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土研究顯示,三陰性乳癌手術治療後3年是復發和轉移的危險期。醫師提醒,雖然三陰性乳癌治療有瓶頸,但並非無藥可救,應積極面對治療,部分患者可免疫治療助延命。
今年59歲、從事財務工作的阿芳,是大家眼中的鐵娘子,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她從不退縮也不流淚。但4年前,意外發現罹患乳癌,且是比較棘手的三陰性乳癌。
阿芳罹癌發現的早,腫瘤約2公分大,開刀後做了6次化療,結果5個月就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肺部「整個滿天星」。再度化療後癌細胞雖消失,但不到1年多,肺部又出現1公分腫瘤,二次復發讓阿芳幾乎失去信心。
原本個性堅強的阿芳,數度因不捨孩子而流淚,最後在家人支持下,決定勇敢抗癌,在接受化療加上免疫治療3個月後,目前腫瘤已消失。她指出,雖然三陰性乳癌不好治,但是只要撐過5年不復發,之後復發率就很低,她要積極治療等待後援,期待被治癒的一天。
乳癌依荷爾蒙受體ER、PR和HER2基因的不同表現型態,大致可分為管腔細胞A型、管腔細胞B型、HER2陽性類型及三陰性乳癌等4種類型。其中三陰性乳癌因過往的治療武器較少,整體存活期表現相對較差。
台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曾針對北榮2000至2016年收治的4145名乳癌病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占比僅12.4%左右的三陰性乳癌,初次手術後3年內復發和轉移的機率特別高,且術後5年內局部復發的風險較其他種類乳癌高4.1倍,遠端復發高2.3倍、死亡風險多出2.5倍。
但曾令民在記者會說,三陰性乳癌並非無藥可救,病友應積極面對治療。雖然三陰性乳癌不像其他類型乳癌,沒有相對應的荷爾蒙藥物或標靶藥物可用,但大部分患者仍可藉化療藥物控制病症。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乳房醫學中心顧問級主治醫師陳訓徹指出,三陰性或荷爾蒙陽性合併2處以上轉移、2年內快速復發,稱為「高惡性乳癌」。根據長庚醫院經驗,乳癌轉移後2年內的死亡危險因子,包括病患年齡大於70歲、三陰性乳癌、轉移部位超過3處、轉移至肝或腦。
陳訓徹說,近年三陰性乳癌藥物研發出現重大突破,一掃過去20年沒有新藥可用的陰霾。目前可透過精準抑制癌細胞特定抗原,喚醒自身免疫能力來消滅癌細胞,並抑制乳癌細胞的生長與複製,進而達到疾病治療和控制的效果。
陳訓徹說,研究發現,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中,約4成屬於PD-L1陽性族群,適用於免疫治療法,且併用化療可延命逾2年,降低近4成疾病惡化風險和死亡風險。(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