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力拚能源轉型,不過毀壞生態的爭議卻是一樁又一樁。現在台電規劃,將在基隆協和電廠的外海填海造陸,興建相當於443個籃球場面積、作為液化天然氣船卸收的碼頭,不過環保團體抨擊,大面積填海造陸將埋葬7萬多株珊瑚,破壞當地豐富的自然生態,甚至將威脅北台灣漁業資源。台電回應表示,協和電廠現址就是以填海造陸方式興建,說明了供電和生態其實可以兼顧,而且燃油改為燃氣可改善當地空汙,未來也將替珊瑚進行人工復育,填海造陸計畫已經是最佳方案。
TVBS記者戴元利:「基隆協和電廠燃油機組,將改建成天然氣機組,為了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台電必須在這裡填海造陸18公頃,不過周邊海域有多達7萬種珊瑚,恐怕將成為能源轉型下的犧牲品。」
協和電廠外的這片海,就是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預定地,台電規劃,燃氣機組2025年啟用,四接填海造陸預計2032年完工,中間至少7年空窗期,將利用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供氣,但環保團體抨擊,既然能採浮動式,何必填海造陸?一旦海岸水泥化,不只水下7萬多株珊瑚跟著陪葬,對周邊生態環境,也將產生不可逆的嚴重衝擊。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鄭暐:「這是自然海床,你一旦填埋了之後,你不會知道說這18.6公頃,會帶來怎麼樣的效應,那當然在工程上,我們可以預期的是它的突堤效應,它會改變這周圍的漂沙,那突堤效應它總共會影響5公里的海岸,也就是說我們到遠一點,到野柳岬到我們外木山沙灘,會不會因為這個工程而消失。」
北市大地球環境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廖運志:「之前因為過去基隆市政府就是要清淤,那所以我們有機會下去看,那下去看了之後就發現到,其實裡面的石珊瑚它的這個數量蠻多的,蠻大一片的,那種類也蠻多樣的,現在變成是很大的一個群體,那有些像桌狀珊瑚它是超過1公尺以上的,好,那這些珊瑚在北台灣地區來說,就相當的珍貴跟難得。」
國內研究珊瑚的專家廖運志與海科館團隊,曾經潛入外木山海底勘查在地生態,發現近20、30年來,隔絕外界干擾的珊瑚群,不只體型碩大、種類豐富,更是許多魚群孵育下一代的絕佳場所。雖然台電強調,當地珊瑚和魚類並非特有種或保育類,未來還可透過人工復育,為珊瑚創造更好的家,但專家疾呼,人為復育失敗機率高,不是只有珍稀物種才值得保護。
北市大地球環境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廖運志:「(人工復育)它不是那麼容易啊,要讓它存活,而且要讓它長大,就像我說的,珊瑚它要長到那麼大,其實它花的時間可能是幾十年的時間。」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鄭暐:「能源轉型我們支持,但不應該是以這種填海造陸大面,大量毀壞環境的方式來告訴大家說,而且又事實不完全揭露的情況下,告訴大家說你要支持我台電,我要填海造陸,不然你們北部的電網就會有缺電,這是很重要的電網,這不是霸凌,什麼是霸凌?」
台電發言人張廷抒:「現在還沒有辦法做出報告,等到下一次環評後會議的時候,我們會把我們的最後檢查的結果,向各界來做一個說明跟報告。」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