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淨零碳排願景,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低碳運輸」,目前全台有1.6萬輛公車,排碳量之多,就佔了台灣整體碳排的17%。為了降低碳排,台灣政府劃出了2030年公路客運全面電動化的靶心,這超過1600億元電動巴士商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各家大廠,都在搶占。鴻海攜手裕隆的鴻華先進,打造的首輛實體車就是電動巴士。像是鴻海、漢翔跨域參戰,目前也已經有華德動能跟成運兩家業者取得資格,努力打造電動巴士國家隊。
實際搭上路,感受最明顯的就是科技感,前方ㄇ字型超大顯示螢幕,司機的儀表板還是全觸控,空間上,也沒有了以往柴油車的氣味,跟嘈雜的引擎聲,從座椅到扶手,都是以人體工學角度設計,尤其這功能,讓駕駛幾乎沒有視線盲點。
電動巴士試車員張定瑜:「後照鏡除了取消原本的那個車外後視鏡以外,縮小迴轉半徑,然後另外一個就是這個這種監視器,可以新增盲區鏡頭。這個盲區鏡頭呢,當亮起黃燈代表旁邊有固體物。」
為了2050年淨零碳排願景,台灣的低碳運輸就是首要項目,因為目前全台有1.6萬輛公車,排碳量就佔了台灣整體碳排的17%!因此台灣政府喊出,2030年公路客運全面電動化,政府釋出的1600億元電動巴士商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各家大廠,都有特色。
記者王暐婷:「這邊有兩台非常大的白色的物體,其實它是電池,它這個電池呢,最高續航力可以到四百公里,也就是從台北到高雄。你其實一台車充飽電之後,可以直接從台北到高雄,非常的方便,也不用中途再加電充電了。」
鴻華先進科技總經理特助郭耀聰:「其實我們還遠超過於400公里。因為有不同的使用條件,社區啊、高速啊都會啊,但至少400公里以上沒問題。那其實我們也有做二十萬公里的耐久以及啊。我們還有其他的一些這個耐久,都有做一些執行,然後還有強度的測試,包含那些底盤剛性強度,這邊都有做一些測試這樣。」
目前,Model T在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測試期間,已經完成20萬公里加速耐久測試,最快今年在高雄就能搭到。同樣是電動巴士,成運目前已經有超過50多台在嘉義跟新北實際上路。
記者王暐婷:「這一台MIT的電動巴士,它們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們的充電系統,現在司機已經停靠到站了,旁邊就是充電座,20%的電到80%的電,只要充電十五分鐘,馬上就能繼續上路。」
快充一次,開八十公里不是問題,更適合市內公車的調配。台灣的電動巴士產業,發展至今已經超過十年,但市場幾乎由價格相對低廉的陸製組裝車輛獨占,台灣本土缺席已久,但這兩年卻是百花齊放,老牌成運就是其中之一。
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第一個,我們第一段是可以做公車,公車我們有九米跟十二米。第二階段,我們現在已經驗證,初步驗證通過,得到證書了,所以我們將做的是,應該是intercity,也就是長途客運的部分。」
除了引擎來自德國,電池來自日本。整台電動巴士,從設計、研發、製造通通都是MIT,雖說各大廠積極搶進,但台灣的電巴的普及還是太慢,政府喊出電巴10年1.6萬輛,但屆滿一年,全台電巴占比僅約3.7%,問題就出在成本,電巴成本高出柴油巴士一倍以上,光國外電池就占了近五成。
台灣電池協會理事長楊敏聰:「你補助的話,應該要從電芯開始。你說,你今天用國內的電芯,我有不同的優惠的辦法給你,那這樣子的話,我想,對系統業者來講的話,他們就會比較用心來跟國內的這個產業結合。」
電動巴士能否在2030全面汰換?這跟電動巴士是否MIT正相關,台灣想要有自己的研發動能,就得靠政府政策激勵,才能讓2030綠能運輸的願景,順利達標。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