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發現台灣味】承傳改良53年的好手藝 打狗麵線羹

記者 張婯嬅 / 攝影 曾福強 報導
發佈時間:2008/01/27 22:03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發現台灣味,今天看的第一味是「麵線羹」,算是台灣小吃代表之一,愛吃的人多,做的店家也多,所以很難挑出第一名;不過我們主播張?嬅,找到高雄有家老店,因為好吃,已經經營53年了,而這裡也有很動人的兩代故事。

店家:「來坐喔,大碗小碗?」顧客:「2個大碗,這邊吃。」

這樣的叫賣聲,在這個巷口已經持續53年了,口味也沒有改變過。老闆蕭榮利:「麵線羹�加的是豬肉塊和魚肉,北部大部份都是用大腸-大腸麵線;到了中部,因為是沿海,所以他們就用蚵仔,彰化那邊出產蚵仔,蚵仔麵線從那邊來的,然後在高雄這邊很特別,從一開始我們這間店53年,53年前開始,就是用這種肉和魚漿,去做出來的麵線羹,這是打狗的經典特色。」

會選擇豬肉塊,老闆說是因為處理上比較簡單,但要好吃,也得下工夫,首先採用溫體豬肉,而且選用口感柔嫩的胛心肉,再加上獨門配方。蕭榮利:「這裡面調配了20幾種中藥材,如果中藥太重,客人會說中藥味太重了,所以比例要剛剛好,然後水滾了,味道就很香了。」

蕭榮利接手父親創立的麵線羹,為古早味注入新生命,他改變做法,但口味不變。蕭榮利:「量太多,用手攪拌、揉捏來不及,那是以前,現在年輕人不要了,慢慢想說讓它機械化。」

不過機器總比不上手工,老闆說豬肉,還是得要經過手指的柔捏、按摩,才會柔嫩有彈性,於是想到一個變通的辦法。老闆蕭榮利:「等一下要用粉下去拌,用粉拌,用手去捏,捏到粉,可以黏住肉塊,肉塊粿上番薯粉,而且拌到全部融化,不能有顆粒,同一時間,每塊肉都充分按摩到了。」

不過為了增加口感,粿粉之前還有一個步驟。老闆蕭榮利:「有一些筋,還是說一些白肉,還是肉太大塊,要剪過讓它精緻一點。」

儘管肉塊經過修剪,但和一般的肉羹比起來,還是大上許多,而這是50幾年來不變的堅持。老闆蕭榮利:「原本比較老一點,早期的客人,他不要吃小塊的肉,他們認為熱熱的,(肉大塊)氣味才夠,他們認為這才有古早年代的味道,這樣增加很多成本,所以是薄利多銷啦,是這樣一個原則,客人如果覺得吃得很過癮,我們就覺得很高興。」

講求品質,不僅是豬肉塊,加在麵線羹�的魚肉,也特別挑選過。麵線羹老闆蕭榮利:「我們用海魚,大概有5種的海魚,旗魚、鮪魚,還有鬼頭刀等等,總共有5種魚。」

配料的做法不馬虎,主角紅麵線,也是精挑細選。老闆蕭榮利:「一般你們吃到的大腸麵線,很細,我們的麵線是粗的,我們當初選的時候,有選了幾級,0.1、0.01、0.2、0.3毫米的,我們就選0.3的,為什麼呢?因為煮下去,比較有韌性,太細會糊掉。」

為了講究品質,老闆已經到了錙銖必較的程度,連洗麵線都要用定時器。老闆蕭榮利:「洗不能洗太久,洗太久就爛掉了,所以我們有一個時間的控制。」

傳統的古早味,有企業化的經營,但有些步驟,只能靠經驗,沒有時間法則;蔥酥是湯頭的關鍵,裡頭有青蔥干,還有蝦米。老闆蕭榮利:「蝦米要選比較肥美的,不能選小隻的,青蔥干一般從市場買回來,就可以直接調味使用。」

不過老闆有一次發現,裡面有沙子,甚至小石頭,所以現在都會再洗過一次,曬乾後再油炸,很費工;一個上午老闆的手沒停過,拿著勺子來回攪動著油鍋。老闆蕭榮利:「沒有一直攪拌,等一下沈澱,就不會均勻,會燒焦。」

不能讓東西燒焦,是最基本的,要如何炸得酥脆,老闆是經過好幾個月的試驗,才找到訣竅。老闆蕭榮利:「這好像在吃酥餅一樣,很酥的,吃起來會卡滋、卡滋哦。」記者:「真的很脆。」蕭榮利:「這樣代表品質可以這樣過關了。」

客人:「我第一次來吃,覺得很好吃,味道很香,吃起來很新鮮,魚羹很Q,很有味道。」客人:「吃很久了,從小時候我父親如果帶我來高雄,就來吃,它的味道不錯,很夠味,然後最主要是辣椒,我喜歡吃辣,辣椒夠味,每次吃了就流汗,好像有運動到的感覺。」

路邊攤的生意,最怕下雨天,人潮少了一半,不過老闆並不擔心。老闆蕭榮利:「麵線?您好,是,好,長明派出所,15碗裝一起,5碗裝一起,好,辣椒都另外裝,感謝你們啦,這邊要送彰化銀行,23個,價錢920,4點到,好。」

蕭榮利:「下雨天,那時候路很小,都是泥巴路,很泥濘,躲在牆壁的角落,端一碗2元、3元,吃得很快,跟現在的人情味差很多。」

老闆說的是50年前的事,他那時候才5、6歲,看著父親辛苦的賣麵線羹,他長大後努力打拼,自己開了公司,底下有7、80名員工,不過,6年前,他回來接下父親的麵線攤。

老闆蕭榮利:「那時候掙扎了3年,要收不收?要回來不回來?然後國外的案子,一直談一直談,掙扎了3年的時間,等到我爸爸(生病)很嚴重的時候,下定決心。」

父親病倒了,蕭榮利不願意看到麵線攤就此關門,於是他結束自己的公司。老闆蕭榮利:「我第一次來做,就是站攤前,拿那支勺子,要拿那支勺子不是那麼簡單,站十幾個小時,不僅要有耐力,還得要有功力,否則很難生存;3塊肉、4塊魚,4塊肉、3塊魚,同時要盛好,要盛均勻,你如果盛得不均勻,講實在的我來盛的第二個月,就被客人罵,被人罵三字經,可是我記在心裡,慢慢訓練自己,我一個禮拜就做很好了,歡喜做甘願受,那生活得就很愉快,那就是人生嗎?滿足、愉快,這就是人生。」

為了提供更乾淨、舒適的環境,蕭榮利接手麵線攤一年後,他在巷子�買了一間房子。老闆蕭榮利:「擴大店面整建廚房,現在業務量,是我爸爸以前的3倍。」

蕭榮利認為態度很重要,親切是待客之道,他常常主動關心客人,這似乎也影響到了兒子-蕭學錕,還在讀大學,不過每天下課後,都會到店裡幫忙。

記者:「你覺得他們很辛苦,你自己做會不會辛苦?」老闆蕭榮利兒子蕭學錕:「辛苦是一定會啦,年輕人就有體力啦,可以啦,就可以拼,還有本錢可以拼。」記者:「你們每個步驟,都要講究得很仔細,對不對?你會不會覺得這樣太麻煩,你要改變一下,會不會?」蕭學錕:「不會,這不能改,不能改,這是老一輩留下來這樣子,就是這樣子,這沒辦法改。」記者:「你也想要繼續,這樣傳下去?」蕭學錕:「對啊。」

祖傳的麵線羹,已經53年了,蕭榮利期許可以再有另一個50年,看來已經有人願意接棒,這53年來最好的見證,就是這支勺子。

老闆蕭榮利:「這支勺子怎麼會變成這樣,就是現在的碗,已經改過,以前是用陶磁的,是這樣盛麵線的,就這樣子切麵,陶磁和鐵會磨擦,切麵切出來的,就這樣陶磁和鐵會磨擦,就變成這樣,這五十幾年歷史,很多人都要來看這支。」

脫下西裝換上圍裙,公司董事長變成路邊攤老闆,賺得錢無法相比,但找回健康和親情。老闆蕭榮利:「在我的腦海裡面,有錢不見得是快樂的,可以,夠了,就好了,夠用就好,充實人生才是比較重要的。」

蕭榮利秉持著「做什麼像什麼」的精神,用心經營麵線羹的生意,傳承父親的手藝,也保留了台灣傳統美食的文化!

◤食尚旅宿大賞百大旅宿◢

👉網友力推! 全台住宿推薦指南

👉食尚玩家全新旅遊Podcast

👉下載食尚APP!搖一搖抽好禮


#麵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44

0.0313

0.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