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有片/單日確診恐破千例? 「清零」或「病毒共存」朝灰色地帶可行嗎?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張閔儒 陳儒桓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4/11 23:12
最後更新時間:2022/04/12 06:48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多點傳播鏈似乎就像隱形炸彈一樣,呈現多點連環爆,新增本土個案也突破單日400人以上,專家指出現在疫情還沒到高峰仍在發展中,不過最讓人擔心的是,現在安養機構防疫措施,最好讓長者盡快接種第三劑疫苗,目前台灣要走向清零與病毒共存之間的灰色地帶,也就是「類共存」!

圖/TVBS

 
醫藥記者蔣志偉:「臺灣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本土確診者持續向上攀升,單日增加確診案例超過600人,未來不排除單日可能會出現1千人以上,什麼可能性都有,而未來有許多變數,無法完全精準預測,目前這波疫情還沒走到高峰,而臺灣疫情才剛開始,現在要高度注意的是,安養機構防疫措施,年長者最好要儘速接種第三劑疫苗。」

臺北榮總感染科主任/教授林邑璁:「現在大流行的Omicron具有驚人的傳染力以及較低的致病力,學理上要圍堵Omicron也不太可能,因此策略上不再以零感染為目標,以減少重症和死亡為目標。」

就是因為現在臺灣處在「清零」、「與病毒共存」之間的灰色地帶,稱為「類共存」。

 
疫情發展至今,最令人憂心的是有許多隱形傳播鏈,不在控制範圍內。

成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教授陳柏齡:「打滿三劑疫苗後感染幾乎不太會出現重症,將來我們的勢必是要與病毒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因此大家看到攀高的確診數也不要太驚慌。」

臺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我認為與病毒共存,是一個動態且需要時常調整的過程,而不是靜態的終點,共存的目標是,將疫情控制在可以允許的範圍內,而不是零感染。」

圖/TVBS

而總統蔡英文認為現階段防疫策略,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持續以「減災」為目標,而非全面的清零,更不是放任病毒肆虐式的「與病毒共存」,而是有效的疫情控管。

醫藥記者蔣志偉:「清零就是追求零社區感染,這勢必要相當嚴格限制人流、人群聚集的措施,就像過去的三級警戒一樣,要付出的社會成本相當大,對經濟衝擊難以想像。」

臺北榮總感染科主任/教授林邑璁:「現在面對Omicron不再以清零為目標,共存或類共存都好,其實都是很自然的事,但共存絕不是放任病毒不管,非藥物介入措施的使用,再努力提升高風險群的疫苗接種率,減少重症和死亡,不要讓疫情失控來衝擊醫療量能,排擠了原本非COVID-19就醫者的權益。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臺大醫院小兒科教授江伯倫:「全世界的趨勢來看的話,Omicron要清零,我覺得是個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可能我們的政府,跟指揮中心或是民眾要開始想,有沒有可能慢慢接受,跟病毒共存這件事情。」
 

臺北榮總副院長/教授李偉強:「再提高疫苗的接種人數,特別是高齡且有慢性病的長者,這些都是最容易發生重症的對象,另外就是已經打了兩劑但是第三劑仍然猶豫不決的人,也應該考量縮短間隔時間,讓更多人趕快施打。」

臺北榮總感染科主任/教授林邑璁:「社區感染率上升,最要小心的就是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如果又是年紀大又有共病症的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就相當高。另外要注意癌症、器官移植、以及各種免疫低下的人即使接種完疫苗,產生的抗體是低於一般人的,保護力也就比較低。」

圖/TVBS

臺北榮總副院長/教授李偉強:「為了達到動態的共存模式,我們絕不是放任不管,反之仍要積極地,加強預防與減災的層層防護,臺灣就有機會儘快正常過生活。」

臺大醫院小兒科教授江伯倫:「有些地方可能政府要思考一下,政策怎麼做的問題,譬如說接下來如果是無症狀,或是輕症那什麼樣的病人需要住院。」

 
群體免疫目前國外的專家都認為,這是不太可能達到的目標,因為面對現在的Omicron或是未來可能的新變種病毒,專家直指出若一個人傳染超過一個人時,總有一天單日確診病例會達到1千人,目前台灣,由「清零」走向「與病毒共存」的過渡期,也就是類共存,因此不可以放棄防疫,避免疫情擴大難以收拾!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清零#疫情#類共存#防疫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38

0.0799

0.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