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壓寶梅雨解旱象? 專家:應多方面思考水資源「開源」

記者 李頂立 / 攝影 葉俊宏 報導
發佈時間:2021/04/30 19:12
最後更新時間:2021/04/30 23:02

今年2到4月的春雨創75年新低,好不容易盼到下雨,但氣象專家分析,真要等到梅雨季解渴,恐怕還要等到5月中,而且按近年經驗,梅雨期短又急,雨量可能也不多,當缺水成為常態,該從哪些層面思考「開源」呢?來聽專家分析。

圖/TVBS

 
4月尾聲的這場雨,讓農民露出久違的笑容。

記者:「七點半開始下雨,那時候看到感覺怎麼樣?」

農友邱顯輝:「很好啊!然後嘴巴就會笑啦!因為終於等到雨下來啦!」

 
早上的澆灌就交給老天,終於不用自己來。但走入農地,大旱的遺毒真實反映在作物上。

農友邱顯輝:「這第二株也是一個(南瓜),第三株也是一個,第四株也是一個,以前最起碼都結兩個到三個。」

南瓜結果率不如預期,果實大小也小了一號,再看看一旁的七彩菠菜。

農友邱顯輝vs.記者:「這邊是嫩芽對不對,這邊老葉,嫩芽一缺水你看,(連裡面都是乾的),對這個就沒有商品價值。」

放眼整個菜園,就屬耐旱的茴香和鹿角A菜,還算健康茂密,但對農友來說,也不可能直接大面積改種作物。

農友邱顯輝:「如果種那麼多需求量沒那麼大,種那麼多根本沒有用。我們幾年前也是夏季都沒有颱風進來,池塘都見底,然後見底當時我就花了10幾萬清淤,做清淤的動作,因為有清淤的動作所以我今年比較不缺水。」

記者李頂立:「終於終於下起了雨,稍稍補足全台蓄水量,舒緩一些水情,不過我們也回頭來看2至4月的春雨,根據氣象局全台13個測站統計出來的數字,大概是在125毫米左右,這是75年來新低,那我們看看歷史平均值多少?大概是落在295毫米左右,也就是說今年還不如平均值的一半。」

 
圖/TVBS

台灣永續環境工程顧問總監賈新興:「這場雨只是讓我們稍微一點點的喘息的機會,還不算是梅雨鋒面的降雨,比較屬於像華南雲雨系水氣帶來移入。」

只能短暫解渴,至於民眾關心的梅雨鋒面呢?氣象專家分析,按現階段資訊,5月21日至6月1日將是有利梅雨建立的環境條件,但從近年氣候異變的角度來看,到底能下多少?還有變數。

台灣永續環境工程顧問總監賈新興:「(梅雨)也是來的非常的匆促匆忙,像去年也是,5月20日一波就結束,2019年也是類似的狀況,整體五月份的降雨還是偏少的機率比較高。」

若缺水成為常態,水資源又該從何而來?看看前瞻治水計畫中,因應缺水所做的「水與發展」項目,包括高雄伏流水工程、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防災及備援水井建置,這三項建設今年派上用場;至於花最多預算的烏溪鳥嘴潭人工湖、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都還在趕工中。

台大環工所教授駱尚廉:「從這一次來看的話,我們過分依賴地面水庫來供應水資源,這個單一的方向這個是風險很大的。」
 

圖/TVBS

環工學者直言,必須全面思考更多可能的開源方向。農委會就提出水源涵養策略,針對山坡地、國有林地,強化儲水與地下水入滲;水利署也規劃10年投入1600億元,透過水庫清淤、壩體加高、再生水、海淡水、人工湖等方式,希望2031年起每年增加10億噸水量。

台大環工所教授駱尚廉:「另外一個就是說『海岸水庫』,像我們淡水河口、台中的大甲、大安的河口,台南的曾文溪,我們每一年流向海洋的淡水,我們要想盡辦法把它蓄留起來。」

水資源,不外乎開源、節流兩大面向,既然大旱、缺水已成事實,就看中央如何在氣候危機中找出轉機。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台灣旱象難解

#梅雨#抗旱#水庫#水資源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660

0.0838

0.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