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家扶基金會調查顯示,3成4兒少曾在學校遭遇不好事情而不想上學,3成3曾被朋友嘲笑欺負,2成8曾網路交友,生活中可能存在很多危機,因此要教導孩子自我保護。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今天舉行「2019兒少保護議題記者會」,並邀請兒少代表和親職教育專家與會座談,了解兒少自我保護學習與經驗的實況。
為瞭解兒少自我保護的態度與行動,家扶基金會於4月針對國中小和高中職學生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9687份。
調查顯示,34.2%兒少曾在學校遭遇不好事情而不想上學,33.3%曾被朋友嘲笑欺負,28.7%曾透過網路或App與陌生人交友;兒少學習自我保護知識的對象以家人最多,其次是老師,學習方式以口頭說明最多,其次是課程活動、網路媒材等。
就讀國一的雙胞胎童星姐姐樂樂分享,以前曾在學校上完廁所出來,結果被高年級學姐拍照,還曾遇到粉絲說要在校門口等她;妹妹媃媃則提到,國小時曾有校外人士拿刀翻牆進校園,幸好學校快速處理,沒有讓太多同學受到驚嚇,但媽媽也因為此事,把她們姊妹倆送去學跆拳道。
就讀國小的童星駱炫銘也表示,之前會在臉書粉絲團打卡或開直播,曾遇到網友跑來找他要求合照或跟著他,因此媽媽就提醒不要隨便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行蹤;平常老師在學校會播放一些影片,教他們如何自我保護,媽媽也會和他分享相關新聞報導,提醒如何注意自身安全。
親職教育專家陳安儀指出,3歲以下的小朋友沒有自我保護能力,完全要靠家長,但是當孩子進入幼兒階段後,父母無法24小時陪在身邊,因此可以利用繪本等媒材,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教導孩子如何自我保護。
當孩子上學後,陳安儀建議,家長除了注意上下學安全路線,也要教如何求救,例如遇到狀況時可到商家求助,還可分享新聞或利用影片等媒材,提醒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等孩子上高中後,可能因注重隱私,很多事都不跟大人說,因此親子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很重要,家長才能提供協助或建議。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很多安全問題就藏在生活中,孩子需要依照成長階段來學習自我保護知識,現在有很多媒材可供學習運用,家長要協助孩子做足準備,才能面對各種問題或潛在危險,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自我保護的英雄。(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