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照顧農民,綠委提出要將老農津貼調整依據由「消費者物價指數」改為「經濟成長率」,換算下來,明年老農津貼將從7556元調漲為7969元。不過老農津貼其實是另外編列的預算,2018年花費460億元,已佔農委會總預算將近5成,若按GDP調整,一年將多增加30億支出。農民認為,與其小額補助,健全當前農業環境才是當務之急。
雲林西螺,傳統農業大鎮。一片碧綠平原,依稀有幾個人影辛勤揮汗,60歲的廖大哥,就是其中之一。
早上5點天亮開始,就要施肥、除草、拔菜,一邊的稻米剛插秧不久,這邊的空心菜則再過4、5天就能收成,更要小心照顧。
農民廖學源:「風雨很大,葉子就會傷到,這樣蓋住就比較不會。」
記者李頂立:「我們走到農田旁邊,這邊有個鐵皮屋還有一個小小的儲藏空間,其實這邊就是廖大哥平常稍作休憩的地方。每天超過12個小時的工時除了回家吃飯之外,廖大哥通通都是在這邊以及農田裡面渡過,可以看到現在時間已經將近11點半,其實廖大哥早上的工作也才剛告一段落而已。」
從小跟著父親一起耕作,到現在隻手照顧兩大片田地,一晃眼已經20多年。如今父親高齡90歲,已不能在下田幫忙,除了靠廖大哥照顧,還有就是一個月7000多塊的老農津貼。
記者李頂立:「為了讓老農的生活更好過,民進黨立委陳明文他是提出要把老農津貼調整依據由消費者物價指數改為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說,明年開始原本老農津貼要調高到7556元,會進一步來到7969元。而行政院長蘇貞昌表態大力贊同,不過這多出的400多塊,對農民來說真的有實值的感受嗎?」
農民廖學源:「7000多塊你看看可以做什麼,拿一些政策來補助這些農民,在(菜價)高的時候你要打壓,那低的時候崩盤的時候,你要不要給他補助。」
老農津貼從1995年發放以來,幾乎每逢選舉,都成為藍綠加碼支票,一開始每個月領3000,一路加碼到7000多元,直到2011年修法通過,每四年按CPI調整,才有個制度化的調幅。
農民林佳新:「不是一昧討好農民,一昧討好結果變相害了我們農民,農民要的真的是你300、500、1000的補助嗎?我相信大多數的農民阿爸阿母都不認同,他要的是給他的子孫更好生活,我的子孫每個月拿個一萬五千回來給我們花,他會很開心。」
由於農保中沒有老年給付設計,老農津貼其實算是社會福利,並非年金,預算也是另外編。像去年農委會整年總預算1000億,老農津貼就佔了460億元,如果明年按GDP調整,還要增加51億預算。
不只老農津貼,農保也是財務大缺口,因費率偏低也沒有制度化調整機制,現在農民負擔30%,每人每月只要繳78元,保險收入不足以支付各項給付,78年開辦以來幾乎是連年虧損,累計到107年7月,虧損已經達到1368億元。
農委會輔導處科長王東良:「現在如果你要參加農保的話,那會進行一個現地的勘查,101年的話大概每個月都有4000人加保,那到107年12月底,去年年底那已經每個月加保人數已經下降到936人了。」
農委會表示,目前對農民資格審查更嚴謹,杜絕假農民享有農保和津貼福利,虧損會逐步控制。至於制度面該怎麼調整,學者給出建議。
台大農經系教授雷立芬:「一定要有老農津貼這樣的概念的話,那就必須要去修正農民保險,把所謂退休金的概念融進來。如果農民保險不去做增加退休給付的部分,那它可能就是把農民的這一塊、老農的這個部分就併到國民年金裡去做思考。」
不過兩者都會讓保費投保金額增加,勢必引發反彈。政府要照顧農民,也要顧慮農保財務的永續,在選票和財政間要如何權衡,端看決策者智慧。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