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的十大死因,就有8項疾病和肥胖相關,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而醫師在國小新生健檢中發現,學童肥胖比例,20多年來上升非常多,在北市聯醫婦幼院區新開設的健康體位門診中,來就醫的兒童,就發現有26%的人是糖尿病前期,脂肪肝比例高達44%,數據相當驚人,醫生直說要推翻「小時候胖不是胖」的觀念,若不多加注意飲食和運動,過重兒少未來都是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潛在患者,可能很年輕就會發生。
北市聯醫婦幼院區個管師:「(保持手臂伸直)手打開。」
見到醫生前,身高體重三圍血壓BMI肌肉量體脂肪,都得量清楚寫明白,接著這一關。
護理師vs.國小學童任小弟:「慢一點沒關係(不用),(我想破自己記錄)想破記錄。」
男子漢的面子不能輸!這是「6分鐘行走測試」,觀察步行的最長距離,監測心跳和血氧變化,用來評估你的心肺功能,之後任小弟一進診間,就被醫師大稱讚。
北市聯醫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如瑩:「那你今天走路走超快的耶,對啊你一來的時候是,你一開始來的時候,6分鐘只能走500公尺:「然後你現在你今天660,對啊真的很棒,你的骨骼肌是從20.5公斤上升到20.9。」
這次回診任小弟多項數據都有進步,2022年6月底他第一次來看診,經過短短2個半月,像是體脂肪從41.6%下降到39.8%,腰圍從93公分變為87公分,等於少了2吋多,這對大人來說都很不容易,任小弟來看的是,聯醫婦幼院區新成立的健康體位門診。
北市聯醫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黃啟南:「像我們在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一直都有在學校做學童的體檢的服務,那我當初加入聯合醫院的,擔任主治醫師的時候,第一次去其實是有一個很大的衝擊,因為我發現到說怎麼會現在的國小新生,有這麼多肥胖的小朋友,我回想起我國小的時候,最胖的同學可能放到這個班上,就只是變成中等身材而已的程度,所以那時候給我一個很大的衝擊就想,為什麼這20多年來的,小朋友的肥胖差得這麼多。」
醫療團隊在校園新生健檢後,若是學童符合過重或肥胖,會發這本兒童健康生活手冊,有些家長看到後,就帶著小孩來看診,而每次除了醫生問診,還有...。
營養師林俐岑vs.任小弟:「肚子有變小同學有發現嗎?沒有(有同學有發現)有喔,你穿褲子會很明顯,(他從一開始就一直批評說我很胖),(結果沒想到開學的時候就說),(你怎麼好像有變瘦)。」
營養師林俐岑vs.家長:「媽媽現在(食材)都用烤的(對),對、對、對,我有發現,烤雞翅那個都是烤的比較多,所以相對它吃進來的油量減少青菜種類還滿多的。」
營養師檢視家長帶來的飲食紀錄,彼此討論,任小弟的媽媽很認真,按照營養師的建議準備餐點,手機還拍下每天煮的菜色。
家長洪小姐:「胖我以前覺得很多人都胖啊,怎麼...沒那麼嚴重吧,而且還要長高啊還要還會再成長,不是應該會瘦嗎,(開始減重)我們家就,不再給他任何零食類的東西,這是可能是第一個他最難適應,以前我們可能覺得水果應該沒關係吧,但是水果其實挺甜的對,那他現在自己也會控制(吃的量),他有這兩個多月的就是,練習這樣的飲食習慣,他其實有比以前能夠去抗拒這些食物,然後也會自己會去煞車,那我們家就全部都一樣的飲食,但是...就是陪他不吃一些東西。」
任小弟很努力,而另一位張小妹妹,第一次看診體脂肪40%,第四次再來時已經下降到35.6%,肌肉量從10.8上升到11.6,成效也很顯著。
家長藍小姐:「那以前她可能就是,上學可能就待在校時間比較久,可能都會幫她準備一些零食,餅乾類的這樣子,讓她就是怕下午的時候,回家前可能還會餓這樣子,所以就也會有一些吃一些零食這樣子,(現在)我覺得這個零食也是有減少,那我覺得好像也是有一個重點,就是可能她也沒有運動對,就是我覺得有增加運動之後,她其實這些數值就是都有降很多這樣子。」
國小學童張小妹:「(媽媽就盯著你運動妳會覺得很累嗎),有一點點,就覺得肌耐力不夠,後來因為肌耐力有變強,所以肌肉有增加,所以運動的就會比較輕鬆。」
張小妹妹的媽媽,也是每天認真親自備餐,醫療團隊觀察,減重成功的學童,家長是很大關鍵,像是陪著運動,重點還有了解到健康的飲食知識,因為過多的熱量常在不知不覺中吃下肚。
營養師林俐岑:「(門診觀察到)家長可能,大家早上這個時間其實是很緊湊的,都急忙要出門外出,所以就變成會是買一些,可能隔天(前一天)就買好的這種麵包,精緻澱粉含糖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是看到普遍看到是攝取滿多的,光是一瓶養樂多小小一瓶,就有15公克的糖了,那其實小朋友在精緻糖的這個部分,我們建議還是不要攝取太多,盡量可以控制在20、30克一整天,所以他如果有吃蛋糕麵包又喝養樂多,其實很容易就超過這個標準。」
根據醫療團隊統計,來到這個門診中的學童,截至2022年8月有130人,當中脂肪肝的比例高達44%,肝功能異常的有20%,糖尿病前期的有26%,還有1個人是第二型糖尿病,減重後不需要再吃藥,另外高血脂佔37%,高血壓、高尿酸分別是15%和13%,數據相當驚人。
北市聯醫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如瑩:「之前有一些國外的文獻有發現,其實小時候胖,就是以前我們都說小時候胖不是胖,這句話其實應該要徹底就是被推翻,因為大概有就是40%多的小朋友,他如果小時候就胖的話,可能之後就會成為一個肥胖的青少年,然後之後肥胖的青少年,因為他的生活習慣是一樣的,那之後就會變成肥胖的成人,(門診中)那另外一個很常見的,就是黑色棘皮症,就是小朋友可能在脖子後面,或是腋下這種皺褶的地方,看起來會比較就是有黑色的底,然後上面有一點白色的,這種線的斑紋,那很多家長就會以為說這是洗不乾淨,可是怎麼洗都洗不掉,對那這個其實就是一個,身體裡面的血糖比較高,然後胰島素比較高,造成一個胰島素阻抗。」
醫師提醒脂肪肝等等疾病,都有年齡層下降的趨勢,如果沒有早期介入,過重兒少未來都是,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潛在患者,在110年的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8項和肥胖相關,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等,而在健康體位門診中,還出現了...。
健身教練張君下:「來四,很好,記得把屁股往後推,對、很好,做得很標準,可以很好很好來加油。」
直接請來健身教練,一對一教你居家運動怎麼做,任小弟和張小妹妹很認真學,放假時也都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健身教練張君下:「(教導兒童)我們在運動上面,應該要多用多元有趣的方式,來增加他的總運動量才對,總運動量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然後那在運動的過程當中,我們希望培養他對運動的興趣跟自信。」
得加強小朋友的運動量,而現在兒少健康拉警報,還有這件事。
資深記者王薏絜:「根據兒福聯盟調查5到9年級的兒少,有41.5%的人,平均每天至少吃一次甜食,跟國外學童的25%相比要高出許多,另外台灣的兒少,每天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跟國外兒少的16%相比,要高出了3倍(48.8%)。」
台北市大佳國小校長李鍾慧:「我觀察到那個家長,他在放學的時候來接他的時候,他就遞上一杯500cc、750cc的飲料,那小朋友就書包一扔給家長,他就猛吸就把那一杯吸完了,我看到那個景象我嚇到了,我們學校這個部分,是從幼兒園就開始做無糖的飲食,包括他們的那個優酪乳,或是豆漿我們都是採無糖的。」
滿街的手搖飲店,連大人可能都會一天一杯,兒童的飲食習慣,通常都是跟著家長而養成,得避免把甜食含糖飲料當成安慰劑,少子化的台灣,得更加注意兒童肥胖議題,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健康得從小把關。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