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家都在提倡減塑活動,但似乎越減越回去。根據綠色和平組織調查,今年針對全台67家量販超商做研究,發現塑膠包材使用量,還比2019年多了4%,使用率達到九成,其中用來分裝水果的PLA袋用量最多。但其實這類號稱可分解塑膠的材質,回收條件相當嚴苛,包含溫度跟濕度都必須要有一定標準,而且只要混入其他塑膠就很難回收,到最後變成廢棄物,仍舊增加的環境負擔。
量販超商使用塑膠袋,越來越多根據綠色和平組織調查,全台超市及量販店的生鮮產品,使用塑膠包裝的比率高達9成,比2019年調查還成長了4%。
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張凱婷:「今年就再做了一次,再一次展開超商量販店塑膠包裝調查,那我們今年發現有兩個結果,第一個是塑膠包裝的比例,相較於兩年前沒有減少反而增多,第二個就是我們發現,它們在減塑上面,缺乏了源頭減塑直接淘汰的做法。」
綠色和平表示,部分業者使用的PLA,也就是生物可分解塑膠包裝,經實測無法在環境中分解。
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張凱婷:「所謂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大家可能會誤以為,它在一般的自然環境裡面,就會去很快的做到分解,甚至是完全不見,其實不是這樣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其實要在,一個非常高度的管控環境,也就是高濕跟高溫,其實也就是商業堆肥的環境,才有可能去做到分解。」
像是塑膠蛋盒水果的分裝袋,以及肉品的承裝底盤,大多都是屬於生物可分解塑膠PLA,號稱可以生物分解,但分解條件相當嚴苛,第一相對濕度達到90%,溫度必須達60度以上,還要花47天才有能完全分解,回收上難度高大部分都是採取焚化。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科處長賴瑩瑩:「事實上它會有一個認證的方式,認證它可以堆肥的,因為他要經過一個檢測,證明說它可以在我們環境裡面,它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跟水,這才是生物可分解塑膠。」
PLA跟PP兩種材質都是透明非常相似,容易造成回收端的困擾,加上為了改變聚乳酸PLA餐具無法受熱問題,多數的廠商會將聚乳酸和傳統塑膠PP混合,變成混合塑膠增加耐熱性跟持久性,但這樣反而會讓可以回收的塑膠,因為摻雜聚乳酸,變成不能回收的廢棄物。
環保署表示2020年PLA營業量,約6000公噸左右營業量則約362公噸,單現在PLA跟PETPS材質容易混雜,影響塑膠回收體系,國內也沒有適合的堆肥場域,建議業者多少用無包裝商品,使用友善替代材質達到源頭減量,家樂福表示目前鼓勵消費者使用餐具,自備購物袋生鮮區袋子禁止重複大量使用,生鮮肉品盡量採用可回收材質的貼體包,全聯則回應所有商品包裝皆清楚標示材質,積極配合政府環保政策,全台門市也將規畫具體的減塑活動。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科處長賴瑩瑩:「貨品你在使用上,你有沒有可能是說不要包裝,或者是減少包裝,如果要包裝考慮這個材質要單一,它可以促成它後面比較容易,回收再利用。」
減塑運動從源頭做起,避免混合夾雜,增加回收難度,這減塑反而越減越回去。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