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最新研究指出經過COVID-19急性期之後,康復患者罹患糖尿病,和使用血糖藥物風險明顯增加,專家認為應把糖尿病被視為長期後遺症的一個組成部分,醫師提醒罹患新冠肺炎後的追蹤,必須要把血糖納入您追蹤的一部分。
臺北榮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副教授林亮羽:「大家要注意,罹患新冠肺炎後的追蹤,必須要把血糖納入您追蹤的一部分。雖然目前學者仍未清楚知道說,為何新冠肺炎後會產生糖尿病,但是目前有一些推論,例如說胰島細胞中,會表現出三種蛋白質,是新冠病毒入侵人類細胞時所能使用的介質。再者也曾經在胰島細胞中,發現COVID病毒直接入侵在裡面繁殖。」
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教授王治元:「2020年觀察到18歲以下第一型糖尿病趨勢,就看到這樣結果存在,不過兩個機轉顯然不同,第一型糖尿病的病人可能在國外研究,發現破壞掉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能力,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是因為新冠病毒,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性,所以兩個機轉顯然不同,不過因為臺灣現在病人還沒有這麼多,所以在趨勢上面,我們還沒有在臺灣感覺到,這是國外發現的研究,但是也有國外的研究發現,40%這樣的新冠肺炎後的糖尿病人,他是短暫性的血糖偏高,可以自然恢復。」
病毒感染之後身體會做一些代償性防禦措施,可能病人本身免疫系統作用,導致胰島素作用變差。
臺北榮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副教授林亮羽:「又有學者提出,可能是因為新冠肺炎後產生免疫抗體、自主免疫系統的問題、以及慢性發炎的現象所導致,這還需要更多學者,做進一步的研究,不過就臨床上,還是要建議各位,要密集追蹤血糖的狀況,以及早診斷糖尿病。」
成大醫院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教授歐弘毅:「目前科學家們,還不清楚這樣的現象,是不是因為新冠病毒感染後,讓先前已經存在、但沒有症狀、沒有診斷出來的糖尿病突顯出來;也不知道是否在新冠肺炎完全康復後,未來糖尿病會不會完全痊癒。」
醫藥記者蔣志偉:「在新冠肺炎流行過程當中,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病人的回診率,受到病毒感染的疫情影響,回診的次數與回診準確度都不高。」
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教授王治元:「比如說在糖尿病領域當中,他對血糖監測,以及對於血壓的監測,對於血脂用藥,規律性就會降低,這會造成病人長期以後,觀察到他病情變化的重要變數,糖尿病的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應該保持規律的回診,那現在政府有很多的措施,包括領藥的方便度,或者領藥的時間性,都做了非常大的寬鬆、放寬,所以請各位病友,在看病的時間,一定要按照規律時間回來做追蹤,如果抽血有困難,最起碼空腹血糖,要能夠自己在家裡面監測,飯後血糖能夠隨機在家裡面做紀錄,這樣子以便拿到醫院來做參考的時候,我們有最基本可以看病人的報告,來決定這個藥物是不是要做調整。」
院長暨內科醫師黃尚志:「新冠肺炎除了造成呼吸道的感染,那麽造成生命受到威脅死亡以外,其實在感染以後的一個月後,你可以發現說有很多的系統,包括腦神經、精神方面、心臟、肝臟、腎臟,甚至在代謝上都會發生一些問題。」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