球職場在疫情期間,曾掀起的大離職潮已經告終,取而代之則是另一股大停留潮,因為疫情時不景氣侵蝕加薪幅度,許多企業放無薪假甚至發不出年終,但也因為疫情趨緩經濟開始活絡,讓大離職潮宣告終結。
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一般常規的話都是在領完年終獎金之後,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離職潮轉職潮,這樣子的一個高峰,可能會維持兩三個月,可能在四、五月份,就會出現所謂一個停滯的狀況,變得是大停留潮的狀況。」
撇除疫情時的低迷,台灣的職場狀況也呈現循環,尤其經濟緊縮,月底財務還有餘裕的比重,從去年的47%降到38%,推升員工可望加薪的需求,計畫要求加薪的員工比重,從去年35%躍升至42%。
記者謝丹慈:「生活成本增加,導致員工他們因為尋求,更好的薪酬來選擇換工作,其實有一份報告就顯示了,大轉職潮即將要來臨,其實以全球的約四分之一員工,他們表示在未來一年希望可以換工作,而其實這也於去年的19%,那麼換工作的原因包含,覺得工作過度,還有覺得無法負擔生活開銷。」
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最近公布的整個失業率,就是也蠻令人意外,就是它創下23年以來同用的這個新低,確實還是跟這個後疫情時代,整個邊境解封疫情降級,服務業大舉擴編(有關),他本身是從事這種,比較服務型產業的工作,其實他現在隨時每個時間點,去找工作都有蠻多的工作機會。」
疫後消費力,撐起台灣經濟內需及勞動需求,但普遍服務業低薪,高薪產業也較為分散,以製造業高薪產業來說,則較集中在電子資通訊業,但傳產製造業卻相較低薪。
台師大企業管理學系優聘教授徐美:「尤其大專生在畢業的時候,可能他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工作的技,技術的話,所以這部分人如果他沒有辦法累積,他自己的一個工作經歷提升自己的話,他可能只是在兩三個,不同的計時工作上面在流動。」
也因為低廉的月薪,讓年輕世代,更不願意花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
台師大企業管理學系優聘教授徐美:「因為我們現在大專青年的教育普及,所以事實上這樣子的,人力薪資報酬是應該提升的,而不是像過去,雖然教育程度比較普遍,普遍的相對比較低所以薪資比較低。」
相較於國外的通膨狀況,台灣相較緩和,但台灣不變的少子化與低薪問題,如無法實質改善,光這兩項也就足夠吞噬台灣的產業。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