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憂鬱症途中,是否有經歷過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藥物治療,遵照醫囑服藥、調藥,接受過多次的心理治療,準時出席、配合療程,卻還是感到憂鬱、疲憊、失去興趣,仍然深受症狀所苦?馬偕醫院酒癮個案管理師游心慈表示,這可能屬於「頑固型憂鬱症」。
游心慈說明,在美國,每3位重鬱患者,就有1位難以從現行的藥物與心理治療得到幫助。這種「頑固型/難治型憂鬱症」使病患不得不面對諸多誤解,親友往往以為他們動機不足、不想好起來,或者不夠努力嘗試,才導致無法改善情況。
Lynch教授等人在2020年指出,頑固型憂鬱症患者常展現的性格特徵之一,是過度控制或過度壓抑。也就是說,患者的症狀沒有好轉,不是因為動機不足、不夠努力;相反的,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太過努力。
頑固型憂鬱症不只用藥 可配合辯證行為治療
游心慈說明,Lynch教授在2020設計實驗中,探討全然開放的辯證行為治療(RO DBT)對頑固型憂鬱症的治療效果。在研究中,符合頑固型鬱症的診斷者共162人,接受為期29周的個別治療,並參與27週的RO DBT技巧訓練團體。
治療結束後,參與實驗的患者,憂鬱症狀嚴重程度顯著下降,59%的參與者出現有意義的改變,其症狀分數較初始評估時分數降低17.5%以上,改善幅度顯著高於僅接受藥物治療的對照組。對此游心慈解釋,若病人配合藥物與RO DBT的介入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頑固型憂鬱症患者的憂鬱症狀、心理彈性以及情緒因應能力。
◎ 資料來源/華人dbt在馬偕
原文請見:憂鬱症就算配合治療也治不好?醫揭「頑固型憂鬱症」另一種療法度過難關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TVBS》提醒您:
輕生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生命線請撥1995;衛福部諮詢安心專線:珍愛生命,請撥打 1925(24小時);張老師專線:1980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