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節年後就是各大公司行號舉辦尾牙的旺季,在閩南人居住的區域十分盛行辦尾牙,且吃完尾牙就可以準備迎接農曆新年,但是在尾牙餐會上總會出現「刈包」,但究竟兩者間有何關聯呢?在尾牙吃刈包其實有兩種不同意涵,有專家對此詳細解說,一起來看!
尾牙原是指傳統上為祈求商家生意興隆,每個月祭拜兩次土地公的習俗,土地公的祭祀日為每個月的初二及十六,但是後來越來越簡化,只剩下年末故稱「尾牙」,也就是現在大家所熟悉的年尾宴,而古代商家祭拜完土地公後會將肉類分給員工食用,傳統一直流傳至今,就變成年末吃尾牙的習俗。
根據廣達文教基金會發文內容,傳統上,尾牙會辦在農曆的12月16日,在尾牙宴上吃到的刈包外型像個老虎大口咬著一塊豬肉,又叫做「虎咬豬」,象徵將去年一整年不好的事物一次通通吃掉且煙消雲散,祈禱來年都可以事事順心如意,而刈這個字音讀「億」,是割開的意思,但台語音讀「掛」包,後來演變成「割包」這個字型。
尾牙吃刈包還有象徵來年發大財,錢包滿滿用不完的意思,因為刈包外觀長得像一個錢包,餡料還塞滿了酸菜、花生粉、香菜還有一大塊滷肉,外型飽滿豐潤,取其財富滿足的喻意,為新年開個好兆頭。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說法,生意人時常在商場上需要應對進退,有時會講些「善意的謊言」,在尾牙吃刈包就是象徵性地把過去一年說的謊包起來吃掉的意思。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