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8)日指揮中心公布再添1390人染疫,突破國內最高紀錄。而衛福部昨日通過6至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劑量是成人的一半,至於何時開始接種,還要等週三ACIP開會討論,才能拍板。而《TVBS新聞網》為大家整理兒童接種疫苗的相關QA,為大家解惑。
莫德納、需打滿2劑,2劑間隔28天,劑量是成人的一半(0.25毫升)。
2.施打對象是誰?
3.可能會出現何種不良作用?
最常見:注射部位疼痛、疲勞、頭痛、肌痛、畏寒、噁心/嘔吐、腋窩腫脹/壓痛、發燒、注射部位紅斑、注射部位腫脹和關節痛。
嚴重症狀:心肌炎及心包膜炎,但發生機率相對較低。
4.預計何時開打?
週三ACIP開會討論,將針對接種對象、開打時程。如決定開打,需調查家長意願、填寫同意書等進行研議,指揮中心將加緊作業。
5.何類人不建議施打?
6.打莫德納、BNT國家有哪些?
莫德納、BNT皆可:澳洲(6歲以上莫德納、12歲以上BNT)、英國(5至11歲)、加拿大(5至11歲BNT、6至11歲莫德納)
BNT:美國、新加坡、日本、韓國、歐盟(皆5至11歲)。
7.各國接種疫苗情況?
美國:
已打出的900萬劑中僅出現少數嚴重不良反應。11月和12月共收到的4100多份不良反應通報,其中有100件屬於嚴重事件,常見症狀為發燒及嘔吐。另有11起心肌炎報告,其中7名兒童在報告發布時已經康復,4名兒童仍在康復中。此外,美國CDC也接獲2例分別為5歲及6歲女童的死亡案件,但2人生前均患有慢性疾病,且接種前便已經處於「脆弱的健康狀況」,因此認為死亡個案與疫苗之間並未存在因果關係。
美國5歲至11歲的族群中,約有34.8%已接種1劑疫苗,28.1%完成施打2劑。
英國:
儘管官方目前尚未公開接種數據及不良反應通報,但不少專家都對此抱持正面看法,表示雖然Omicron確診病例正在減少,雖然對於許多已經透過染疫獲得抗體的兒童來說,短期效益不大,但仍可以降低兒童在未來出現的變種病毒中,再次染疫的風險。
歐盟:
目前德國、希臘、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法國等,都陸續開放此年齡區間段的孩童施打疫苗。瑞典則於1月表態,認為兒童染疫後出現重症的風險相當低,因此施打疫苗的「好處並未大於風險」,暫不考慮為該族群接種。根據歐盟CDC官方統計數據,截至4月13日為止,5歲至9歲族群中,約有18.5%已接種至少1劑疫苗,10至14歲則有40.2%接種1劑。
日本:
日本自2月下旬開始,針對5歲至11歲的兒童進行新冠疫苗接種,目前獲授權的為輝瑞BNT兒童劑量版疫苗,為成人的1/3,兩劑間隔3週。至3月20日為止,已完成施打21萬5368劑疫苗。厚生勞動省表示,4月1日前接種的幼童中,疑似副作用的反應有13件,大多是接種時感受到疼痛、壓力引發的血壓變低和脈搏減少等迷走神經過度矯正(vasovasgal reflex)。據了解,13件案例中,有2起症狀較嚴重。其中一起為3月接種疫苗的7歲男童,出現心肌炎、心包炎的症狀,但目前症狀已經好轉。儘管出現相關案例,但厚勞省仍指出,5至11歲兒童出現副作用的比例,比12歲以上青少年接種第一劑時來的低。
南韓:
南韓於今年2月爆發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兒童確診數暴增,占總確診的15%。有鑑於此,南韓防疫部門在參考國外兒童疫苗施打情況後,於今年3月底正式開放5歲至11歲的兒童族群施打輝瑞兒童版疫苗。
8.專家看法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
孩子確診症狀與大人類似,若連續3天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活力變差,以及確診幼童為一歲以下,應於24小時內就醫。香港有報告指出,兩名小孩染疫引發腦炎死亡,日本也有不少病毒攻擊孩童腦部案例。黃立民也說,先前有很多人憂心兒童青少年施打疫苗會發生心肌炎等副作用,但五至十一歲孩童發生風險並沒有比較高,與青少年差不多。
台大醫院醫師李秉穎:
台灣目前18歲以下共有1604人確診,分散在各年齡層,0重症、0死亡,就有人因此認為兒童不用打疫苗;不過,這值得討論的是,美國統計到3月31日共出現962位死亡病例,兒童確診致死率為0.01%,為萬分之一,比成人致死率2.3%少很多。
將台灣和美國的數據校正,台灣未來可能會有幾10位兒童死亡病例,這對會是很大的衝擊,也可能會付出更大的社會成本,孩子確診就會有家長需要照顧、課業落過問題,因此考慮未來兒童防疫政策時,都該將這些列入考慮範圍。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
等週三ACIP專家會議後,兒科疫苗的專家們應更深入地向家長說明,包括列舉兒童染疫致死率、後遺症機率及施打疫苗的優缺點、可能的副作用等,由家長自行決定是否施打。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