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農業人口老化加劇! 「智慧農業」讓年輕人滑手機就能種田?

記者 陳文越 / 攝影 何佳陽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2/19 22:23
最後更新時間:2023/02/19 22:23

人老快速老化還有少子化的問題,不僅是農田產業的隱憂,這危機更是現在進行式,不過台灣的科技技術純熟,在融合智慧農業之後,種田似乎已經不再像以往,如此勞力費神,甚至滑滑手機,就能種田。

圖/TVBS

 
拖著一條軌跡,整地機在農地來回穿梭,將原先的休耕狀態的農田重新活化,打碎成鬆鬆軟軟的土地,腳一踩還會陷下去,而這樣的工作就是每片農地,在耕作期中間必經的過程。

明道大學智農系畢業生林尚澤:「紅色的附掛式它是外接式傳動軸,就是俗稱的PD裝置它是靠吃油,然後它會比較二氧化碳排放之類,然後像白色附掛,它是靠物理性方式,這個不用經過動力輸出,就是只需要車子拖著它往前走,然後它可以把下面的土翻起來之後,經過這個在把它打碎。」

顛覆以往還要用鋤頭翻土的印象,整地機進化再進化,不只逐步帶入環境永續意識,跟同步跟上科技腳步,走向智慧AI。

 
明道大學智農系畢業生楊政霖:「我們這台曳引機可以號稱是,農機界的特斯拉,有搭配最新進的GPS,設定好之後完全不用扶方向盤,它就幫我們導正,讓我們工作上更加的輕鬆。」

記者陳文越:「現在的農業越來越走向自動化,機械化還有智慧化,就是因為現在農業人口老化,還有少子化的問題,除了看到剛剛整地機,這一台灑肥機也是一樣的道理,那灑肥機是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取代30人的工作量。」

有機農場場長李永祿:「出料口它這樣子轉的時候,它就順著這個溝槽,把肥料均勻的撒播。」

從整地、插秧、播種、撒肥、噴藥,到整個期間中的田間管理,通通自動機械智慧化,而這樣的形態,不只是未來趨勢,更是現在進行式。

明道大學智慧暨精緻農業學系主任劉程煒:「台灣在科技業跟半導體業的發展,舉世舉名,那我們現在透過很多的貿易商的傑作,引進了全世界各處的經營的農機具,有部分還是沒有辦法符合,台灣在地農友的需求,我們透過台灣業者的自主開發,一些精準的定位系統,一些感測元件可以即時的追蹤了解,我們的機具的工作效率,跟工作的效能,那這個農事服務業,我相信是未來台灣農業轉型,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跟方向。」

將農業機械化、自動化,全面發展進一步讓農民,省工之下、還能增加產能,將利潤擴展到最大,而除了傳統農地的智慧科技,傳統的溫室的也進階成「智慧溫室」。

圖/TVBS

有機農場場主柯力誌:「這裡就有一個雨量感測器,所以它會偵測到下雨的時候,那它就會自動天窗會自動關閉這樣,對所以如果沒有下雨,經過10分鐘以後,那它就會天窗自己打開,我如果沒下雨我要關它可不可以,也可以,因為我可以在手機裡面去操控它,不只可以控制天窗,我還可以控制遮陰,可以控制風扇。」
 

日照的強度雨遮的調控,克服氣候環境等種種不確定,打造智慧化設施栽培遠端管理,滑滑手機就能看顧溫室。

有機農場場主柯力誌:「像以前一定要人到現場,那以為我們還是用手動的,手動你還要用拉的,用拉的累死速度又慢,如果現在我們都是做遠端遙控的時候,第一個天窗它就用感測,那才能達到我們希望的效果,我覺得一定是未來的趨勢,大家都知道農業是一個既辛苦,又沒有前途的對不對,那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是第一個能夠達到比較精準的控制,你不會常因為外在的因素,去影響到你的農作物,再來我們把它變簡單一點,那可能有些年輕人會覺得說,我在家滑滑手機我也可以種田,那可能他會比較願意去投入農業,這一塊這樣子。」

種下小苗離開後,再下一次進溫室,就是等收成了,放眼全台農漁產業,不只地上種的,養在水裡游的技術也在進化。

記者陳文越:「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是雲林,這裡是台灣第一也是唯一一座的,台灣鯛智能養殖場,占地1.8公頃總共有22口,像是這個樣子的養殖池,而一個養殖池,裡頭有1.2到1.5萬隻的台灣鯛,也就是說這裡整場,總共是有高達33萬隻的台灣鯛,不過特別的是,這裡聞不太到腥味或者是飼料味,其實就跟智能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來請教一下這裡的管理者王大哥,(嗨你好)。」

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園長王揮評:「這個高密度的養殖的數量,等於一般我們傳統所看到的,一年的一公頃的收成,最主要是做循環水,那水是一進一出,24小時在循環處理,魚的大便也是跟著水,循環水排出去池外,再經過循環之後再進來,所以魚的生長環境是相當相當好的,所以它的養殖效率,也跟一般的傳統的普及的魚塭,也要來的好的進步效能,水溫還有那個氨氮量,亞硝酸都是用Sensor(感應器)去管控,它每15分鐘更新一次,如果達到Alarm(警告)的方式,就會跳異常,可以即時去排解。」
 

新型AI科技智能養殖,不僅顛覆傳統養殖土地面積的限制,水資源也能得到有效循環利用,同時以太陽能發電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在存活率穩定下魚損減少,漁獲產量更是傳統養殖的22倍。

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園長王揮評:「養殖池所有的電力動力來源,都來自於上方的太陽能光電,會用這樣的方式,最主要是因為現在地球暖化溫室效應,到了夏天極端氣候的氣溫太高,那一般的普及的養殖魚塭,它就是死亡率很高,這個就是顛覆了傳統養殖魚塭,的一個管理方式,早期養殖魚就是都要靠經驗啊,要靠目視啊沒有數據化,那我們用這樣子的方式,全部的條件都把它數據化,模組化之後呢,會非常的簡單也非常的便利,那管理上也會更有效率。」

圖/TVBS

擺脫看天吃飯的無奈,利用科技智慧打造出全新模式,而像是這樣的革命性轉型,未來也將越擴越大。

雲林縣農業處處長魏勝德:「那這幾年轉型我們特別導入所謂的科技部分,我們蒜頭的播種機,蒜頭的採收機,未來這個都是我們發展的,當然也有後續的,比如說加工的部份智慧加工,像行銷的部分也導入,所謂的智慧化的行銷管道,讓我們所有的產業,都跟我們科技,跟我們溫室效應排碳部分搭上。」

缺工大時代下,大環境威脅也不停加劇,農業進化腳步不能慢,從被動轉為主動,要以科技智慧克服難關。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世界翻轉中

#世界翻轉中#農業#科技#智慧#溫室#魚塭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815

0.3152

0.4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