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減少出門、居家上課,讓孩子使用3C產品時間越來越高,但研究指出,孩子使用螢幕的時間竟然父母壓力成正相關,父母壓力越大,孩子黏在螢幕的間就越多,醫師建議,邁入後疫情時代,疫情後許多事情都轉向數位化,父母可透過察覺、創造、規劃3步驟,除了要多抽空花時間陪伴孩子外,也要找出自己的興趣並建立紓壓習慣,不僅能幫助孩子降低螢幕使用時間、也能促進彼此的心理健康。
更多新聞:12/24開始接種!第三追加劑Moderna、BNT、高端皆可打
該研究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研究者所進行,研究者以104名6至12歲孩子的父母為對象,其中有73名父母完成網路調查與一份評估其壓力水平和參與孩子活動的問卷,以了解新冠大流行前後孩子們使用螢幕的時間(含看電視、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或打電玩)和日常活動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兒童每天使用螢幕的時間較疫情發生前平均增加3.2小時;家長的壓力水平呈現中度到高度,但相較於壓力為低、中等水平的父母,高水平的父母壓力與兒童使用螢幕時間增加有顯著相關。
更多新聞:中研院染疫調查報告出爐 這「三大缺失」造成染疫危機
吳佑佑建議,父母從培養孩子興趣著手,增加他們可從事的休閒活動,如跳舞、打球、閱讀、畫畫等,來幫助孩子減少螢幕使用時間,實質的社會互動跟學習對兒童發展很重要,6到12歲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去找樂子,特別需要被陪伴,若父母處於壓力狀態下,很難幫孩子做完善的安排,父母不用因為孩子使用螢幕時間增加而感到自責,建議可盡量抽時間與孩子互動,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也能讓自己稍微喘口氣、紓緩壓力。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家長可透過3步驟避免自己與孩子因螢幕使用而影響身心健康,第一就是「覺察自己的壓力現況」,釐清自己的壓力源,檢視壓力因素並擬定改善方法,如無法改善就調整自己去適應接受。
第二則是「創造親子一起做的事情」,以正向的態度看待疫情帶來的好處,像是增加親子共處時間、省了外出的舟車勞頓,將壓力轉為助力,如共同分攤家務、一起做飯、運動等;最後就是「規劃螢幕使用時間可做的身體活動」,後疫情時代很難限縮螢幕的使用,但可以避免使用過程中的久坐問題,像是看節目時邀孩子一起站著甩手、抬腿、深蹲等有規則、計畫性地去執行,有助於紓緩壓力維持健康的身心。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