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明年經濟,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指出,變數包含COVID-19疫情、通膨、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塞港缺櫃問題等;但他也提到,台灣經歷10年結構調整與投資挹注,預期2022年國民所得就會超越韓國。
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今天舉行12月例會,邀請張建一以「2022年國際經濟情勢展望:機會與挑戰」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觀察台灣當前經濟情勢,張建一表示,去年台灣很幸運,台積電等半導體帶動相關零組件出口暢旺;內需部分,從5加2產業創新計畫到綠能政策可發現,過去為投資生產僅是為了出口,導致每次國際景氣下滑,台灣都受傷慘重,但現在投資生產,則具出口和內需兩目標。
張建一指出,台灣自疫情發生以來就依靠「外熱和內熱」兩個引擎起飛,其中出口多由半導體、資通訊產業引領,內需消費也在三倍券加持下逆勢成長;他認為,接下來新經濟成長模式應由內需、外貿雙引擎輪流驅動。
展望明年經濟,張建一表示,「變數很多」,包含疫情、通膨、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塞港缺櫃等,但預期半年內塞櫃問題有機會舒緩;因應全球化趨緩與地緣政治變化,台灣必須懂得「打群架」,發揮整合綜效,「不只有口罩國家隊,要組更多國家隊」。
談及主要經濟體物價走勢,張建一說,因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今年第2季明顯大增,可見歐元區、美國通膨確實有些嚴重,但預測通膨狀況將趨緩,至於是否能回到原先標準,「比較困難,不要再創新高就不錯了」。
三三會名譽理事長許勝雄提問,近兩年企業政府攜手合作,在政府投資、民間消費、進出口暢旺之下,預估2021年經濟成長率將超過6%,台灣國民所得有無機會在2022年超越韓國?
張建一表示,「明年就會超過(韓國)」,台灣經濟花費10年的結構調整,來自四面八方的投資,使得國內生產毛額(GDP)穩健提升,盼企業能替員工加薪;若疫情持續趨緩,預期台灣明年國內消費將是帶動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力量。
針對反萊豬公投,張建一也在會中示警,台灣在今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卻可能短期內「突然不開放」,如此反覆之舉,會讓其他國家認為台灣不可信賴,加上台灣期盼參與印太經濟架構、CPTPP等,都可能因此削弱加入可能。(中央社)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